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為迪士尼再奪票房冠軍:迴光返照還是王者歸來?

文|新浪科技 鄭峻

低迷慘淡了整整五年之後,迪士尼終於鹹魚翻身,再次靠經典續集奪下了票房冠軍。無論是對迪士尼還是皮克斯,《頭腦特工隊2》(Inside Out 2)強勢拿下首週末票房冠軍,都是一劑久違的強心劑。然而,這究竟是皮克斯整改之後的功勞,還是迪士尼的偶然撞大運?

再度拿下票房冠軍

上週五,皮克斯預算兩億美元的新片《頭腦特工隊2》正式在美國上映。首週末三天時間,這部續集在北美市場票房高達1.55億美元,幾乎是此前市場預期8000萬美元的近兩倍,而加上若干海外市場的全球總票房則超過了3億美元。

而且,《頭腦特工隊2》是今年第一部北美首週末票房突破1億美元的大片,幾乎是另一部年度大片《沙丘2》(8250萬美元)的兩倍。按照每張電影票12.5美元計算,相當於有1200萬美國人在首週末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頭腦特工隊2》取得的首週末北美票房成績,僅次於去年的全球票房年度總冠軍《芭比》(1.62億美元)。至少可以相信,《頭腦特工隊2》非常有望衝擊今年的票房冠軍。而且,很多重要的海外市場都還沒有上映,中國大陸市場將在今天正式公映。

在今年的美國電影市場,《頭腦特工隊2》能取得這個票房實屬不易。相比去年“芭比+奧本海默”帶動整體電影票房火爆的狀況,今年美國電影整體票房表現平平,或許也是缺乏佳片的原因。Comscore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迄今北美票房總收入比去年少了近四分之一。

而此前的陣亡將士紀念日(5月27日)假日,北美票房更是創下了十多年來的最差同期票房記錄。那個檔期的票房冠軍《瘋狂的麥克斯:狂暴女神》四天總票房甚至只有3230萬美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4000萬美元。在這樣的市況下,《頭腦特工隊2》的大獲成功的確令人感到意外。

曾經霸榜全球票房

對皮克斯來說,《頭腦特工隊2》的開門紅有著不同尋常的重要意義。因為這是首週末全球票房曆史最高的皮克斯電影,直接超越了皮克斯曆史上的諸多經典。而且,《頭腦特工隊2》的口碑也非常不錯,在美國電影點評網站爛番茄上的口碑高達96%。

對迪士尼來說,這更是苦等五年的票房希望。曾經的迪士尼,只有票房超過10億美元才能叫真正賣座。從2014年開始到2019年,迪士尼每年都有電影票房超過10億美元。而2019年更是迪士尼迄今難以踰越的票房巔峰。那年全球票房前五位全都被迪士尼包攬,更有七部票房超過10億美元。

在那一年,《阿拉丁》全球票房10.5億美元,《玩具總動員4》拿到10.7億美元,《星球大戰9》得到10.7億美元、《驚奇隊長》入賬11.3億美元,《冰雪奇緣2》帶回14.5億美元,《獅子王2019》也收穫了16.6億美元。《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更是拿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28億美元票房。

但那也是迪士尼迄今最後的輝煌。隨著新冠疫情的到來,全球電影票房陷入長達兩年的低穀。在疫情褪去之後,迪士尼似乎卻始終沒有恢復原先的吸金魔力。從2020年之後,迪士尼再也沒有一部電影票房超過10億美元。

無論是迪士尼、漫威還是皮克斯,過去幾年的年度大片都沒有取得預期之中的票房成功,甚至無法打平高昂的製作成本。在華納兄弟和派拉蒙等競爭對手靠著《芭比》和《超級馬里奧》等大片獲得票房豐收的同時,曾經的票房王者迪士尼卻只能默默嚥下苦澀。

皮克斯也懷疑自我

在美國動畫行業,皮克斯佔據著皇冠地位,他們不僅是電腦技術製作動畫的技術潮流先驅,更在創意和內容方面佔據著明顯的優勢,從《玩具總動員》到《機器人總動員》到《飛屋環遊記》,皮克斯帶來了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經典作品。

但隨著迪士尼整體陷入低迷,皮克斯也沒有倖免,他們近年來的幾部高預算大片,和迪士尼一樣連續遭遇了票房慘敗。2022年皮克斯出品的《巴斯光年》(Lightyear)全球票房只有2.26億美元,對於這部預算高達兩億美元、來自黃金IP《玩具總動員》的續集來說,這樣的票房無疑是一種恥辱。

而去年的《瘋狂元素城》則是開門黑,首週末票房創下了皮克斯電影首週末票房的最低記錄。雖然這部預算高達兩億美元的電影后來逐漸得到市場認可,最終票房達到4.96億美元的中規中矩水平,但依然沒有達到皮克斯的預期值。

皮克斯總裁吉姆·莫里斯(Jim Morris)去年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似乎都有點垂頭喪氣,(《瘋狂元素城》票房低迷)這對團隊士氣帶來了沉重打擊。我覺得這是一部帶有皮克斯風格的出色電影,但結果市場卻並不買單。難道受眾已經不想看我們的動畫片了嗎?”

