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遼河干堤將全線達標

新京報訊(記者陳琳)在6月18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水利部副部長陳敏表示,近兩年來,水利部大力推進大江大河大湖幹流重要堤防達標建設,太湖環湖大堤已全線達標,今年遼河干堤也將全線達標。

陳敏介紹,近年來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水旱災害防禦的不確定性、突發性增強,水利部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

在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方面,積極推進水庫、河道及堤防、蓄滯洪區建設,實施了長江流域姚家平、黃河流域東莊、珠江流域大藤峽等控制性水庫,黃河下遊防洪治理、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太湖吳淞江治理,以及國家蓄滯洪區等一批骨幹防洪工程,大規模開展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災害防治。十年來,新增庫容1632億立方米,新增5級以上堤防約6萬公里。

在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方面,加快構建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實現延長洪水預見期和提高預報精準度相統一。率先以流域為單元在永定河官廳山峽區間建成現代化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全國各類水文測站由2012年的7萬多處增加到目前的12萬多處,在有防治任務的2076個縣區建設了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台,水文檢測預報能力不斷提升,南、北方主要河流的洪水預報精準度分別提升到90%和70%以上。

在防禦工作體系方面,錨定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衝擊和確保城鄉供水安全的目標,貫通雨情汛情險情災害「四情」防禦,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依法嚴格落實防汛抗旱責任,深入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滾動更新各類防禦預案方案,強化流域水工程統一聯合調度,有效應對了多次大洪水和嚴重乾旱。今年,珠江流域的北江特大洪水量級大、發生早,通過水情有效預測預報和防洪工程科學調度,極大緩解了北江嚴峻防洪形勢,確保了粵港澳大灣區重點保護對象防洪安全。

編輯 白爽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