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硬件小高潮前夜:「磨刀霍霍」向耳機

AI硬件方興未艾,行業里出現了新變化。

最近,AI耳機開始受到關注。有人將其看作可堪比無線藍牙耳機革命的大時代,也有人認為其雞肋無比、並不看好。詢問了多家投資機構和創業者後,數科星球DigitalPlanet得到了較為有用的信息。

理論上,讓耳機頗受關注的原因有三:

其一是,生成式AI技術可以輸入/輸出聲波,借用耳機自帶喇叭的聲音輸出效果,可抵消一部分噪音;

其二,AI耳機的延展性好,甚至能夠搭載類似Plaud(一款錄音轉寫翻譯神器)的翻譯功能;

其三,借助翻譯和多模態生成技術(如GPT4-o),耳機的翻譯結果可以直接生成語音,這邊做到了「不學外語照樣溝通」的境界。

所以,AI耳機構成了一個新的資本故事,即它是集降噪、所有人對話所有人、耳機機器人+萬物互聯的奇妙結合體。

01 AI降噪的實現原理

當兩個具有相同頻率、相反相位(即一個波的波峰與另一個波的波穀對齊)的波相遇後,會相互抵消。物理學上,這是降噪的基本原理。

一位前小米智能硬件負責人對數科星球DigitalPlanet解釋:「你可以把耳朵想像成一個封閉空間場,若想抵消噪聲,就要在反方向輸出噪聲。」他的經驗是,耳機可自帶馬克風進行噪音拾取,再通過降噪芯片處理、借助喇叭輸出噪音便可抵消外界噪音。

他在小米的經歷中,已曾對日常生活中的噪音做過深度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諸如汽車行進(胎噪等)、風扇空調工作聲、辦公室講話噪音等200種噪音都可抵消。

較之以往的傳統降噪耳機(事先做好不同噪音的樣本),在內置耳機的端側小模型中,噪音聲紋可自動生成,甚至可以根據實時的噪音變化生成不同的抵消聲波。

對於降噪,目前行業內共有兩大技術方向:即ANC主動降噪(用戶自己的感知)和ENC通話降噪(電話對方的感受)。依據耳機的不同形態,如開放式(比如骨傳導耳機便是典型)、半開放式和封閉式耳機幾種,技術上有細微差別。

如果優化芯片的處理邏輯,AI耳機的降噪效果能繼續提升。

有專業人士對數科星球DigitalPlanet解釋,他認為:「不是每種耳機都能開發降噪功能,比如開放式耳機就很難,ANC只對入耳式效果好,半開放耳機降噪效果很不穩定,跟用戶的耳朵形狀也有關係」。

「而且,降噪耳機的核心壁壘也在變」,一位投資者說。他認為,在過去兩三年,降噪廠商已逐漸抹平了「低音降噪」類別的差異。在未來的1-2年中,開放式降噪將迎來壁壘的紅利期。

這也就是說,如果僅有降噪功能,AI耳機的紅利期便只有1-2年。

一位技術人員對上述判斷有自己的看法,他覺得1-2年的紅利期也是妄想:「我覺得頂多半年,因為大多數技術人員只做競品分析,就能做出一樣的出來。」

他覺得,所謂技術紅利,頂多隻有半年。

02 聰明人太多,競爭激烈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目前的AI耳機市場:那便是,前有群狼、後有猛虎。強人環伺、競爭激烈。除了已在大賣特賣的「cleer」,在這個市場中還有飛利浦、科大訊飛、魅族等多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甚至,字節跳動也沒有放棄硬件的夢想。其收購的大十科技,團隊的背景便是BOSE。另外,在一級市場中,水面之上的項目也還有冰丘智能、未來智能等諸多公司。

在可預見的未來,AI耳機的競爭將快速地從AI行業遷移至消費行業。在這個過程中,對AI公司的挑戰是,能否依靠技術的正選優勢快速構建出品牌力和渠道能力。

而且,按照以往其他行業的發展規律來看,慘烈的價格戰也將必不可少。

一系列的原因讓一些項目開始有了新的思考,那便是,能不能走另一條路,不去捲主流市場?

答案是,有。

今年5月14日,Meta在籌劃這樣一種耳機:即自帶攝像頭,通過結合圖像和影片的多模態能力打造可以識別物體和翻譯等功能的產品。

還有一種方式,是「耳機眼鏡化」。這個技術路線,有點像「沒有AR的Vision Pro」,仍然主打日常工作協作和娛樂。這裏有一條較為有趣的科技樹:即聲控遙控器、聲控Agent再到聲控機器人。

但眼下,對於國內的一級市場而言,上述場景的耳機似乎離商業化距離過遠。在眾所周知的原因下,或較難讓投資人們為其買單。

03 重拾消費信仰,差異化競爭

在多方溝通中,我們得知,有的項目在走一條新的道路:即女性耳機。

「曾經某大廠推出過口紅耳機」,一位高管稱。他認為,過去OPPO和ViVo借音樂耳機曾籠絡了大量女性用戶,但經歷多年發展後,手機廠商的男女用戶數再次發生了偏移。

即均都來到了8:2或7:3之中。

靠原有的3C數碼大廠推動女性產品,這條路似乎並不順暢。「我作為CTO是不敢跟CEO彙報這個想法的」,一個大廠前任CTO坦言。雖然他非常有把握把售價199的耳機賣到年銷10萬件,但對於改變大廠用戶畫像這件事,內部推動很難。

statista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女性科技市場價值約為510億美元。據預測,到2030年,全球女性科技市場價值將達到1030億美元,2022年至2030年復合年增長率為8.1%。

這份報告還給出一些有用的觀點,比如:「Z世代」、「銀髮人群」及「下沉用戶」主要構成的移動互聯網女性群體活躍用戶數達到近6億,女性消費能力、消費意願遠高於男性。

在這部分群體中,從業者認為,參數和性能是不能用物理指標來吸引她們的,真正舒適的體驗、時尚的調性、可靠的質量,這些她們能感知到的商品屬性,這些是她們自己買給自己會參考的。

「我最討厭的,就是手機廠商給女性產品的定義,比如「粉紅色=女性化,」前小米耳機負責人對數科星球DigitalPlanet這樣說。他認為,這種定義是對女性的不尊重,而且是落後的、過時的。

相反地,「已婚無孩」女性,反而是消費電子行業的價值窪地。在一些項目的調研中發現,這類用戶財富積累較多,有更強的購買能力。除此之外,市場中少有面對此群體的產品供給。

而在實操層面,解決耳機重量、耳型適配等功能的配置,較影片多模態等技術路線更有性價比。

不過,這類產品方向目前還在Demo階段,具體的市場反饋,仍然有待時間的檢驗。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數科星球DigitalPlanet」,作者:苑晶,編輯:大兔,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