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AED掃碼才能開櫃門」事件背後:仍需優化的設計與規範
「行業正在努力進步中,應給市場一些機會和時間,讓更多人瞭解到AED如何使用,同時推動服務機構優化投放設計和呼救技術,畢竟‘黃金四分鐘急救’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新京報記者 | 慕宏舉
近日,「海南海口汽車西站候車室AED機櫃門需掃碼開啟」一事引發網民熱議。據影片拍攝者稱,他看到一男子在候車室暈倒,找到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時發現需要「微信掃碼」才能打開櫃門。
不少人認為,黃金救援4分鐘不該耽誤在掃碼上。針對上述問題,海口市急救中心回覆新京報記者稱,該影片並未完整呈現AED設備櫃,實際外箱側面設有安全錘,市民可砸開櫃門使用。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開啟時應方便、快捷是AED外箱或機櫃的設計原則之一。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在2021年12月印發了《關於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指南(試行)的通知》,要求AED外箱或機櫃門應方便、快捷開啟(不上鎖、不掃碼),避免錯失搶救時間。
男子欲用AED急救,發現需掃碼開啟
據網民發佈影片顯示,一男子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周圍的人正試圖對其做人工心肺復甦。影片配文稱,他在海口汽車西站候車室發現一位中年男子暈倒,因自己在學校學過AED使用方法,便在候車室找到AED設備,但發現裝有AED的機櫃門被鎖上,上面寫著「微信掃碼,打開櫃門。」因颱風過境網絡信號不佳,他遲遲無法掃開櫃門取出AED,好在最後突發疾病男子被人工心肺復甦搶救回來。
不少網民認為,該AED箱不應該上鎖,「掃完二維碼,已經錯過黃金急救時間了。」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是一種便攜式的醫療設備,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並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醫療設備。
此前據媒體報導,海口市汽車西站工作人員稱車站候車廳內唯一一台AED外櫃上確實有二維碼,前兩天也發生過有人暈倒的事件,但他們並未接到乘客關於AED使用不便的反映。海口市衛健委應急辦工作人員也表示,AED設備統一由市急救中心進行管理。
12日下午,新京報記者以市民身份諮詢海口市急救中心詢問AED設備為何上鎖一事,一工作人員稱,事發影片他們已經看到,作者在影片中呈現的內容並不完整,AED外櫃側面有安全錘,緊急情況下市民可砸開櫃門取出使用,第三方運維公司會進行後續維護。
至於AED櫃門為何需掃碼開門一事,該工作人員解釋稱,實際上,影片中出現的AED機型是從2018年開始投放。「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指南(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除顫器通知》)於2021年12月出台,但那裡的AED設備是2018年開始出現的,起初這些AED的設計者應該是出於防止非急救狀況下隨意挪用盜用的目的,才設計成掃碼開鎖,如今成為了歷史遺留問題。」
上述工作人員稱,海口市AED的投放主體涉及政府部門、公司及個人,海口市衛健委負責AED的投放使用和後期維護的監管,海口市急救中心提供AED使用的技術指導。「由於投放主體不同,監管方沒有辦法直接更換設備,也不能不評估就直接撤掉。若根據新規定直接更換,也存在資金不足、資源浪費的情況,因此我們在評估之後選取了一個折中方案,例如在AED櫃門旁設置安全錘及緊急按鈕,以便市民快速拿取。由專門的第三方運維公司進行排查,將不符合標準的AED設備或損壞的AED設備情況彙報給衛健委,衛健委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讓運維公司進行整改維修。」
第三方運維公司工作人員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對海口全市AED設備進行巡檢時,發現該類型AED的外櫃有部分存在外櫃離線、掃碼無法打開的情況。廠家針對此情況,出廠時配備了破窗錘用於緊急情況處置。公司已將情況上報到海口市衛健委,計劃對同樣情況的AED外櫃進行統一更換。
掃碼開門並非個例,多地出台相關要求
