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聯合大學「夜校」開班,未來或將送課進社區

「畫水彩畫,水一定要足。咱們的畫本要有一定的坡度,這樣水是慢慢往下暈染的,下面再畫的時候,還沒幹,色彩容易接上……」5月17日晚6點半,在北京聯合大學北四環校區綜合樓的一間教室里,被十幾名「學生」團團圍住的該校藝術學院教授黃金龍手持繪畫本和畫筆,一邊講解一邊現場演示水彩畫的基本知識,並不時回答學生的疑問。記者瞭解到,這是北京聯合大學今年新開設的夜校課程,曆時兩個多月籌備,當天是第一課正式開班。

黃金龍(中)手持繪畫本和畫筆,一邊講解一邊現場演示水彩畫的基本知識。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黃金龍(中)手持繪畫本和畫筆,一邊講解一邊現場演示水彩畫的基本知識。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

記者從開班儀式上獲悉,為響應國家號召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滿足不同群體的學習需求,北京聯合大學在今年4月發佈了夜校開班通知,面向社會招募學員。首期面向社會開設水彩畫、少兒美術、軟筆書法等8個課程,其中,水彩畫已經開課。「以後我們還會跟社區溝通,考慮將‘夜校’搬到社區里,送課上門,方便居民群眾。」該校繼續教育學院書記、院長張奕說道。

上班族、退休人員和大學生走進夜校課堂

等到把顏色調成淡淡的藍,李女士按照老師的要求,在本上不斷描摹出淺淺的色彩,再一層層加深。這是獨屬於「上班族」的休閑時刻。

李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在海澱一所中學任教,下午5點半下班,6點半就要趕到這裏來上課,「路上要花費一個多小時,我是緊鑼密鼓地趕過來的。」李女士家住附近,在社區微信群裡看到了北聯大夜校開班的信息,第一時間就報了名,「我還把這個消息轉給了同事,讓她一起來報名上課。」

「我很想體驗一下畫畫,平時也沒有放鬆的機會。正好離家也近,收費也不貴。」李女士笑著說道,夜校也是年青人現在最流行的一種潮流,「就是要拓展自己的生活。我以前也體驗過書法、彈琴,還報過一個國畫的班,但後來沒有繼續下去。」

夜校課堂上,除了上班族,還有不少退休人員和大學生。

水彩課課堂上,學員們嘗試畫畫。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水彩課課堂上,學員們嘗試畫畫。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

年過五十已經退休的俞老師告訴記者,自己此前就曾報班學習過水彩畫,「但人家都有一定的基礎,我是真的零基礎。老師佈置一個作業,別人都已經開始上色了,我這邊結構還沒定呢。所以這次我是專門來補基礎課的。」也有大學生成功「搶」到上課的機會,「之前沒學習過,想來感受一下。」

在學校附近的芍藥居二社區居委會工作的何女士一邊畫一邊跟身邊的「同學」交流學習心得,「小時候學過美術,不過太久沒畫了,早就忘了,畫得也不地道了。」

面對這群年齡不一的「零基礎」的學生,黃金龍十分有耐性,先是跟大家科普了水彩畫的特點和歷史,又上手示範濕畫法等小技巧。等到學生們開始嘗試下筆時,黃金龍不時給予指導,偶爾也會調侃學生,「等你們把這張紙‘浪費’完了,我就帶大家畫個作品。」課堂里笑聲一片。

黃金龍為學生修改作品,並講解水彩畫中輕重色彩的使用。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黃金龍為學生修改作品,並講解水彩畫中輕重色彩的使用。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

開班前進社區調研居民學習需求,未來有望夜校開進社區

記者瞭解到,北京聯合大學此次夜校開班共開設了水彩畫、少兒美術、軟筆書法、朗誦表演、有效溝通技巧、青少年親子教育家長課程等8門課程,最短的只有8學時,最長的有32學時,費用標準大多在80元/學時(1學時=45分鐘)。

在授課教師的配備上,仍以學校校內師資為主,幾乎每門課程都是副教授、教授級別的老師。夜校授課老師之一、北聯大師範學院副教授楊金花告訴記者,為了能在短短的幾次課內講好親子關係問題,自己挑選了家長們最容易入手和改變的溝通主題,「溝通是偏行為化的,也比較好衡量,同時也是有一些技巧的,可以讓大家通過這門課學會怎麼好好說話。」同時,楊金花還在課程設計中加入了很多互動性極強的遊戲,「來聽課的家長基本上都是帶著目的來的,有很強的動力,所以在上課的時候主要是引發家長的感觸,然後反思自己的問題,進而推動問題的解決。」

張奕告訴記者,在夜校課程開設上,一方面體現了北京聯合大學綜合性市屬高校學科專業特色優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市民空餘時間多樣化的需求。「我們在開課前到周邊的社區進行了多次調研,聽取居民意見,瞭解大家的學習需求是什麼。」

張奕表示,為辦好夜校,學院走進東湖街道、房山區長溝鎮、芍藥居二社區、望京花園東社區開展深度調研,圍繞市民需求,對標已開設夜校的高校,對課程設置、授課方式、收費標準等進行全面規劃,「我們發現在休閑娛樂類課程之外,不少家長還對親子關係話題很感興趣,學校也針對此話題開設了專門的課程。」與此同時,學校還在夜校正式開班之前,邀請周邊社區居民來「試課」,聽取居民的反饋。

記者注意到,近期,北京聯合大學等多所學校紛紛開辦夜校。在張奕看來,這是高校服務終身學習體系建設的最好寫照,作為學校的二級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既承擔著學曆繼續教育也承擔著非學曆繼續教育的任務,「現在學曆繼續教育相對而言需求飽和度比較大了,以後非學曆繼續教育的需求會越來越多,我們可以將教育輻射到周邊社區,進而服務社會。」

此外,張奕還透露,未來還有望將夜校課堂「搬進」社區,將老師請進社區里為居民上課,方便居民學習。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