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智慧食堂、建校內「接訴即辦」平台,北京舉辦首屆學校後勤展

智慧平台獲取師生訴求,炒菜機器人助力食堂工作,智能系統提供宿舍分配方案……為推動北京教育後勤高質量發展,探索從「汗水後勤」到「智慧後勤」的路徑,8月27日上午,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後勤研究分會主辦、首屆北京學校後勤展暨北京高校智慧後勤高質量發展與數字化轉型論壇在首都師範大學舉辦。現場,北京高校後勤育人共同體正式成立,所有參與高校將分享經驗,共同探索「教育何為,後勤何為」的問題。

81所北京高校參與後勤信息化建設調查

餐盤稱重、智能門鎖、宿舍裝備、自助咖啡機……在同期舉辦的北京高校智慧後勤展上,記者現場看到,除了北京高校智慧後勤建設優秀案例之外,智慧餐飲、智慧能源管理、智慧物業、後勤育人、智慧綜合服務等企業的先進技術都在其中。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王方介紹,此次論壇圍繞學校後勤業態綠色轉型、協同創新、合作共贏、互惠共享等機制進行深入的探討。展覽部分以跨生態、沉浸式地展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在後勤場景中的智慧應用。本次活動將為各高校、各區教委及中小學校、幼兒園等後勤領域助力賦能,推進教育後勤改革,加快高質量發展,鞏固教育部組織的高校後勤領域的整改制度,「我們北京市現在正在開展校園餐的專項整治,此次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王方表示。

8月17日,在首都師範大學,北京高校後勤育人共同體正式成立。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8月17日,在首都師範大學,北京高校後勤育人共同體正式成立。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北京科技大學後勤管理處(集團)處長、總經理張東平發佈《2023北京高校後勤信息化建設情況調研問卷分析報告》,北京市共81所高校參與調研,佔北京高校的88.04%。調研發現,超過90%的高校建有後勤信息化系統,北京高校信息化建設已初具規模,但還未形成統一規劃、頂層設計、數據共享、深入挖掘的一體化建設模式,缺少統一的信息化建設標準和通用的建設模式。他建議高校高度重視後勤信息化建設,強化人員培訓,搭建交流平台,推動可量化、可複製的標準,提升高校後勤信息化建設效能。

「這份報告對於北京高校數字化建設面臨的形勢、取得的成果,遇到的困難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對推動北京高校數字化建設起到很好的作用。」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後勤研究分會理事長、北京林業大學黨委副書記謝學文表示,此次在調研報告的基礎上,廣泛徵集了好的高校智慧後勤的案例,並推選了12個高校、12個項目(有並列)作為十佳數字化智慧校園建設的典型案例,發揮引領和示範的作用,使其他高校在後期的工作中少走彎路,以推動北京高校乃至全國高校的數字化轉型。

育人積分平台、智慧食堂,智慧後勤十佳案例公佈

現場,北京高校智慧後勤建設十佳案例公佈。其中包括首都師範大學以量化積分獎懲為手段的「育人積分平台」,該平台被捐贈給全國500所高校共享使用;北京交通大學以節能減排治理為目的智慧後勤綜合管理平台;北京科技大學的智慧食堂,提升了師生的就餐體驗和食堂運營效率;中國農業大學的浴室改造合約能源管理,解決了高校浴室經營虧損等難題;北京郵電大學的後勤「接訴即辦」服務平台等,內容涉及高校在後勤管理中的方方面面。

「我現在每天‘征戰’在微博、小紅書里,孩子們有事情都分享在這裏。」北京交通大學後勤集團總經理信心分享經驗時說道,該校後勤系統做好一線服務、提供師生線上便利服務等基礎服務,做好和師生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橋樑,解決了後勤的評價問題。他介紹了北京交通大學在智慧後勤建設1.0和2.0中的工作,包括精準識別違禁電器,全校地下管網建模等。

展會上,不少企業展示了智慧食堂的新技術。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展會上,不少企業展示了智慧食堂的新技術。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首都師範大學黨委委員、後勤黨委書記徐惠介紹,近年來該校後勤與企業成立橫向課題組,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自主識別餐盤是否「光盤」系統,通過獎勵機制為學生賦分獎勵;智慧食堂方面,炒菜機器人也引入食堂,實現了生產製作的標準化,結賬收費的智慧化等成果。首都師範大學也建立了校內「接訴即辦」平台,打通飲食、公寓、物業等與師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育人路徑。提到「育人積分」平台,徐惠介紹,這是通過積分給予學生消費優惠,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育人積分,例如學生就餐光盤、垃圾分類、節能節水,獲得科研成果、獎勵表彰等均可獲得積分,學生可以利用積分獲得優惠券,在校園各個場景的消費中進行抵扣。

首都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桑治軍表示,該校是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後勤研究分會智慧校園專委會的主任單位,當前,北京高校系統在探索智慧後勤高質量發展與數字化轉型方面不斷謀求新突破,市教育兩委也積極給北京教育系統創造機會,指導首都師大籌備舉辦本次論壇,為各校智慧後勤建設開展經驗交流、理念分享與技術升級提供了一次重要機會。通過此次論壇,希望各位專家設計出更加優化的方案,為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樹立北京學校智慧後勤建設示範標杆,促進北京學校後勤領域的創新與發展貢獻力量。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