新京報記者發現,「掃碼開門取AED」的現象並非個例。新京報記者在社交平台上以「AED掃碼」為關鍵詞搜索發現,曾有多名網民反映他們在公共場合遇見過AED外箱或櫃門需掃碼打開。
根據網民拍攝的圖片,取用AED步驟為:打開愛心急救APP,點擊掃碼開箱,再掃瞄右側二維碼,然後打開倉門取出AED。在文字提示的最後一行標註了:特殊情況可砸碎面板拿取設備。
2022年5月,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發現,雖然轄區里大部分公共場所基本覆蓋了AED設備,但取用方式是掃瞄設備上的二維碼並註冊APP,還有一些設備箱直接標註說只有具備AED使用資質的人員才能打開。此外,用於緊急開箱的安全錘存放位置也很不明顯。
針對上述問題,上城區檢察院召開聽證會,召集AED投放企業代表、AED配置企業代表、相關主管部門、紅十字會代表等直接相關人員,以及政協委員、行政法學專家等人參加。
會後,檢察機關向相關主管部門發出了檢察建議,督促及時對現存的各項問題進行整改。之後,當檢察官再次實地走訪後看到,在車站等公共場所取用AED設備已不用再‘掃碼開箱’,按壓開關或手拉就可以直接打開。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的《除顫器通知》安裝要求第五條顯示,外箱或機櫃門應方便、快捷開啟(不上鎖、不掃碼),避免錯失搶救時間。
根據上述通知,各地也進一步細化了除顫器使用及安裝的規範,例如,2024年6月,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也印發了《廣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配置規範(暫行)》,要求AED應安裝在顯眼、易於發現、方便取用的位置。AED應配保護外箱或機櫃,保護外箱或機櫃門應方便快捷開啟,不得上鎖、不採用掃碼開啟。
2022年6月,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也印發了《杭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與維護管理規範》,其中提到「AED應安裝在顯眼、易於發現、方便取用的位置。AED應配保護外箱或機櫃,保護外箱或機櫃門應方便快捷開啟,不得上鎖、不採用掃碼開啟。」
急救專家:應優化AED開門方式
美國心臟協會AHA急救培訓主任導師、慧救科技創始人劉欽告訴新京報記者,部分AED外箱或機櫃上有微信掃碼開門功能也有合理之處,設備具備了「雙保險」,即通電狀態下掃碼開門,和物理旋鈕直接開門兩種方式同時具備。
然而與大眾理解的不同,劉欽稱,如今掃碼開門很多並不是出於防偷的目的,而是近年來隨著AED聯網技術的升級,部分場景的AED若掃碼啟動後,可能會啟動區域內的線上呼救模式,方便急救平台及時的調配更多的急救資源,甚至開展線上指導。
據其介紹,市場上的AED外箱或機櫃有很多品牌,所以在AED外箱或機櫃結構、開門把手設計、報警方式、智能聯網呼救功能方面,有不同的設計及款式。但由於早些年各地在設計AED標識時還沒有統一規範標準,以及普通人對AED的熟悉度不高,使得很多人認為只有掃外箱或機櫃上的二維碼才能開門,實際並非如此。因此可以優化掃碼開門的二維碼圖案位置和文字表述,「多花心思做好交互設計,充分考慮普通人在極端情況下操作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關於開門方式,能設計成經典的‘把手樣式’或者‘明確的手拉’樣式,會比隱藏式更好,這樣更利於未接受培訓的普通人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快速打開。」
除開門方式外,劉欽認為外箱或機櫃上的「門檻設計」也是有警示必要的。基本的警示封條字樣是需要的,一方面避免普通人好奇隨時輕鬆打開外箱或機櫃,啟動報警造成恐慌。另一方面也間接避免了AED設備被輕易開機,AED設備在非緊急情況開機次數過多會影響電池效能。
劉欽還談到,從行業專業角度看,不能隨便把責任甩給管理者或者某個品牌廠家。「事實上AED設備從一線城市開始逐步推廣,再到出台相關法規,不過幾年時間。早些年,不同的廠商、捐贈人投放的AED設備、外箱或機櫃、貼紙五花八門,更沒有人去規範這些外箱或機櫃信息表述排版細節。」
記者瞭解到,近幾年,頭部AED品牌廠商在不斷優化AED的體驗設計,同時我國在2023年3月1日也實施了《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建設與管理規範》,在合理佈局、配置密度、上鎖和遮擋等問題也做出了規範。
「行業正在努力進步中,應給市場一些機會和時間,讓更多人學習到AED如何正確使用非常關鍵,同時也逐步推動服務機構優化投放設計和呼救技術,畢竟‘黃金四分鐘急救’需要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