流媒體衝擊線下票房

雖然迪士尼創作能力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但同樣無法否認的是,優先發展流媒體平台也是造成電影票房低迷的重要原因。因為迪士尼和皮克斯的所有影視作品,無論是新片還是經典,都會出現在流媒體平台上。從過去兩年的操作來看,這個時間差大概是3個多月。

這種操作無疑會對觀眾心理產生不小影響,也對迪士尼作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部電影缺乏足夠的吸引力,或者宣發做得不到位,那麼很多父母或許就沒有太大的動力,花上幾十美元購買電影票和爆米花可樂,帶著孩子去電影院觀看。

因為他們只要等待幾個月,就可以在家裡打開已經訂閱的流媒體平台,觀看同樣的電影。Disney+在北美地區的用戶增長已經陷入停滯,這或許意味著迪士尼的主要目標用戶都已經訂閱了他們的流媒體平台。

迪士尼CEO鮑勃·艾格(Bob Iger)此前也承認了這一點,“Disney+每月只需7美元,這比你全家去電影院看電影便宜太多了。因此我覺得現在一部電影要把觀眾吸引到電影院的品質標準提升了。”

找回初心專注大屏幕

那麼,如何讓皮克斯找回昔日輝煌?

皮克斯總裁莫里斯去年製定了複興計劃:其核心就是重新聚焦大屏幕作品。莫里斯提出降低皮克斯的作品數量,集中資源打造精品,把產出量降低到每兩年三部作品,其中至少包括一部經典系列的續集。另一方面,皮克斯上個月裁剪了15%的人員,175名員工因此失業。

雖然迪士尼CEO鮑勃·艾格去年曾經尷尬地承認,迪士尼製作了太多的續集作品,他因此承諾要嚴格控製拍攝續集作品的品質要求;不過,莫里斯依然決定將皮克斯的經典作為最大優勢,繼續積極打造經典系列的續集。

在莫里斯看來,一方面固然要繼續製作新片和新IP,另一方面用深受市場喜愛的經典作品推出續集,也可以有效拉近與皮克斯傳統觀眾的聯繫。除了此次大獲成功的《頭腦特工隊2》,《海底總動員》和《超人總動員》隨後都會推出續集。

因此,此次《頭腦特工隊2》的成功,也可以給皮克斯管理層帶來信心。在《頭腦特工隊2》上映之前,皮克斯首席創意官多克特(Pete Docter)在接受採訪時甚至暗示,如果《頭腦特工隊2》再次票房失利,皮克斯可能不得不要對其業務模式進行重大調整。

“我想不出還有比這更好的票房大賣機會。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角色也已經廣為人知,而且情節內容也打動人心。如果這(《頭腦特工隊2》)都不能取得票房佳績。我覺得那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對我們的業務進行更為徹底的反思。”

回歸初心回歸主流

此次《頭腦特工隊2》的票房大獲成功,無疑給莫里斯的皮克斯扭轉計劃注入了信心,也驗證了他新片搭配續集的策略成功之處。明年皮克斯會繼續推出超級續集《玩具總動員5》,同時推出新片《外形奇遇記》(Elio)。

為什麼《頭腦特工隊2》能給皮克斯帶來久違的票房成功?或許回歸初心和主流才是最重要的因素。這部電影並沒有強行推廣價值觀或者選角多元化,而更注重順其自然和打動人心,完全滿足了第一部電影觀眾的內容預期。

2015年上映的《頭腦特工隊》第一部是叫好又叫座,更是皮克斯黃金時代的經典作品。這部電影以一種擬人的表現手法,描述了一位小女孩Riley成長過程中的憂愁、恐懼、憤怒、噁心與喜悅等諸多複雜交織的情緒,每一種情緒都有一個動畫人物作為代表。這部電影不僅拿到了8.75億美元的票房佳績,更得到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等諸多行業獎項的認可。

在第一部電影的結束,喜悅小人問了觀眾一個問題,“畢竟Riley已經12歲了,她身上還會發生什麼?”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頭腦特工隊2》。第二部電影繼續講述了Riley在進入青春期之後更為複雜的情緒,除了以往的五種情緒之外,又增加了嫉妒、尷尬、倦怠和焦慮。

可以說,喜歡第一部《頭腦特工隊》的皮克斯影迷,就很難抗拒去看第二部電影。因為這兩部電影雖然不同導演,卻有著完全相同的邏輯。去年11月,《頭腦特工隊2》的預告片上線24小時就獲得了1.57億次觀看,甚至超越了《冰雪奇緣2》。

而在過去幾部皮克斯票房失利的電影中,主創人員都存在為了推廣多元價值觀而偏離主流受眾的問題,例如強行在《玩具總動員》的續集《光年》中加入男同性戀元素,導致這部電影被整個穆斯林世界所抵製,而在本土市場也只有5100萬美元的的水平。而《瘋狂元素城》、《青春變形計》都是探索亞裔移民到美國之後融入的小眾主題,雖然構思很好,但卻受眾市場太小。

看起來,努力回歸常規和主流的不僅是皮克斯,還有迪士尼。《小美人魚》和《白雪公主》兩部真人動畫電影分別啟用非裔和拉丁裔演員,飾演兩個白人的童話經典,引發了影迷與輿論的巨大爭議。雖然迪士尼堅持了自己的立場,但付出的票房代價卻是慘痛的。《小美人魚》甚至出現了北美市場遠高於全球市場的倒掛現象。

迪士尼近期還宣佈了《海洋奇緣》(Moana)真人版的主角。這一次他終於沒有再強行跨越種族選角,故意模糊種族界限,而是直接選擇了薩摩亞裔的澳州演員拉加阿尼亞(Catherine Laga’aia),而巨石強森也如眾望所歸地飾演真人版Moana,沒有比他更適合的演員了。

迪士尼終於上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