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難彌,新一輪加沙停火談判未能達成最終協議
數月以來斷斷續續的談判始終未能給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畫上一個句號。
據央視新聞報導,一名美國官員表示,在埃及開羅進行的關於加沙停火和釋放被扣押人員等問題的高級別會談未能達成最終協議。
不過,較低級別的工作小組將繼續留在開羅,與調解方繼續會談,以彌合賸餘分歧。停火談判轉移至開羅前,卡塔爾、埃及、美國、以色列四方代表曾在卡塔爾多哈率先舉行一輪談判,當時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形容重啟的停火談判「有一個有前景的開端」,但隨著停火談判遲遲難以取得進展,這讓外界懷疑美國的最新努力能否成功結束這場持續了10個多月的衝突。
以色列堅持在加沙地帶保留駐軍
這輪在開羅的談判從當地時間8月22日開始,一直持續到25日。參與會談的官員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以色列情報與特勤局(摩薩德)局長大衛·巴尼亞,巴勒史丹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代表團聽取了埃及和卡塔爾調停者的簡報,沒有直接參與談判。
兩名埃及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稱,開羅進行的停火談判沒有達成任何協議,哈馬斯和以色列均未同意調停者提出的幾項妥協措施。
由美國、埃及和卡塔爾參與斡旋的停火協議中的關鍵癥結在於,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堅持要求以色列軍隊在費城走廊保持駐軍存在。費城走廊是指埃及和加沙南部邊界上一段14.5公里的狹長地帶。內塔尼亞胡認為,如果沒有以色列的監督,哈馬斯將很快利用該地區走私武器,並重新武裝自己。
還有消息人士稱,以色列要求在加沙戰略要地「內察里姆走廊」沿線保留駐軍,設立檢查站,阻止哈馬斯武裝人員從南部進入北部。內察里姆走廊是一條東西向狹長地帶,連接加沙地帶北部和南部。以色列軍隊在新一輪巴以衝突佔領該地區後,不讓巴勒史丹人自由南北穿行。
雖然調停者在會談中提出了一些替代方案,以取代以色列軍隊在費城走廊以及「內察里姆走廊」的存在,但沒有一個被各方接受。
另外,在釋放被扣押人員問題,以及內塔尼亞胡提出的「返回加沙北部的流離失所的巴勒史丹人必須接受武器檢查」的條件上,也沒有達成一致。
一名瞭解談判情況的人士表示,內塔尼亞胡與以色列談判小組就以色列軍隊是否必須一直駐紮在加沙地帶和埃及邊境的問題發生了爭議,知情人士透露,內塔尼亞胡還對巴尼亞領導的以色列談判小組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認為他們在停火談判中做出了太多讓步。
哈馬斯要求以色列遵守7月停火方案
數天談判後,在以色列和哈馬斯存在明顯分歧的問題上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內塔尼亞胡被指責提出新的要求,沒有認真對待達成停火協議的工作。內塔尼亞胡曾多次表態,即使達成協議,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仍將持續,直到徹底戰勝哈馬斯。
內塔尼亞胡一直受到來自以色列被扣押人員家屬要求達成協議的壓力,批評人士也指責他是出於自己的政治目的阻礙停火協議的達成。
「內塔尼亞胡不斷為加沙地帶停火增加新的條件,這是一種‘拖延戰術’。」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傑出研究員拉米·居里表示,不斷參加會議討論新想法、新讓步,不會讓停火協議取得任何進展。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都意識到了這一點。
美國在其中的角色也受到質疑,哈馬斯稱美國沒有「真誠地」進行調停。居里補充道,美國是以色列的資助者、軍援提供者和外交保護者,這樣它就不能成為一個可信的談判代表或調停者。
得知開羅停火協議的談判又陷入僵局後,當地時間8月24日,以色列被扣押人員家屬發表聲明稱,正是內塔尼亞胡提出的新條件阻礙了停火協議的簽署。以色列被扣押人員家屬幾乎將埃及開羅的談判視為最後一次機會,「要麼達成協議,要麼局勢升級」。
眼下,哈馬斯談判代表團在與斡旋方埃及和卡塔爾會面並聽取談判結果後已離開開羅。當地時間8月25日,哈馬斯政治局成員伊紮特·里史堅尼亞發表聲明,要求以色列遵守7月收到的以美國總統拜登所提建議和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為基礎的停火方案。
聲明中表示,哈馬斯代表團強調了其立場,任何協議都必須包括永久停火、以色列從加沙地帶完全撤軍、加沙地帶居民自由返回家園和救援重建加沙地帶,以及釋放被扣押人員等內容。
幾個月以來,加沙停火談判幾經周折,始終未能就結束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和釋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員達成協議。據巴勒史丹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當地時間8月25日發佈的數據,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超過4萬名巴勒史丹人死亡、逾9.3萬人受傷。
這一輪巴以衝突使得約230萬加沙民眾處境一再惡化,他們幾乎全部無家可歸,只能住在廢墟旁搭建的帳篷或避難所中,許多人營養不良,疾病也在蔓延。
聯合國中東和平進程特別協調員托爾·文內斯蘭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現在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開羅進行的停火談判對拯救平民生命、緩解地區緊張局勢以及加快努力解決加沙長期遭受苦難民眾的迫切需求至關重要。
儘管分歧難彌,一名美國高級官員仍形容這次談判是「建設性的」,稱各方都在努力達成一項「最終的、可執行的協議」。未來幾天,較低級別的工作小組將繼續在開羅與調停者會面,以進一步解決剩下的分歧和細節。
新京報記者 欒若曦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