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領導人會議4年半後重啟,釋放什麼信號?

▲當地時間5月26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首爾出席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會見南韓總統尹錫悅。圖/新華社▲當地時間5月26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首爾出席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會見南韓總統尹錫悅。圖/新華社

據新華社報導,5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強赴南韓首爾出席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當天下午,李強與南韓總統尹錫悅舉行了會談。雙方同意適時舉行外交部門高級別戰略對話、副部長級外交安全2+2對話,適時啟動中韓1.5軌對話交流機制,加快推進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當天晚間,李強會見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議期間,李強還將參加三國領導人會議,並出席中日韓工商峰會等活動。

這是該機制時隔4年零5個月再度重啟,上一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於2019年12月在中國成都召開。該機制為何得以重啟,對中日韓三邊合作有何意義,對於地區局勢又會產生哪些影響,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成都共識為會議重啟創造條件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誕生於東盟10+3會議。1999年,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在菲律賓出席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期間舉行早餐會,啟動了三國在10+3框架內的合作。2000年至2007年,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每年在出席10+3等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舉行會議。

2008年12月,中日韓三國首次在「10+3」框架外舉行了中日韓領導人會議。2011年,設立了中日韓合作秘書處,標誌著三國領導人會議機制化。到2019年12月,共舉行了8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2019年在成都舉行的第8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是該機制的高光時刻。在當時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大背景下,三國發表了《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通過了「中日韓+X」早期收穫項目清單等成果文件。

《未來十年展望》是具有戰略性的文件,強調三國升級合作,加強戰略溝通和政治互信。其中還特別指出,致力於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強化現有國際規則,確保公平競爭以培育良好營商環境。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放在美國搭建「小院高牆」的今天,也有重要意義。

疫情期間,三國領導人會議和擬定推行的部分早期收穫合作項目被迫中止。疫情過後,由於東北亞形勢中的對抗性因素增加,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仍未重啟。

這種情況在去年11月南韓釜山舉行的第10次三國外長會上有了改變。會上三方一致認為,應堅持將《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等領導人共識落到實處,同意為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創造條件,加緊相關籌備工作。重新認可成都共識,為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重啟創造了條件。

到今年5月,新任南韓外長趙兌烈訪華,這是南韓外長時隔6年多首次訪華。由此,敲定了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恢復。

▲當地時間5月26日晚,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首爾出席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圖/新華社▲當地時間5月26日晚,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首爾出席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圖/新華社

為穩定關鍵產業供應鏈打開空間

據南韓國家保安室第一次長金泰孝介紹,對於此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作為東道主的南韓設置了6個領域的合作議題,分別是促進人員往來、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經貿合作發展、解決衛生和老齡化問題、推動科學技術數字化轉型以及解決災難和安全問題。

這些合作項目有助於穩定三國的經貿聯繫,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中韓自貿協定已於2015年12月正式生效,自中韓自貿協定實施以來,雙方已四次削減關稅,目前雙方零關稅產品貿易額超過50%。

美國一直在鼓動其盟友在半導體等關鍵產業與中國脫鉤斷鏈。近期,美國正向南韓施壓,要求其限制用於製造高端邏輯和存儲芯片的設備和技術流向中國。

但南韓在半導體原材料和成品出口等方面對中國的依存度很高,中國的區位優勢不可替代,如果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取得成果,有助於化解美方的斷鏈行動。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中韓自貿協定談判的新進展對於2012年啟動的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也有示範作用。日本對於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一直持保守立場,4月26日,日本政府還宣佈將對半導體等領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製,這種跟隨美國的短視做法有可能成為「迴旋鏢」,讓日本失去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和龐大市場。

中日韓自貿協定預期覆蓋的零關稅產品高達90%-95%,超過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水平。這對於三國而言是巨大機遇,而三國領導人會議的重啟,提供了新的契機。這是三國領導人會議最值得矚目的潛在合作空間。

還有不少要消除的合作「斷點」

毋庸諱言,除了可見和未開發的巨大合作利益外,韓日兩國政府低迷的支持率,也是三國領導人會議重啟的因素之一。

近年來,韓日兩國均有不少破壞三國合作之舉。然而,在戰略上與相關國家和軍事組織積極靠近,在與中國核心利益相關的事務上不斷試探、踩線,並沒有獲得政治分數。加之美國大選、烏克蘭危機、北韓半島形勢出現新變數,修復對華關係就成為必然選擇。

在這方面,南韓比日本更加積極一些。南韓在野黨主張穩定對華關係、不介入台海事務的聲音不斷。新任南韓外長趙兌烈也曾表示,「韓中關係不亞於韓美關係」。加之尹錫悅需要外交成果,朝野有修復對華關係的共識。

相對而言,日本還沒有調整對華關係的行動。4月,岸田文雄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時稱,「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中國」。三國領導人會議舉行前,岸田文雄還要求中國撤銷日本水產品進口禁令,這些言行顯示,日本還未從戰略短視中跳出來。

在可見的未來,中日韓深化三邊合作,還有不少要消除的合作「斷點」。這需要相關國家用更長遠的目光看待對華關係,或許還需要重大事件的「刺激」。但無論未來如何演變,三國領導人會議的重啟,都是重建信任的重要一步。在相關勢力不斷滲透的大背景下,這一步對於三邊關係的穩固,無疑是有重要價值的。

撰稿 / 徐立凡(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