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影子的少年》郭柯宇:走進這樣的角色,不太容易開心

迷霧劇場熱播劇《看不見影子的少年》講述了一個失孤的老刑警王士塗(張頌文飾)和一個以「邊傑」身份回歸的孤兒「小七」(榮梓杉飾),從敵對試探到互相救贖,最終齊心協力查找兇案真相的故事。劇中,郭柯宇飾演的角色邊美珍因兒子邊傑失蹤三年而悲痛欲絕,最終導致精神失常。日前,郭柯宇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自己和邊美珍一樣都是母親,但是她的生活非常幸福,而邊美珍太讓自己難過了,「我很心疼她。」

郭柯宇飾演邊美珍。

故事:在得失間,丈量人心的善惡

《看不見影子的少年》故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一個小縣城里三名少年突然一起失蹤,生死不明。三年後,其中一個少年突然變身「小扒手」,佯裝失憶回歸家庭。老警察懷疑這名少年的真實身份,暗中調查,當年被隱藏的秘密也逐一浮出水面。謎底揭開之際,老警察和「失蹤少年」也實現了雙向救贖。

在郭柯宇看來,《看不見影子的少年》這個故事吸引自己的地方在於,除了案件本身以外,劇本中還有大量筆墨是關於人性起伏的描述,「在得失間,丈量人心的善惡。」

人物:她是以頑強的母愛活在等待里

劇中,邊美珍因為兒子失蹤而導致精神異常,雖然神色恍惚,可對孩子本能的愛卻是發自於內心的。她時常帶著傘去學校門口接兒子放學,可每次都失望而歸,當她終於看到兒子「邊傑」回來時,眼神瞬間有了變化,從不信到激動,再從激動過渡到了無法置信,這一畫面也打動了無數網民。

邊美珍在學校前徒勞的等待兒子放學的一幕,打動了很多觀眾。

邊美珍在兒子失蹤後,一直處在「精神崩潰」的邊緣,兒子「回歸」之後,她也是半清醒狀態。面對兒子失蹤之後三年的回歸,要如何把握飽受打擊的母親心態,對此,郭柯宇坦言,自己確實不太知道如何把握這個角色,「我就是覺得很痛,但是萬一他(兒子)回來了,我要讓他知道我很好,讓他放心我,這大概是很多母親的邏輯。」

劇中,「小七」因害怕身份暴露而逃離,邊美珍的反應更是讓人心疼到落淚,穿著睡衣一頭就追了出去,最後倒在了父母的墳前。在郭柯宇看來,邊美珍在夢境中與夢醒了之間來回飄蕩,但無論她飄到哪裡,她對少年的愛一絲也沒有懷疑和分別。「從我的角度看邊美珍是可憐的、悲愴的,在角色中看她是以頑強的母愛活在等待里。」

邊美珍是個傷心的角色。

挑戰:如果決定去演,就準備好去痛一次

郭柯宇在劇中的表現得到了網民一致的認可和讚揚,郭柯宇坦言,自己起初牴觸接邊美珍這類角色,因為精神病患者在每個人心中的定義是不同的。除此之外邊美珍還有實病,腦梗的過往、恢復的程度、以及失去孩子的痛等交織在一起,「我知道我這個年紀要走進這樣的角色,在拍攝期間劇組生活中都會不太容易開心。」

演繹邊美珍對郭柯宇而言,最大的困難來自於自己決定要不要出演這個人物,因為她不想因為沉浸在角色中而不開心。郭柯宇坦言,自己平時很少看電視劇,更多喜歡看紀錄片,無論對劇本和表演上都是有啟發的。「後來我看了一些紀錄片,看到那些失去孩子的母親們的樣子,太心痛了,如果決定去演,就準備好去痛一次。」

劇中郭柯宇和飾演兒子「邊傑」的榮梓杉有不少對手戲,郭柯宇表示,她知道榮梓杉從小入行拍戲,她看到他有時會回想過去的自己,「他非常優秀,我們該保護好年輕的演員們,讓他們不要被聲名困擾,安心純淨地走好自己的演藝之路。」

表演:有緣再遇到的角色,全力以赴

在演繹邊美珍的具體表演中,郭柯宇坦言,她並沒有刻意去設計過一些小動作,那樣對她來說反而有些干擾,「而且這個角色不太好去設計」,郭柯宇坦言,她甚至此前也不知道自己會怎麼去演,更多依靠的是進入現場帶來的情緒和感情氛圍。

劇中讓郭柯宇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最後邊美珍爬向孩子的那場戲,因為郭柯宇的胸椎有傷,她擔心身體會打擾自己分心,但是一切很順利,拍完後沒什麼事。採訪中,郭柯宇回憶起拍攝《看不見影子的少年》時在南平的日子,在拍這場戲的時候,她一直在棚外面曬太陽,那會兒的南平老是下雨,濕氣很大,難得出太陽。

近幾年郭柯宇連續接演了《三悅有了新工作》《愛情而已》《外婆的新世界》《唸唸相忘》等不同類型的影視作品和人物。對於未來自己想嘗試的角色類型,郭柯宇表示,未來一切隨緣,「對於有緣再遇到的角色,全力以赴。」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