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秘說|天風證券董秘諸培寧:致力於推進金融資源輸血綠色發展與科技創新

新浪財經主辦的2024(第十屆)金牌董秘評選重磅來襲!評選期間,新浪財經推出“董秘說”專訪活動,聚焦新質生產力、ESG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探討企業如何在實踐中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及在ESG的驅動下實現可持續發展,並通過董秘視角帶領投資者深入瞭解公司情況。本期,董秘諸培寧帶你走進天風證券>>(給她投票)

新浪財經:請簡單介紹一下公司基本情況和經營狀況。

諸培寧: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風證券”或“公司”)成立於2000年,2008年總部遷至湖北省武漢市,為一家全國性、全牌照、綜合型上市券商。2018年10月19日,公司成功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601162”。截至目前,公司註冊資本86.66億元,在全國重點區域和城市設有29家分公司及82家證券營業部;擁有5家全資子公司(含一家境外子公司),員工人數超3000人,能夠為客戶提供立足全球視野、輻射全國的綜合金融服務。

新浪財經:您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它與傳統生產力相比有哪些優勢?

諸培寧:作為天風證券董秘,我始終關注著經濟領域的各種動態和趨勢,而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在當前經濟發展中顯得尤為重要。顧名思義,新質生產力指的是具有創新性、引領性和變革性的生產力,它代表著新的生產方式、新的技術應用、新的產業形態和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新質生產力的崛起對於企業、乃至整個經濟社會都具有深遠影響。

上市公司作為經濟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其發展與新質生產力的應用緊密相連。在戰略決策方面,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上市公司重新審視其戰略規劃,及時調整業務佈局和發展方向,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競爭的需求。在能力提升創新方面,通過激勵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培養和吸引創新人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從而助推公司在市場中佔據有利地位。在資本市場表現方面,新質生產力的應用和發展能夠提升上市公司的業績和成長潛力,進而影響其在資本市場的估值和股價表現。

新浪財經:公司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

諸培寧: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公司應充分結合自身發展方向和經營優勢製定可執行、可持續的戰略方針,既要打破傳統產業的邊界,促進不同領域的融合發展,如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又要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實現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提升。同時,新質生產力的不確定性和快速變化也為企業帶來一定風險,如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等,需要公司加強風險管理和應對能力。

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天風證券作為省屬金融企業,一直致力於推進金融資源輸血綠色發展與科技創新,始終錨定新舊動能轉化過程中的戰略機會,持續提升價值發現能力和資產定價能力,形成了以研究為起點和終點,串聯大投行、財富管理、私募投資的閉環業務模式,為新興產業、低碳行業、科技企業等在內的各類型機構客戶提供一站式覆蓋全生命週期的綜合金融服務。

2016年,公司將綠色金融戰略納入核心發展戰略,在行業中首先成立綠色金融一級業務部門——綠色金融事業部,打響“綠色”品牌。同年9月獨家資助中央財經大學成立了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目前該院已是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綠色金融研究智庫。2018年,依託研究所,攜手中科院等頂尖科研院所、龍頭科技企業建立“科創聯盟”等硬科技產學研孵化平台,持續下沉觸角,與細分領域的產業諮詢機構開展深度合作,建立起汽車智能化、互聯網、新能源和大健康等細分領域的產業數據庫。2023年初,湖北省屬平台宏泰集團正式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天風證券在加快與集團的業務協同與化學融合過程中,一方面,繼續發揮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先發優勢,與中碳登公司、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等兄弟企業開展更寬領域的綠色金融實踐與探索;另一方面,深入推進“城市投行”工程,參與完善我省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向綠色產業聚集,激發市場綠色科技創新活力。

新浪財經: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背景下,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您認為公司應該如何進行戰略規劃和風險管理?

諸培寧:新質生產力為企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伴隨著挑戰。一方面,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和風險較大。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時間投入,而且存在失敗的可能。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時,需要充分評估風險和收益,製定合理的創新戰略。另一方面,新的產業形態和業態的發展往往面臨著政策法規不健全、市場秩序不規範等問題,需要加強政策引導和監管力度,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作為上市公司,我們應該積極擁抱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浪潮中搶占先機。首先,加強對新技術、新產業的研究學習,瞭解行業發展趨勢和前沿動態。通過參加行業會議、學術交流、與專業機構合作等方式拓寬視野,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其次,加大對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的投入。包括在技術研發、人才引進、產業佈局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推動企業在新質生產力領域的發展。同時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交流,與其他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同開展技術研發、項目合作等活動,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此外,注重企業社會責任,充分考慮並積極採取措施減少對社會和環境的負面影響。例如,在發展數字經濟的同時,要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在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同時,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等。

最後,應積極展開與政府單位的溝通合作。及時向政府反映企業在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充分爭取政策支持。在政府製定相關政策法規的過程中,也應積極參與,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建言獻策。

新浪財經:您對新質生產力的未來發展有何展望?

諸培寧: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是時代的必然趨勢,對於企業和整個經濟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上市公司,我們應充分認識到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性,積極擁抱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也希望政府、社會各界能夠共同努力,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共同推動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