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值1個億!為了買這31位AI天才,Google花了5億美元

電影《天下無賊》中,葛優曾說過一句經典台詞: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一個人才到底能有多值錢?Google給出個數字是,1個億。

上週六,Google以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I伴侶龍頭Character.AI(以下簡稱C.AI)。

與傳統意義上的收購不同,Google這次「收購」就為了買人,只帶走了創始人Noam和Daniel,以及30個員工和他們的模型技術,甚至連單月訪問量高達3.56億的產品都沒要。

為了這32個人,Google僅回購投資人的股份就花了5億美元。僅按這個價格計算,每個人的收購價格高達1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1億元。

即使強如騰訊,每個員工貢獻的市值也不過403.45萬美元。這意味著,三個騰訊員工的價值,加起來還抵不過一個被Google挖走的C.AI員工。

你以為這就是AI時代個人價值的極限了?遠遠沒到!

只有11名全職員工的Midjourney,就能把年收入做到1億美元。而今年,剛剛融了60億美元,估值達到240億美元的xAI,算上馬斯克也就38個人。算下來,每個人的估值超過6億美元。

作為一個由少數天才驅動的行業,AI在解放生產力的同時,也將人的價值推向了從未有過的高峰。

/ 01 /

花了至少5億美元,Google買了32個人

在這次「收購」里,最核心的一項是,買人。

簡單來說,Google向C.AI支付許可費,聘請其創始成員 Noam,、Daniel, 加上從事模型訓練和語音人工智能工作的員工(約 130 名員工中的30 名)加入Google,參與Gemini AI 項目。同時,Google還拿走了這些人研發的大模型技術。

為了招募這32個人,Google可著實花了不少錢。

根據協議,除了支付許可費外,之前的投資人和沒能進入Google的員工,手中的股票或期權將會以25億美元的估值回購。

去年,C.AI曾以10億美元的估值,完成了1.5億美元的A輪融資。也就是說,這次回購的價格相當於公司A輪融資股票價值的2.5倍。

成立至今,C.AI累計融了1.93億美元。算下來,Google僅支付給投資人的錢就差不多要5億美元了。如果按這個價格計算,這32個人每人的價值在1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1億元。

這個數字有多誇張?看看騰訊就知道了。

現在騰訊的市值是3.3萬億港元,去年年底公司的員工數量為10.5萬人,算下來每個人貢獻的市值是3142.86萬港元,按港幣對美元1比7.79的彙率計算,每個人的市值貢獻為403.45萬美元。

也就是說,即使強如騰訊員工,三個員工的價值加起來還抵不過被Google挖走C.AI員工。

不僅花了很多錢,而且為了成功收購這些人,Google還放棄了一個超級成功的AI應用。在這次「收購」里,Google只帶走了人和技術,並沒有選擇收購C.AI產品。

Character.AI這個產品有多牛?6月,Character.AI的訪問量高達3.56億,是全球AI產品里訪問量第四多的產品。甚至同期估值30億美元的AI搜索Perplexity,訪問量只有Character.AI的23%。

平台不僅流量多,用戶粘性還強。根據最新數據,Character.ai平台活躍用戶每天的用戶時長為120分鐘,是所有AI平台中最高的。

放棄這樣一個超級應用,這在移動互聯網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賣身大廠的「姿勢」是,產品留下,創始人走人。餓了麼、摩拜皆是如此。到了AI時代,賣身大廠的「姿勢」變成了:大廠把人和模型帶走,產品留下。

之所以大廠們這樣做,還有一個不得已的原因,規避反壟斷調查。

在這種收購方案下,大廠只僱傭了員工,拿到部分技術的授權,沒有購買任何資產。這算不上法律意義上的收購行為,也就不用觸發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反壟斷審查或批準。

話雖如此,但大廠們心裡還是門清:

對當下的AI行業來說,人才是最核心的資產,而非產品。

/ 02 /

AI時代什麼最貴?人才!

在矽谷,搶人的戲碼才剛剛開始。

今年3月,微軟花了6.5億美元收購了Inflection,帶走了公司的大部分團隊和模型技術。當時,Inflection總共有70名員工。即使按65名員工跟隨計算,每個員工的收購價格也在1000萬美元。

到了6月,亞馬遜以4.3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dept。在這次收購里,創始人David Luan以及 4 位聯創和大約 66%的員工加入亞馬遜。

根據公開資料,Adept總共只有25名員工。按這個數字計算,亞馬遜收了21個人,為每個人支付的價格超過2000萬美元。

不僅挖人貴得很,招來的人待遇也得直接拉滿。

根據美國勞工部數據,AI數據科學家年薪通常在12萬至20萬美元。機器學習工程師年薪範圍大致在12.5萬至20萬美元之間,而頂尖的AI研究人員薪資可能達到3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 217萬)。

作為比較,截至2023年1月,美國人的平均年度薪酬為56310美元。也就是說,AI行業的薪酬水平大概是普通從業者的3-5倍。

以上這還只是這個行業的平均薪金,如果有機會進入大廠,天才們拿到的錢還會更多。

截至2023年6月,OpenAI為AI軟件工程師定的年薪為,L4級別(擁有2-4年工作經驗)54萬美元,L6級別(擁有7年工作經驗)91萬美元,將近市場薪酬的4-6倍。

根據The Information的消息:OpenAI在從Google挖人的時候,承諾年薪(主要以股票形式)將在500萬美元至1000萬美元之間。

OpenAI給了這麼多,Google自然也不甘落後,最高給出了259.5萬美元的年薪,相當於1873萬人民幣,近乎OpenAI高級軟件工程師的兩倍。並且,除了基本薪酬、股息和分紅,還有額外的福利體系。

除了科技巨頭在搶人,各個國家也參與了這波搶人大戰。

去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關於安全、可靠和可信賴人工智能的行政令(Executive Order),試圖確保美國在履行承諾和管理人工智能風險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在這份文件中,用了相當比例的篇幅介紹美國應該如何吸引人工智能人才。

為什麼所有人都在搶AI人才?這和AI行業發展特點大有關係。

用麻省理工學院的人工智能教授Xarly Naiña的話說:「AI發展主要取決於少數尖端人才。」說白了,現在AI的發展邏輯其實很清晰,大量的錢加上極少數的天才。

都說早期投資都是投人。這一點,在AI行業得到了最極致的體現。

距2017年論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橫空出世不到 7年,Transformer團隊里8個人有7個都自立門戶開始創業了,且獲得了價值不菲的融資額。

根據智東西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4月,至少有36名前OpenAI員工離開了公司,其中31人選擇了自主創業的道路。這些由前OpenAI員工創立的公司,已經籌集了超過90億美元的資金。即使拋開Anthropic,其餘人也拿到了20億美元左右的融資。

投資人們不僅熱衷於投天才,還願意給出極為豐厚的價格。

作為一家估值860億美元的超級公司,OpenAI在去年11月的員工總數隻有770名,每個員工估值超過1億美元。剛剛完成60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240億美元的xAI,算上馬斯克也就38個人。算下來,每個人估值甚至高達6億美元。

事實證明,在AI的助力下,天才們的生產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解放。

年營收1億美元的Midjourney僅11名全職員工,其中甚至還有4個本科在讀,背後的核心研發團隊僅8人。這家公司甚至沒有高額的融資背景,幾乎是白手起家。

當一個行業處於剛剛興起的階段,人才的價值都毋庸置疑。但又必須承認,在生成式AI之前,沒有哪個行業如此明確地展露它對於天才的巨大需求。

也難怪馬斯克會說,AI的人才爭奪是他從業以來見過的史無前例的最瘋狂的一次。

文/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