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鴕鳥肉蓋飯凸顯日本食品供應隱憂

【新媒:#鴕鳥肉蓋飯凸顯日本食品供應隱憂#】據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9月22日報導,憑藉牛肉飯起家的著名餐飲連鎖公司吉野家在8月底推出了一款鴕鳥肉蓋飯,作為限時菜單上的一種選擇,希望借此來穩定動盪不定的牛肉供應。

作為一個以精緻的日本料理以及傳統美食和優質農產品而聞名世界的國家,日本國內正面臨嚴峻的糧食安全挑戰。

日本是糧食淨進口國——尤其是日常消費——這使它極易受航運和通脹波動等外部衝擊的影響。即使是日本國內生產的糧食也易受氣候變化和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等挑戰的影響,該行業正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

吉野家是在牛肉價格飆升之際推出鴕鳥飯的。用於製作牛肉飯的美國雪藏牛腩在日本的批發價格同比上漲了80%,達到每公斤1450日元至1530日元(1美元約合144日元)。吉野家在今年7月連續第四年上調牛肉飯價格。

與此同時,今年夏天日本各地超市貨架上的大米也連續數週被搶購一空,迫使零售商規定每個家庭每天限購一袋5公斤大米。

今年5月,巴西橙子短缺——據說是受極端天氣和果樹病害的影響——引發了一場危機,導致飲料生產商暫停生產橙汁產品。

日本薯片生產商卡樂比公司也因馬鈴薯收成不佳而受到衝擊。該公司90%的馬鈴薯來自國內。

但大米短缺對日本國內造成的影響最大,因為大米是大多數日本人的主食。

6月份,私營部門的大米確特存降至自1999年有可比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算上對商業餐館的供應,超市和雜貨店的大米面臨供應不足,貨架上的大米很快就被一掃而空。

隨著秋收開始,大米正慢慢恢復供應——不過價格明顯上漲。大米價格飆升了50%之多,現在5公斤袋裝國產大米的價格超過3000日元的情況並不少見。

在日本人消費的大米中,98%是國產大米,其餘是進口大米,並幾乎全部用於外國餐館。從日式飯糰到便當和壽司,原產於日本的短粒米被廣泛用於各種場合,用產自國外的長粒米取代它是不可能的。

當下大米短缺暴露大米供應機制的脆弱性。該機制始於20世紀90年代,目的是保護大米免受價格波動的影響,避免市場供過於求。

《產經新聞》在9月18日的一篇社論中說:「大米是日本文化和糧食安全的基礎,執行確保其穩定供應的長期戰略應當成為政府新的首要任務。」

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任、前農林水產省官員山下和仁敦促日本政府放寬農業政策,以控制大米的年產量。

2024年3月,日本按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僅為38%,這凸顯日本對進口糧食的依賴。這與日本製定的到2031年3月糧食自給率達到45%的目標相去甚遠。

山下博士在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網站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如果進口中斷——譬如遭遇一場小麥和牛肉都無法進口的嚴重危機——那麼依賴進口穀物的畜牧業將幾乎被摧毀。」

他還表示:「如果糧食進口被切斷,那麼石油和化肥等原材料也無法進口。」(編譯/楊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