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銳評∣17歲中專生薑萍火了,說明衡量人才不能都用一把尺子

極目新聞評論員 文清蔓

6月15日,清華大學刑法學教授勞東燕發文談薑萍,稱人們不吝於對薑萍的褒獎,不單純是由於她在競賽中取得佳績,更多的或許是基於她活成了自由生命的美好樣子:有勇氣,有熱愛,有蓬勃的生命力,願意為熱愛的東西不計所得地付出與堅持,突破社會所施加的各種無形枷鎖。

相關影片截圖相關影片截圖

一般來說,一場全球賽事,人們習慣性會關注誰摘金、誰奪銀,而這回,關注的焦點全在這個第12名的17歲中專生女孩身上。據2024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公佈的決賽名單,薑萍以第十二名的成績晉級。在一場平均年齡22歲的大賽上,一個17歲的服裝設計專業的女孩能夠挺進決賽,顯得格外亮眼。熱愛能抵萬難。有人說,是天賦成就了她,有人說是天賦和勤奮成就了她,也有人說是天賦、勤奮和伯樂成就了她。可以說,天道酬勤的好苗子,有慧眼識珠的老師,有廣納賢才的舞台,缺一不可。

從勞教授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排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位小女孩身上綻放的精神、傳遞的品格——那份咬牙堅持的韌勁,那份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那份敢於不隨大流的魄力。綻放的生命是美麗的,是充滿希望的。她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有決心,有勇氣,我們就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美麗。

這也說明,篩選人才不能用一把尺子,不能用刻板模式來設限。過去,可能有些有形無形的條條框框,掐斷了很多原本可以吐露芳香的花,磨滅了很多原本可以獨樹一幟的光。不公和偏見,不僅讓那些偏才怪才被隱沒,也讓那些篩選出來的人難免顯得千篇一律,少了些個性和創造。

允許一切發生,允許各類人才充分湧流,就要有一個包容寬鬆的社會生態。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人才評價體系就是關鍵因素。有什麼樣的人才評價體系,就有什麼樣的人才識別水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老話意味著,人才不是工廠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物件,不需要一樣粗細,也不能指望像「篩篩子」般一股腦「篩」出來。

「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指的是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破」與「立」。「破」,就是打破簡單化、機械化、公式化的評價標準,淡化固有標籤。「立」,就是尊重科學規律、尊重人才成長規律,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分類建立體現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人才特點的評價機制,「英雄不問出處、誰有本事誰揭榜」,包容「十年不鳴」,靜待「一鳴驚人」,對特殊人才敞開綠色通道,「薑萍們」才會都有機會迎接生命的慶典,都有可能收到社會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