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高峰期將至,廢舊家電如何重獲新生?

近期,各地紛紛出台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釋放出更多換新補貼利好消息,汽車、家電的更新換代將創造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目前,市場上的政策效應正在逐步釋放,家電等將迎來以舊換新高峰期,隨之產生的廢舊家電將被怎樣處理?如何實現回收再利用?

4月7日,重慶市沙坪壩區小龍坎街道的一二手家電商場內,工作人員正在檢測二手家電。圖/IC photo

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拉動消費升級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23年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主要品類家電保有量超30億台,可以說擁有龐大的家電製造和消費體量。在2009-2010年期間,我國就曾開展家電下鄉、惠民工程、以舊換新等大規模刺激消費活動。

從我國家電產業發展歷程來看,家電更新換代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現在已邁進從有到優的新階段。家電行業相關專家提出,此前通過家電下鄉等進入市場的產品已經十多年了,到了更新換代的時期,現階段政策的拉動,不僅是以舊換新,更多是消費升級。

根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發佈的家電產品安全使用年限,冰箱、空調的安全使用年限為10年,洗衣機及乾衣機、吸油煙機、燃氣灶、電熱水器的安全使用年限為8年。我國沒有實行家電強製淘汰和報廢年限,但從目前現存的家電存量來看,家電報廢高峰期已經到來。

安全使用年限對家電意味著報廢嗎?沒出毛病的電器一定要更換嗎?實際上,安全使用年限是對消費者的一個提醒和建議,超過安全使用年限後,安全風險會增加,需要多留意,同時也鼓勵消費者使用品質更好、更安全的家電。從行業來看,安全使用年限更多是規範二手家電市場,區別於早先舊家電品質鑒定的標準,成為家電流入二手市場的門檻,目前二手產品也在製定性能等級評估標準,規範二手家電市場發展。

業內人士多認為,相比往年,今年新出台的以舊換新政策形成了一套設備更新、產品換新循環利用、標準提升等的組合拳。從國家到地方,從企業到消費者,各個層面都釋放出利好,總體來看,政策的力度更大,政府主導力量增強。不過,目前補貼行為大部分還來自企業行為,部分消費者也期待政府層面拿出更多真金白銀的政策,讓人們獲得實實在在的補貼。

拆解再利用,生成循環新材料或進入工業領域

隨著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推進,將有大量廢舊家電淘汰下市,這些廢舊家電將被如何處理?

通常來看,淘汰家電有二手、回收、私拆三個去向。目前,部分「互聯網+回收」企業實現了對再生資源回收全產業鏈的整合,上遊可對接生產企業、下遊可對接回收人員和拆解企業。

家電回收企業愛博綠創始人兼CEO唐百通介紹,其公司不僅對接生產企業,還為個體消費者提供家電回收平台,消費者如有廢舊家電需要回收,可以用手機小程序直接下單,並全程追蹤家電的去向,實現快速估價、在線預約、上門回收、現場結款等功能。整個回收體系基於數字化系統,形成了全流程可追溯。

據介紹,該公司從2020年開始陸續與廣東、廣西、河南、安徽等地合作,參與到家電以舊換新中。「相比往年,今年政府出台的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補貼力度更大,這也將促進更多消費者參與以舊換新。僅去年一年,我們平台回收的廢舊家電就達到1000萬台,除了二手家電,其餘全部進入下遊的拆解企業。」唐百通說。

廢舊家電通常會從回收企業流入拆解企業。2009年,國務院頒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率先在「四機一腦」(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空調、計算機)領域,實施以基金製為核心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也就是說,生產企業通過繳納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費用,經過專門機構統一組織回收處理,拆解企業按照實際完成的處理廢棄電子產品的數量,經過審核,可獲得相應的基金補貼。截至目前,全國共109家處理企業享受基金補貼,處理能力達1.64億台。

拆解企業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要符合國家有關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勞動安全和保障人體健康的要求。通常一件廢舊家電進入拆解企業環節後,經過初步分揀到拆解線上後,要經歷解體、破碎、除塵等多道工序,分解成鐵、鋁、銅、塑料等工業材料,再分運到下遊公司。下遊企業收到這些拆解下來的材料,會進行回爐再加工,如銅材料會生成粗銅塊,或精加工做成銅棒、銅板、銅帶,進入工業領域。

