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著力打造全鏈條醫保體系

7月25日,唐山市120急救指揮中心正在調度救護車。攝影/趙亮

推出減免院前急救交通費、搭建「大病」遠程會診平台、為重度失能失智人員設立長期護理險、上線普惠性商業險「惠唐保」……自2022年11月起,河北省唐山市在不斷完善全民基本醫保體系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創新性舉措,初步建立起涵蓋「救」「診」「療」「護」「助」全鏈條的醫療保障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讓老百姓多了一份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唐山篇章提供了堅強保障。

搭建「雲平台」

成立疑難重症醫療援助中心

今年4月底,被確診為子宮內膜癌後,33歲的辛莉(化名)提出想在保留生育功能的基礎上治療。經申請,5月22日,唐山市疑難重症醫療援助中心組織北京協和醫院放療科、婦產科等科室專家,對該病例進行線上會診。「平時協和醫院的專家號很難搶,沒想到我們這麼快就約上了,而且不同科室共同研究,比我們去北京還慳錢管事。」辛莉的丈夫說,之所以能這麼快找到名醫,得益於唐山成立了疑難重症醫療援助中心。

唐山毗鄰京津,長期以來,當地百姓總習慣去京津兩地的知名醫院就診。為有效破解「近病遠治」「小病大治」難題,2022年,唐山市從頂層設計入手,成立市、縣兩級疑難重症醫療援助中心,並搭建市內疑難重症遠程會診平台、域外遠程會診平台,實現全市18個區(縣、市)的65家醫療機構,與市級8家三級公立醫院「一對一」「一對多」遠程會診,市域20家醫療機構與北京協和醫院、301醫院等29家京津等地知名醫療機構遠程會診。經測算,2024年以來,唐山疑難重症醫療援助體係為百姓節省交通費、食宿費等1000餘萬元。

7月25日,灤州市一患者在鄉鎮衛生院做B超,灤州市中醫院專家通過遠程醫療平台觀看實時影像併科學診斷。

攝影/趙亮

為實現就醫需求與優質醫療資源有效銜接,唐山市還組建了市、縣兩級疑難重症醫療援助會診專家庫,初選市級專家285名、縣級專家959名。依託京津合作醫療機構,成立由97名京津名醫組成的京津醫療專家庫,通過京津專家線上遠程會診、線下定期坐診和唐山專家跟班學習等多種形式,實現唐山專家與京津專家資源的有效整合,讓患者「大病不出市,疑難重症有效治」。僅今年1至4月,唐山市就累計組織開展遠程會診1266例,其中市級遠程會診462例、京津會診804例。

推行常態化線上會診的同時,唐山市積極引導各級醫療機構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77家京津知名醫院線下緊密協作。通過國內知名專家團隊的「下沉」,助力唐山各醫院重點特色專科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今年1至4月,唐山市累計引入325名京津知名專家,開展門診診療6983人次、手術1845人次、業務查房4141人次、其他診療293人次。

開通「快速路」

持續優化院前急救網絡

今年3月4日晚上,家住唐山市路北區的孕婦李丹(化名),意外在家裡產子,她母親撥通了唐山市120急救電話。調度員一邊確定事發地點、就近調度急救車,一邊遠程指導李母幫助產婦完成分娩、為新生兒結紮臍帶等,確保了母子入院前健康平安。

2023年以來,唐山市高標準佈局院前急救網絡,高效率推進院前急救中心(站)建設,高質量提升院前急救服務水平,為百姓院前急救服務開通「快速路」。越來越多的唐山家庭與李丹一樣,不但不再為叫不上、用不起急救車輛而苦惱,而且所享受的急救服務越來越專業、優質。

近幾年,唐山市不斷加快推進市、縣、鄉三級院前急救體系建設。目前,市中心區120院前醫療急救體系由1個120急救指揮中心、15個急救站組成;把承擔患者緊急救治的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全部納入院前醫療急救網絡,推行網格化管理;全市共有院前急救救護車1052輛,相當於每萬名常住人口配置1.35輛,遠高於國家標準,基本實現急救車輛「隨叫隨到」。

2023年6月1日起,唐山市還對當前運行的120院前急救車,實行財政資金補貼,免除患者使用120急救車輛時產生的交通費用。同時,實現患者上車即入院,把在急救車上發生的院前急救費用納入醫保報銷範疇。截至今年4月30日,唐山市共計免除使用急救車百姓的交通費用975.1萬元,受益人數13.16萬人次。

在唐山市120急救指揮中心,記者看到,信息屏上電話總數、呼救總數、待命車數等數據清晰可見,車輛狀態也實時顯示。車聯網綜合管理平台上,全市急救車的監控信息一目瞭然。據介紹,唐山充分發揮120急救指揮調度系統作用,進一步規範應用醫療優先分級調派系統,實現市級統一受理、二級調度和縣級統一受理、車輛人員統一調度。目前,唐山120急救車3分鐘出車率已達95%。

著眼於提高醫療救助指導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唐山120急救指揮中心對每位調度員進行專業培訓。據統計,2023年,該中心共受理急救電話110577個,派出急救車輛36952次,通過急救電話指導成功案例10例,救治急危重病人30635人次,調度員回訪滿意率100%。

加上「雙保險」

上線長期護理險、「惠唐保」

約兩年前,唐山市豐潤區居民王軍(化名)因病入院,花費233.34萬元,基本醫療保險和居民大病險報銷後,個人負擔174.08萬元。當年底出院後,家人為其提交「惠唐保」理賠申請。不久後,王軍收到報銷金額87.19萬元。「沒想到能報銷這麼多。」王軍至今仍覺感慨。

2023年,唐山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743.51萬人,基本實現全覆蓋。為了持續減輕「大病」患者負擔,唐山市進一步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針對有重度失能、失智人員的家庭推出長期護理險,針對「大病」患者推出普惠性商業保險「惠唐保」,為百姓醫療服務保障加上「雙重保險」。

其中,長期護理險實行全市政策制度、運行模式、經辦流程、信息系統和資金管理「五統一」,以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和居家護理為主要服務保障方式。政府設立長護險基金,採取「個人+單位」「個人+財政補助」的方式籌資,保障險種可持續運行。唐山市還不斷推進長期護理險降門檻、擴範圍,2021年實現全市重度失能人員專業照護全覆蓋,2023年又將重度失智人員納入保障範圍。截至目前,唐山市累計享受長期護理險照護待遇的達57468人,正在享受待遇的27533人。而且,長期護理險不僅吸引了本地大量醫養、養老及護理機構加入,更引來了域外養老服務機構。目前,唐山市有長護險定點服務機構180家。

普惠性商業公益保險「惠唐保」則於2022年推出,使重疾患者在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完成後,可再按比例報銷自費部分的醫療費用。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基礎上,根據唐山經濟發展水平和百姓醫療消費需求,唐山市將保費確定為每年129元,平均每月僅10.75元,在全國同類產品中處於較低水平。

「惠唐保」還打破疾病類健康保險關於年齡、職業和既往症等限制,不設參保門檻,本地所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員均可參保。為保障惠民屬性,承諾賠付率佔總保費收入80%以上。若賠付率低於保費收入80%,結餘費用會用於基金積累,而不作為盈餘分配。該險種更創新繳費模式,允許使用醫保個人賬戶支付本人及親屬保費,從而減輕百姓負擔。截至今年4月底,「惠唐保」累計參保人數達173.61萬人,已理賠17.15萬人次,合計支付2.24億元。

新京報記者 揭明玥

編輯 辛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