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們、中學生們,疾控局喊你減肥了

新京報訊(記者戴軒)超重肥胖已經成為影響中小學生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近日,國家疾控局綜合司、教育部辦公廳等聯合印發《中小學生超重肥胖公共衛生綜合防控技術導則》。

導則中指出,超重肥胖已經成為影響中小學生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亟須全社會關注。落實預防為主、早期干預和疾病預警的三級預防策略,是綜合防控中小學生超重肥胖、促進全面發展的關鍵。

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遺傳、行為、環境和社會因素,且受上述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綜合作用。其中,膳食營養、身體活動、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是關鍵的個體水平因素,食物系統、城市規劃與生活環境、公共政策與管理等是重要的環境和社會決定因素。

在專業機構指導下,鼓勵學校和家長運用《中小學生超重肥胖風險自測評估表》(見附表)評估個體和群體發生超重肥胖的風險,包括飲食、身體活動、父母是否肥胖等。早期識別超重肥胖高危個體,為針對性地開展飲食、身體活動干預提供依據。

促進健康飲食。引導家庭和學校提供種類多樣、搭配合理的食物,多提供蔬菜水果、奶類、全穀物和雜豆、大豆及其製品,適量提供魚、禽、蛋、瘦肉,烹飪逐步做到少鹽、少油、少添加糖。引導學生做到規律、適量進餐,每天吃好早餐,減少在外就餐,合理選擇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足量飲水。倡導家庭營造良好的就餐氛圍,培養孩子專注進餐的習慣,進餐時不看電視、手機等電子設備。

保證身體活動。鼓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保證學生大課間和課間充足活動時間。學生要堅持身體活動,每天進行至少1小時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以戶外活動為主。每週至少進行3天增強肌肉和(或)骨骼的運動,積極參加跑步、打球、健身操(舞)、跳繩等簡便易行的運動,促進運動日常化。引導家長培養孩子養成運動習慣,陪伴並與孩子一起運動。減少久坐等靜態行為和視屏時間,久坐45分鐘後應起身活動,每天視屏時間少於2小時,保持充足睡眠。

專業機構指導學校結合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等工作,開展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監測。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及時向家長反饋體檢結果,指導家長關注並定期監測學生體重變化。開展學生健康體檢時,建議配備符合《學生健康檢查技術規範》(GB/T 26343-2010)要求的身高計和體重秤,參照《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WS/T 586-2018)等標準,採用分年齡和性別的體質指數(BMI)篩查中小學生超重肥胖,並結合腰圍、體成分等指標綜合評估超重肥胖狀況。

專業機構根據健康體檢篩查和評估結果評估當地中小學生超重肥胖流行狀況。對已發生超重或肥胖的學生,根據綜合評估結果予以預警,並及時告知學校和家長。建議家長每週監測超重肥胖學生體重,並定期測定血壓、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標,根據測定結果及變化特點,接受醫療機構指導和服務。

對嚴重肥胖及肥胖伴有臨床危險因素的學生,根據相關指南規範,開展醫療衛生、膳食、運動、心理和行為矯正等聯合干預。

編輯 張牽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