作為主要承接京津冀地區廢舊家電回收拆解的企業之一,位於河北廊坊的河北萬忠環保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是全國109家正規拆解企業中的一家。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往年處理量,企業每個月平均有10多萬台的拆解量,是行業中拆解量較大的企業。「高峰期時,僅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器、微型計算機的‘四機一腦’,就已經把50多畝的場地佔滿。隨著以舊換新政策出台,全國還會有大批量家電淘汰,拆解量預計也會增加。」

相關調查顯示,一台廢舊空調通常可拆解出55%的鋼、17%的銅、11%的塑料、7%的鋁,拆解出的材料,經過加工成為循環新材料,可以用在杯子、汽車等產品上,僅一台廢舊空調拆解出的鋁材可以製造190個易拉罐;一台冰箱可拆解出9kg塑料、38.6kg鐵、1.4kg銅和0.6kg鋁,利用這些再生資源可以再造45個塑料儲物盒、50個350ml易拉罐、1400g銅條和38.6kg啞鈴。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王永剛介紹,廢舊家電中的塑料能達到30%,現階段的家電拆解塑料回收利用率較高,根據2023年對廢塑料回收量的統計和測算分析結果來看,電器電子產品廢塑料回收量為170萬噸,佔比達到9%,而這些回收的塑料做成原材料,可再利用到家電、汽車等多領域,凡是進入到正規拆解渠道的廢舊家電,除了特殊材料,拆解下來的塑料基本都能實現回收再利用。

「全國109家拆解企業,自2018年起處理量年均超8000萬台,截至2022年,共約7.7億台廢電器進入規範處理企業處理,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氣調節器和微型計算機等規範回收處理率超40%,獲得銅、鋁、鐵、塑料等資源超700萬噸,助力減排固體廢物2.6億噸,可節省潛在環境汙染治理成本近600億元。」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秘書長於可利表示,這有效防控了重金屬汙染和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環境風險。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將迎大變革

今年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停徵,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列入相關目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處理活動。於可利介紹,目前具體辦法尚未出台,但政策的調整給回收處理企業帶來了更多期待,這也意味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體系將迎來大的變革期。

有關調查預計,全國每年有超過2億台家電報廢。從目前業內回收情況來看,每年廢舊家電進入正規拆解企業的有8000多萬台,其中有20%-30%的家電進入二手流通環節,剩下仍有大量淘汰家電進入私拆領域。

在我國電器電子產品的流通過程中,從上遊的生產端到下遊的拆解處理端,中間的回收階段是開放的,因此會出現廢舊家電的不同流向。

業內相關專家調研發現,在家電以舊換新的過程中,不論是生產企業,還是電商平台,對廢舊家電評估的價格,與市場上的回收價格相比普遍偏低,相比個體私拆缺乏競爭優勢。這是因為個體私拆和正規拆解企業相比,其成本較低。

於可利給記者算了一筆「拆解賬」:一台家電正規企業拆解成本,平均比私拆成本高30元,這包括環境敏感廢物的處理成本、拆解設備的折舊成本、拆解和管理人工成本等,因此,正規的企業和平台缺乏價格優勢。

在國際上,歐美國家大多採用生產者責任延伸製(EPR),即給生產企業製定回收率目標。目前,我國的生產企業也在陸續開展相關工作,海爾、格力、TCL、長虹、美的、海信6家家電生產企業此前就實行了EPR回收目標責任製行動,2022年,總計回收目標約為1700萬台,約佔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量的20%。

於可利表示,對整個回收處理行業來說,還需要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棄物的流向管控,全國除了109家目錄企業,還有30多家已經取得處理資質。總體來看,我國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拆解水平處於國際領先,處理能力可以承接大規模以舊換新。

此外,業內專家也提醒,除了傳統的「四機一腦」,還要關注新興小家電的流向,能否進入正規的拆解企業,還需要建立從生產到處理的閉環管理制度,此外,提升二手家電的品質鑒定,對整個回收體系建設來說也是重要的一環。目前,國家針對廢舊家電回收處理政策正處於過渡期,將來如何完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將對整個行業產生實質性影響。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