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南通舉行「共賞一輪月 五洲一家親」中外文化交流活動

來源:中國日報網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正值中秋佳節來臨之際,9月12日晚,「共賞一輪月 五洲一家親」「品味崇川」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在圓融雅詩閣露天秤台舉行,來自俄羅斯、摩洛哥、印尼等8個國家的十餘名外國青年以及歸國留學生共計二十餘人,一同穿漢服、賞古琴、誦詩詞、做燈籠……在活動中瞭解中秋習俗,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沉浸體驗,感受漢服魅力

活動中,桃塢漢服社的老師們帶來了漢服舞蹈《煙雨小鎮》和漢服走秀,當身著精美漢服的舞者輕輕揮動衣袖,一襲華美的漢服展現的獨有東方神韻,彷彿帶領大家穿越了時空,開啟了與古人的對話。

漢服表演結束後,中外青年換上漢唐、桑治、明、清等不同朝代的漢服,體驗漢服文化的魅力。桃塢漢服社的陳隱龍老師向大家介紹不同時期漢服特點,講述漢服文化在傳承中彰顯文化自信的故事。「太好看了!」當來自印尼的Joesef劉紹成第一次穿上漢服時,忍不住讚歎起來。

詩詞交流,促進文化融合

「我為家鄉當伯樂,我為大家吟誦唐朝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活動中,「我為家鄉當伯樂」推薦大使、歸國留學生徐詩雯與小學生代表、朗誦學家協會成員一起誦讀古詩詞《靜夜思》、《望月懷遠》、《春江花月夜》等,讓大家感受到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來自摩洛哥的留學生雨桐用英文朗誦羅伯特·路斯·史提芬遜的詩歌《月亮》,此時,天上一輪圓月五洲共賞,中外詩詞魅力共享,進一步促進中外詩歌交流、推動文化互鑒。

非遺古琴,音樂無限溝通

江海覓知音,古琴慶中秋。非遺梅庵古琴傳人撥動琴弦,為大家帶來了古琴《搗衣》、《平沙落雁》等經典曲目,經典重現,餘音繚繞,吸引中外友人仔細欣賞,紛紛上台體驗。俄羅斯留學生奧佳麗用中文為大家帶來歌曲《但願人長久》,用自己的方式演繹對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的理解。以音為橋,以樂通心,音樂之美溝通無國界,音樂交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沒想到中國的中秋節這麼浪漫,這麼有儀感。」外國青年紛紛感慨。活動中,中外青年還一邊品味菊花茶、吃月餅,一邊聆聽主持人介紹了南通本地的吃月餅、殺鴨子、蒸芋頭、吃剪角的毛豆角子等中秋節風俗。大家一起動手,製作了中秋燈籠,將寫有對節日的祝福、崇川的祝願的字條張貼在燈籠上。

一件件精美的漢服掀起了一場國潮風,一口口酥怡的月餅傳承了曆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曲曲唐詩桑治詞散發中華文化的雅韻,一盞盞綵燈點亮了萬家燈火。中秋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一個載體。「共賞一輪月 五洲一家親」品味崇川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功舉辦,不僅讓更多的外國友人接觸並瞭解到了中華文化,更是採用互動、交流的方式讓他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真正的讓他們愛上傳統文化、傳播傳統文化。

近年來,崇川區持續擦亮「品味崇川」中外文化交流品牌,架起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樑,為推動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與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搭建中外青年交流互動平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瞭解並愛上南通、愛上崇川。

(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蒼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