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夜間經濟熱力全開 各地加快佈局新「夜」態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河北正定夜市遊人如織,山東「大桑治不夜城」熱鬧非凡,廣西南寧市集霓虹閃爍,湖南瀏陽「橘洲焰火」五彩斑斕……

夜色搭台,經濟唱戲。商務部《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顯示,中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購物中心每天18時至22時的消費額佔比超過全天的二分之一。隨著暑氣漸濃,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快佈局新「夜」態,為夏日經濟帶來持續繁榮。

遊客打卡北京南鑼鼓巷一家冰激淩店。人民網記者 祖業瓊攝遊客打卡北京南鑼鼓巷一家冰激淩店。人民網記者 祖業瓊攝

「聽說南鑼鼓巷出了一款豌豆黃冰激淩,下班後約閨蜜一起來嚐鮮。」周喜喜(化名)一邊說,一邊拍照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

走進北京南鑼鼓巷,逛夜市的人群川流不息,各種網紅小店前,很多年青人爭相打卡,為熱鬧的街市增添了一抹亮色。

為持續增強夜間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各地充分發揮優勢資源,不斷豐富產品業態,用「新供給」激發消費新活力。

圍繞年輕群體的需求和喜好,河北順平美食一條街推出「夜市相親大會」「遇見藝術演出」「專場文藝演出」等夜間活動;江蘇南京曼度年華夜市上新「露營+」「直播+」等多種潮流玩法;上海把沉浸式劇院搬進商場,上演「真愛」奇遇……花樣翻新的互動體驗,讓人們樂在其中。

夜遊不止於當下。很多地方嘗試打破時空界限,用創新融合串起特色產品,吸引消費者流連忘返。

走進陝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唐朝的經典藝術作品經過重新演繹精心呈現,每一步都彷彿踏在歷史的脈絡上;在重慶解放碑商圈,登上環球金融中心會仙樓觀景台,兩江交彙、大橋橫跨、輕軌穿行盡收眼底。觀景台陳列的大量老照片、老地圖讓人回味悠長,在方寸之間感受城市的過去和未來。

演唱會、音樂節、藝術展也是推動夜經濟發展的「流量密碼」。近期,北京、南京、杭州、瀋陽等城市相繼舉辦重頭IP演出活動,吸引大量年輕遊客湧入,相關目的地的交通、住宿、餐飲、旅遊等消費熱度顯著提升。

數據顯示,中國「夜間經濟」行業市場規模已經從2018年的22.54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50.25萬億元。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各地積極打造夜間消費業態,升級「吃、住、行、遊、購、娛」全鏈條服務功能,呈現出質量更高、內容更豐富的特點,將助力夜經濟更上一層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李長安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加大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創新供給、優化環境,完善夜間消費生態系統,從而激發夜經濟的更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