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日本車企陷入造假風波,豐田、本田等4S店多款車型降價促銷

日本車企認證違規、數據造假風波仍在發酵。

6月14日,豐田汽車方面表示決定繼續暫停在日本國家認證測試中存在舞弊行為的三款車型的生產至下個月,已通知其零部件供應商將繼續停產,其表示目前尚未決定何時恢復生產。據悉6月6日起豐田汽車暫停這三款車型的生產至本月28日。

6月11日,豐田自動織機公司召開股東大會,社長伊藤就車用發動機等認證違規問題致歉。日本國土交通省已對此次涉及違規行為的豐田、馬自達、雅馬哈、本田、鈴木5家日本汽車企業全部進行了檢查;目前5家車企均召開了新聞發佈會,針對違規問題致歉。

「消費者對於品牌的信任是基於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造假事件直接打破了這種信任。」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分析稱,「此外,造假事件也會讓這些品牌的聲譽受到了嚴重損害。」

造假行為集中曝光,豐田認證問題或違反聯合國標準

6月初,日本國土交通省通報豐田、馬自達、雅馬哈、本田、鈴木5家日本車企在量產認證申請過程中存在違規操作和舞弊行為,上述5家日本車企生產的38種車型存在認證欺詐問題,其中32款已停產。按照此前披露的信息,豐田、本田、馬自達、雅馬哈和鈴木違規行為總計涉及車輛規模約518萬輛。

從通報來看,豐田涉及提交碰撞測試的虛假數據等;馬自達涉及篡改發動機功率測試的控制軟件等問題;雅馬哈涉及在不合規條件下進行噪音測試等;本田涉及在噪音測試的測試成績表上進行虛假記載等;鈴木涉及在刹車測試的測試成績表上進行虛假記載等。

6月10日,日本國土交通省對本田和馬自達兩家汽車公司總部實施入內檢查,此前豐田汽車、雅馬哈和鈴木也接受了現場調查;日本國土交通省將根據結果探討行政處分。隨後,日本國土交通省得出結論認為,豐田汽車被發現的6起違規案件也可能違反包括日本、南韓和歐洲在內的62個國家和地區採用的聯合國標準。

實際上,日本國土交通省對上述5家日系車企的認證違規調查始發於大發汽車。去年12月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豐田汽車子公司大發汽車被發現174項違規操作,被曝測試數據造假;而在大發汽車被曝認證違規後,日本國土交通省要求日本汽車行業85家公司自查是否存在類似情況,而上述5家車企正是在內部排查過程中發現同樣存在違規行為。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詹軍豪認為,日本汽車企業的造假風波會對其全球聲譽產生嚴重的衝擊;如果消費者對汽車安全性和質量這些基礎信任被打破可能會影響品牌的長遠發展。

實際上,近年來日本汽車產業經常被曝出現造假行為。

2009年以來高田氣囊因安全隱患有可能造成二次傷害而在全球範圍內召回,最終高田公司以破產告終;2016年日產汽車舉報三菱汽車燃效指標造假,2017年日產汽車被曝出任用無資質檢驗員進行車輛出廠檢驗長達38年,同年神戶製鋼被曝數據造假,2021年曙光製動被曝質檢數據造假。

「一方面,日本企業往往追求極致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這可能導致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忽視了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監管。」詹軍豪認為日本汽車工業頻繁出現造假事件的原因可能與日本企業文化、管理方式等有關,「一方面,日本企業內部的層級制度和溝通機制可能也存在問題,導致高層對於基層的違規行為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糾正。」此外,王鵬補充表示也與市場競爭、利益驅動有關,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可能犧牲產品質量和消費者利益。

日系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份額萎縮,終端市場降價

儘管豐田、本田等強調本次日本違規認證事件與在中國市場在售車型無關,但不可否認的是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正在遇冷。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日系車的零售份額為14.8%,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實際上,日系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的份額從2020年的24.1%下滑至2023年的17%,已連續三年下滑。王鵬認為一方面是受新能源汽車的衝擊,日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佈局相對滯後;另一方面是自主品牌崛起,市場競爭加劇,消費者需求更加多樣化。

在市場份額下跌的背景下,日系品牌終端市場正在加大促銷力度。6月15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走訪環京地區多家日系品牌4S店發現,大部分車型都在降價。

環京地區某一汽豐田4S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店裡多款熱銷車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現金優惠,例如卡羅拉優惠3萬元,亞洲龍可以優惠4萬元,榮放可優惠3.5萬元,如果訂車現金優惠還可以進一步詳談。此外,環京地區某廣汽豐田4S店的銷售人員也表示店裡優惠幅度比較大,例如漢蘭達可優惠近6萬元,凱美瑞優惠也接近3萬元;他表示加大優惠幅度後進店諮詢的消費者有明顯增加,不過也有的消費者持觀望態度,擔心現在買車過一陣又降價。

環京地區某東風日產4S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優惠力度很合適,例如14代軒逸悅享版、逍客經典舒適版裸車價都不到11萬元,天籟黑金版裸車價不到16萬元。

某東風日產4S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攝某東風日產4S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攝

在詹軍豪看來,日系品牌應該進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車的轉型力度,同時也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市場定位和品牌形象,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

在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看來,進入新能源汽車賽道後,日系品牌更多的是需要向中國汽車品牌學習,有針對性地調整策略,針對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做出產品調整,如何加快和推進智能化、電動化轉型,這或將是其未來能否在中國市場存活且具有競爭力的關鍵。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

編輯 陳維城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