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也會打孩子

【#魚也會打孩子#】據美國《新聞週刊》網站6月19日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魚似乎會打自己的孩子——而這能讓孩子們更聽話。

《動物行為》月刊新近刊登的一篇論文說,一種名為薩氏新亮麗鯛的魚——原產於非洲中部的坦噶尼喀湖——會對後代進行體罰,以督促它們幫忙做事情。

這些發現表明,這種魚可能擁有比我們最初想像的更高級、更複雜的社交技能。

薩氏新亮麗鯛是一種合作繁殖的魚類,這意味著它們的後代會與父母和家族共同生活很長一段時間,以幫助父母撫養更小的後代。合作繁殖現像在許多物種中都存在,主要是鳥類和哺乳動物,而坦噶尼喀湖的慈鯛科魚是世界上已知的唯一使用這種繁殖方式的魚類。

合作繁殖是一種對所有個體都有利的進化。因為照護者越多,意味著族群能更有效地抵禦捕食者以及擁有更好的養育條件。相比獨自撫養,父母能夠生產更多、更健康的後代。而伸出援手的照護者通常會幫助親人,通過支持近親的繁殖成功來確保它們的基因被間接地傳遞下去。

充當照護幫手的薩氏新亮麗鯛參與保護領地免受入侵者的侵犯,並保障更小後代的養育場所安全。

然而,這個制度有時需要強製執行,以確保每條魚都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這些魚似乎會通過體罰來確保它們的年長孩子幫助撫養最年幼的孩子。

日本大阪公立大學教授安房田智司在一份聲明中說:「儘管此前有人研究過採用合作繁殖的慈鯛的體罰行為,但沒發現它們利用體罰來督促合作的證據。」

這篇論文發現,為人父母的薩氏新亮麗鯛會攻擊那些無所事事的助手,促使它們履行自己的職責。那些積極幫忙的孩子則沒有受到父母的攻擊。

安房田智司說:「我們的研究表明,人類以外的動物也會利用懲罰手段來激發群體成員的合作。」

論文作者指出,這項研究揭示懲罰是動物社會和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持社會關係至關重要。

安房田智司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魚類和人類一樣,會利用高級認知能力來維持它們的社會。這迫使我們重新考慮‘智力’的概念,不僅是魚類,而是所有動物的智力問題。」(編譯/郭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