非銀機構如何服務高質量發展 金融監管總局非銀機構監管司給出方向

非銀機構如何服務高質量發展,金融監管總局非銀機構監管司(簡稱“非銀司”)黨支部給出了方向,並明確了“禁區”。

5月9日,金融監管總局非銀司黨支部發表《嚴控風險 發揮特色功能 推動非銀機構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表示,要推動非銀機構做金融體系必要有益的補充、服務實體經濟的特色力量。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非銀機構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點做好“五篇大文章”。

“五篇大文章”提出於2023年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即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金融監管總局非銀司黨支部表示,非銀機構要做好“五篇大文章”:

一是充分發揮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逆週期工具和金融救助功能,做經濟金融體系的“穩定器”、金融風險的“防火牆”和金融危機的“救火隊”。

二是堅守金融租賃公司既要姓“金”又要姓“租”的本質特徵,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大規模設備更新核心需求,不斷突出專業化、特色化經營,助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三是鼓勵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立足集團主業優化金融服務,緊跟國家戰略導向,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持續加大對集團內先進製造業、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發展等重點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切實提升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對於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發展,金融監管總局非銀司日前進一步發佈了《關於促進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規範健康發展提升監管質效的指導意見》,推動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堅守特色化功能定位:堅持內部金融服務屬性、堅持輔助企業集團管理屬性、強化重點領域金融服務。

四是支持消費金融公司走符合自身資源稟賦的特色化可持續發展道路,有效降低各項經營成本,持續壓降貸款利費水平,為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貢獻力量。

五是大力推動汽車金融公司創新產品、優化服務,繼續加大對經銷商庫存融資和居民購車消費信貸的支持力度,為汽車銷售和消費穩增長髮揮積極作用。

為推動汽車以舊換新,日前,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佈《關於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明確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根據借款人信用狀況、還款能力等自主確定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鼓勵金融機構結合汽車以舊換新等細分場景,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適當減免汽車以舊換新過程中提前結清貸款產生的違約金。根據該政策,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自用新能源汽車首付可為0。

金融監管總局非銀司黨支部表示,非銀監管條線要始終在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非銀機構規範發展:

一是持之以恒加強非銀機構監管制度建設。堅持權由法定、權依法使,樹牢依法監管理念,杜絕運動式執法、機械執法、過度執法,堅持在法治軌道上加強和完善非銀監管。

二是不斷提升監管專業性、科學性和透明度。認真貫徹“五大監管”理念,結合非銀機構經營和風險特點,持續完善監管指標報表。深化監管數據治理,不斷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充分運用年度監管評級和季度風險分級,強化對行業性、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監測分析預警,針對重點領域風險定期開展壓力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及時補充資本、流動資金,製定風險應急預案,防患於未然。

三是讓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守好非銀機構風險監管入門第一關。強化非銀機構股東資質、資金來源和股東行為穿透監管,嚴禁無序跨業、杠杆率高、有嚴重失信行為的企業投資入股。緊抓非銀機構依法合規經營。加大監管力度,防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收購、處置領域道德風險。推動金融租賃公司積極穩妥退出融資平台業務,嚴禁將不適格租賃物進行重組、續作。嚴禁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違規利用同業拆借、承兌彙票等業務開展不當融資,嚴防集團經營風險傳導至財務公司。加大對消費金融公司規範經營的監管力度,提升消費者保護工作水平。嚴肅懲治重大違法違規問題。針對發現的嚴重違法違規非銀機構、股東和實際控製人、董事監事高管人員、第三方中介機構等,堅決查處、定期曝光、該依法禁入的要依法禁入、該及時移送的要及時移送。

2023年12月底,金融監管總局非銀司曾發文表示,要全面推動非銀機構法規政策的“立改廢釋”,做到該管的堅決管住,該放的有序放開。不斷完善制度建設,發揮好政策引領和導向作用,有效解決好行業發展和監管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根據非銀機構股權結構、業務經營模式等方面特點,製定關於非銀機構差異化適用部分監管法規制度的意見,做好公司治理、資本監管等方面的差異化監管安排。

防範化解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當前,我國金融體系中大型金融機構總體穩健,這是我國金融安全的基本盤,風險主要集中在中小金融機構。金融監管總局非銀司黨支部表示,作為中小金融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非銀機構比商業銀行體量小、分支機構少,看似形不成系統性金融風險,但我們決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麻痹大意。對於賸餘的高風險非銀機構“硬骨頭”,非銀監管條線將集中優勢兵力,實施各個殲滅,避免風險蔓延。同時,處置高風險非銀機構是滅火,是治已病、抓後端,是不得已而為之。

“過往實踐早已證明,凡是推進ICU病房進行搶救的高風險非銀機構,除了機構自身和股東不得不在死亡邊緣飽受煎熬之外,往往還要監管機構耗費大量監管資源,甚至需要各級政府付出高昂救助成本。”金融監管總局非銀司黨支部表示,所以,防控非銀機構風險的關鍵在於主動防火,治未病、抓前端,有效實施早期干預。非銀監管條線將牢固樹立同風險賽跑的意識,認真研究機構日常經營出現的各類問題,努力跑在風險的前面,堅決杜絕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2023年12月底,金融監管總局非銀司曾表示,堅決踢好高風險非銀機構風險處置“下半場”,力爭2024年末存量高風險非銀機構數量基本清零。2023年非銀司“一司一策”製定風險處置方案,採取多種手段處置了多家高風險非銀機構。而2024年要處置的都是風險處置中難啃的“硬骨頭”。非銀司將直面挑戰,不斷提升鬥爭精神和鬥爭本領,在總結前期風險處置經驗基礎上,帶領非銀監管條線上下同心,加強央地監管協同,推動形成“處置比不處置好,早處置比晚處置好”的共識,堅決打好高風險非銀機構風險處置的“攻堅戰”和“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