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氣候變化或損害心理健康

#溫度一高心情就變差#【專家認為:氣候變化或損害心理健康】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6月8日報導,氣候變化及其產生的環境狀況對地球上的生命產生了影響,會導致人們的身體健康紊亂,例如呼吸系統疾病。除此之外,一段時間以來,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全球變暖和汙染的後果會影響心理健康。#夏至#

​加劇慢性壓力

世界經濟論壇自然與氣候中心一份報告稱:「氣候變化導致的氣溫升高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例如情緒低落,而熱浪期間精神疾病往往會增加。」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表示:「鑒於心理健康問題每天困擾著數百萬人,瞭解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心理學博士、正念導向心理治療臨床、教學和研究專家瑪麗亞姆·霍姆斯表示:「全球變暖影響心理健康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越來越頻繁和嚴重的自然災害,如颶風、森林火災和洪水,可能會給受影響的人們帶來巨大的創傷後壓力。」這位專家解釋道。此外,環境不穩定會引起焦慮和對未來的持續擔憂,影響人們的情緒和心理健康。「不確定性和對生活環境持續威脅的感知會加劇慢性壓力,從而導致焦慮症和抑鬱症。」

阿根廷精神分析協會成員、心理學家瑪巴爾·泰利普切維奇·皮奧瓦諾指出,氣候變化在極端氣溫和洪水中變得顯而易見,而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它會轉化為焦慮、不穩定和抑鬱」。

他試圖解釋氣候因素如何影響人們的感受機制。「我們傾向於認為自己與地球隔絕。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是整體的一部分,環境改變了我們的心理,我們也改變了它。如果再加上沒有為我們對地球所做的負面變化承擔責任、將經濟價值置於保護地球之上,或者不採取任何措施來避免負面變化,那麼必然會涉及一種無意識的內疚感,這種內疚感是壓倒性的。」皮奧瓦諾表示。

誘發焦慮悲傷

環境變化對心理健康的直接和間接影響是如此令人擔憂,尤其是對年輕一代來說,以至於人們創造了新的詞彙或術語,作為前所未見的時代的證據。

因此,生態焦慮(被理解為與不斷變化和不確定的環境有關的焦慮)和生態悲傷(即生態損失帶來的痛苦)出現在新一代的詞彙中。

對於霍姆斯來說,這種現象在於「年青人與自然環境的深厚聯繫」。這位專家表示:「生態焦慮源於對氣候變化負面影響的擔憂和恐懼,以及在減輕這些負面影響方面的無助感。另一方面,生態悲傷與生態系統、物種和自然景觀喪失所帶來的痛苦和悲傷有關。」

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問:日前有科學研究表明,氣溫升高可能導致自殺死亡人數增加5%,的確有這種關聯嗎?

皮奧瓦諾答:很難將自殺死亡人數增加5%歸因於單一因素,而兩個事件同時發生本身並不能證實這其中的關聯,但只要我們承認心理狀況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這些案例中的每一個都應該得到調查,而不是先入為主地排除。事實上,心臟病專家報告稱,發病率有所增加。例如,過高的氣溫往往會導致許多人代謝失調。

霍姆斯答:氣溫升高會通過多種方式影響心理健康。高溫會增加身體和情緒壓力,影響睡眠和生活質量。長時間的熱應激會導致精神疲憊,當與經濟或健康問題等其他脆弱因素相結合時,會增加自殺行為的風險。

多種應對策略

問:在這樣不斷變化的環境中,關照心理健康的最佳策略是什麼?

皮奧瓦諾答:首先,最重要的是提高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因為保持沉默——更糟糕的是否認問題——會加劇孤獨感。人們繼續遭受一個非常嚴重的現有問題的後果,但目前的沉默使得大多數人無法恢復理智並採取相應的行動。

霍姆斯答:為了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關照心理健康,重要的是採取包括多種策略的整體方法。

·練習正念。正念可以幫助人們活在當下,減少焦慮並改善整體幸福感。

·培養韌性。培養管理壓力和適應變化的技能可以增強心理健康。這包括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維持社會支持網絡以及在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

·促進與自然的聯繫。戶外散步、園藝或只是在公園里消磨時間等活動可以減輕壓力。

·教育和意識。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進行自我教育,並參與社區行動來緩解氣候變化,可以增強人們的能力並減少無助感。

·自理。通過定期鍛鍊、均衡飲食、充足睡眠以及參加帶來快樂和放鬆的活動來優先照顧自我。

·專業支持。對於那些患有高度焦慮或抑鬱的人來說,尋求治療師和心理健康專業人士的支持至關重要。(編譯/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