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鷹獎取消劉亦菲入圍資格:藝術無國界,藝術家呢?

來源:新聞晨報

9月10日0時,第3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第二輪網絡投票正式啟動。

從目前網絡可查的截圖看,當天,演員劉亦菲以《夢華錄》《去有風的地方》兩部作品出現在表演類單項獎的入圍名單中。

很快,質疑聲開始出現:《中國電視金鷹獎章程》要求「參加單項獎評選的參評者應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但網絡投票頁面顯示,劉亦菲為美國籍,憑藉《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入圍的斯琴高娃則是瑞士籍。

9月12日,劉亦菲、斯琴高娃的投票選項從本屆金鷹獎網絡投票頁面上被刪去,#金鷹獎刪除劉亦菲入圍資格#話題引發熱議,甚至出現了所謂「為針對劉亦菲而故意增設國籍限制」的傳聞。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應具有中國籍」不是新規

僅中國國籍可參評單項獎,是金鷹獎的新規嗎?

今年5月17日,中國視協發佈了《關於組織第3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參評工作的通知》。這份通知詳細列明了對參評作品播出時間、平台的要求以及相關報送程序。儘管通知中並未提及單項獎的細則,但隨通知發佈的《中國電視金鷹獎章程》第三章第十條卻提到,「參加單項獎評選的參評者應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記者查詢中國視協官網發現,《中國電視金鷹獎章程》會隨著不同屆次的評選工作進行修訂和更新,目前最早可追溯的記錄是2006年舉辦的第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的章程。當時,章程對參評人資格的表述是「電視節目主持人以及各類單項獎的參評者應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中國大陸)」。而到了第25屆,相關表述被改為「各單項獎參評者應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換言之,「僅限中國籍」並不是新規。

回顧歷史,金鷹獎對參評者身份的審查向來嚴格:2012年,第26屆金鷹獎發佈《金鷹獎組委會關於港澳演員參評問題通告》,申請為香港、澳門演員開通參評資格;同年,鍾漢良憑藉《一觸即發》獲得2012年金鷹電視藝術節觀眾喜愛的港澳台演員獎,打破以往港澳演員無法的參評的限制。2018年,第29屆金鷹獎首次將中國台灣演員納入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評選範圍。而直到2020年,任達華才憑藉《澳門人家》成為首位獲得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獎的香港演員。

綜合以上情況,直到進入第二輪投票、被網民公開挑刺,才發現參評者國籍不符合標準,談不上是「故意針對劉亦菲」,更明顯是一次工作疏漏。無論是為劉亦菲、斯琴高娃申報獎項的版權方,還是金鷹獎組委會,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金鷹獎是孤例嗎?

除了金鷹獎,是否還有其他表演類獎項對單項獎參評者的國籍作出要求?

記者查閱了目前主流獎項的相關章程發現,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有同樣要求。今年7月公開的《第三十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參評通知》顯示,「單項獎參評人須為中國國籍,如該項目為多人聯合署名,其中有外籍合作者,此單項不可報名」。而《大眾電影百花獎章程》則顯示,在參評影片符合相關條件的情況下,「中國國籍(含港澳台)演職人員參加單項獎的評選」。

從歷史源流上看,金雞獎和百花獎都是在2005年以後向中國港澳台地區的主創人員打開大門的,成龍在2005年憑藉《新警察故事》獲得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是首個獲此殊榮的香港演員。

與之相似的,中國電影華表獎曾在2009年經中宣部批準特別增設了「境外華裔主創人員獎」,曆屆獲獎者包括吳宇森、甄子丹、舒淇、周潤髮、吳君如等。2016年,「境外華裔主創人員獎」取消,但面向中國港澳台創作者的通道已經打開——香港導演徐克、林超賢曾兩次獲得優秀導演獎,劉德華也在2016年以《失孤》摘得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目前,華表獎的相關參評通知並未寫明對國籍的要求,但主創人員的申報表必須註明姓名、年齡、國籍等信息。

相比之下,電視領域的獎項則相對簡單。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今年1月公開的通知《第34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評選工作啟動》為例,其中僅提到「違法失德人員及其參與主創的劇目嚴禁參評」,沒有針對國籍的進一步細則。

而在針對外籍人員參與劇集創作的管理規定方面,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開的《境外人員參加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和《電視劇母版製作規範》則作出要求。例如,一部國產電視劇中聘用擔任主創人員的外國人,不得超過同類別人員總數的五分之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人員不作數量限制),編劇和導演不得同時由境外人員擔任,劇中男女主角不得同時由境外人員擔任。

「藝術無國界」與「藝術家有國界」

在劉亦菲入圍資格被取消後,不少粉絲曬出2020年9月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對劉亦菲的評論,強調政府部門對她的認可,「她此前發表過力撐港警的言論,我覺得她是當代的花木蘭,我要為她點讚,她是一個真正的中華兒女。」

這也指向了一個新的問題:在信息紛繁複雜、評判標準多元的情況下,大眾應該怎樣看待非中國籍的華裔藝人?

在近年有關這一話題的爭論中,一部分人支持「藝術無國界」,認為只要是政治立場正確、為中國文藝創作貢獻力量的藝人,就值得嘉許和認可;也有一部分人堅持,藝術家有國界,藝人不能「既要又要」——想掙中國市場的錢,就應該放棄外國國籍,為祖國效力。

再加上近年「飯圈亂象」的出現,這些討論被進一步捲入了文藝獎項的評選。在許多個人獎項的競爭中,粉絲瘋狂打投、刷票,甚至採用了舉報「對家」的方式為偶像爭取——劉亦菲進入金鷹獎第二輪投票後突然被質疑,既是大眾對評獎流程監督的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飯圈」的「血雨腥風」。

當觀點的交鋒越來越激烈,不少藝人也開始作出選擇。

2021年7月,導演陳凱歌之子陳飛宇借由工作室發佈聲明,稱2018年成年後他就開始著手退出美國國籍,並在2021年7月正式加入中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

同年9月,謝霆鋒接受電影頻道採訪時透露正在申請退出加拿大國籍,他說自己常常看到有觀眾留言評論「你不是加拿大人嗎」,「我在香港出生,我本來就是一個中國人,但我看到這樣的評論,我心裡面也會‘咯噔一下’,怎麼會有這個說法呢」。此後,馮小剛、王剛、孫紅雷等一度被傳移民的演藝人士也都公開否認。

在此次金鷹獎引發的爭議中,劉亦菲多少是無辜的——報名的是版權方,刪除資格的是金鷹獎主辦方,她個人並沒有什麼話語權。但不難想見,假如她對中國電影、電視的主流獎項上依然抱有突破的決心,國籍問題註定無法迴避。而「劉亦菲們」何時作出這個關於「藝術無國界」與「藝術家有國界」的抉擇,恐怕將在很長時間內,持續影響他們的公眾形象以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