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與黎明》編劇:雙雄敘事要比單線敘事更加豐富

《暗夜與黎明》從1945年一場震驚滬上的爆炸案切入,中共地下黨員路正陽(聶遠飾)與舊警察林少白(陳哲遠飾)初次交鋒,各顯身手。四年後,上海解放,路正陽成為上海市公安局反特戰線上的一名骨幹,面對嚴峻的反特鬥爭形勢,路正陽大膽啟用了有「上海百事通」之稱的舊警察林少白。兩人結為搭檔,連續破獲了保密局上海特別站老牌特務鄭蘭亭(王誌文飾)一手策劃的「金庫大劫案」「偽造假幣案」「潛伏電台案」等大案。在辦案過程中,路正陽、林少白從摩擦不斷到逐漸建立信任,直到成為生死與共的戰友。

陳哲遠飾林少白。

該劇編劇翁良平此前曾經為《追風者》《問蒼茫》等熱門劇集操刀,日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談及《暗夜與黎明》的創作初衷,翁良平表示,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他很希望能夠創作一部作品向新中國成立75週年獻禮。通過查閱資料他深切感受到,1949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新舊交替,舊世界被打破、新世界百廢待興。國家剛從「暗夜」中走過,迎來了「黎明」,黨和政府要帶領人民去建設一個新世界。「新中國第一代人民公安對維護城市穩定、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有必要去把他們的故事講出來,因此創作了《暗夜與黎明》這部作品,希望能借此展現第一代公安人身上的熱血、忠誠、犧牲與奉獻。」

題材:「舊警察」和「新公安」會碰撞出火花

新京報:在具體創作中,你有為《暗夜與黎明》做一些什麼特別的準備工作嗎?

翁良平:創作一部歷史背景的作品,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是詳細翻閱了《上海公安誌》《戰上海》《上海解放(1949.5.27)/城市解放紀實叢書》《上海解放前後物價資料彙編》等大量史料,梳理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公安局的組織架構、辦案背景、反特鬥爭態勢,為劇集提供了堅實的史料支撐。還要閱讀《疑案探秘》《新中國剿匪反特大紀實》《國民黨特務活動史》《建國初北京反間諜大案紀實》《啄木鳥》等大量書籍雜誌刊登的一系列新中國特務案件,熟悉真實的辦案流程、辦案思路。然後是到上海公安博物館、上海老弄堂、碼頭等地進行實地採風。在掌握吃透這些材料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進行藝術提煉和創作。

新京報:反特諜戰劇算是數量非常多的一個題材,從《潛伏》到如今,可以看出來諜戰劇包含的元素越來越多元。在你看來,一部優秀的諜戰劇需要具備一些什麼元素嗎?

翁良平:個人認為,可能主要是以下三方面。首先,需要構建一個相對真實、具有一定特殊性的諜戰生態。《潛伏》選取了抗戰勝利前,很真實地構建了國、共、日三方角力激烈的生態。《暗夜與黎明》則選取了上海剛解放,不同於一般諜戰劇的「敵明我暗」,當時「敵暗我明」的背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次,類型化敘事,用高懸疑、強情節的方式把故事講述得精彩。第三,要有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和人物關係,如《潛伏》中的精英特工餘則成和土味小白翠平,令人耳目一新。《暗夜與黎明》則選取了「舊警察」和「新公安」這樣一對特殊的工作搭檔,一個鬼馬靈精、一個老辣板正,必然會碰撞出火花。

聶遠飾演中共地下黨員路正陽。

新京報:《暗夜與黎明》中兩人身上「新舊警察」的身份,其中「新舊」之間的衝突感是你在刻畫人物上會比較在意的一個部分嗎?

翁良平:林少白的成長、蛻變是在與路正陽的「新」「舊」衝突中完成的。在舊社會,林少白即便對警察這份職業抱有理想也是空談,因為舊社會的警察完全是統治階層欺壓百姓的鷹犬。林少白理想幻滅,只能渾渾噩噩地混日子。而到了新社會,林少白很幸運,遇到了新公安路正陽。在亦師亦友的路正陽帶領下,林少白在上海解放一年間,親眼見證了這座城市新舊交替之際老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由一名「舊警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新公安」。

人物:鄭蘭亭是一個「非典型」特務

新京報:今年以來,「楞頭小青年+人生導師」,這種組合在反特諜戰劇中也成為了一個比較常見的人設組合。《追風者》也是類似的一個人物架構。在你看來,這種人物關係會有什麼先天優勢嗎?

翁良平:這樣的組合具有天然的戲劇張力。年青人與導師之間,他們的閱曆、個性、處事方式甚至價值取向都有所不同,這樣的組合能夠很自然地碰撞出火花,有機地推動故事發展。再者,雙雄敘事要比單線敘事更加豐富,雙方都有自己要面對的問題,都會取得成長。同時,在主角中加入熱血、有衝勁但是有「缺點」的年青人,主角去光環化,能夠更靠近大眾,更容易讓人共情。

新京報:在具體人物建構上,林少白和路正陽這一對組合,你希望呈現出來的一組人物關係以及成長是怎樣的?

翁良平:林少白是一名「舊警察」,他出色的辦案能力被「新公安」路正陽發掘。這種「新」與「舊」既能映照大時代,又能產生很強的戲劇張力。兩人因為性格差異、辦案手法不同,在一起辦案一定會碰撞出火花。隨著瞭解的加深,兩人從相互看不順眼發展成為生死可托的戰友。路正陽骨子裡的信仰,深深影響了林少白,林少白身上的舊警察習氣逐漸褪去,他從警之初希望「做城市的銅牆鐵壁」的初心再次被路正陽點燃,找到了人生方向。路正陽一直背負著很重的心結,在林少白影響下也逐漸放下了心結。最終兩人都完成了人物成長。

新京報:王誌文飾演的鄭蘭亭也是劇中非常吸引人的一個角色,他的兩幅面孔也很有戲劇張力,在這個人物的塑造上,你希望呈現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反派」?

翁良平:鄭蘭亭是一個「非典型」特務。我不希望把他塑造成單薄的、臉譜化的形象,而是希望在他身上有人物的複雜多面性。他在學校是老實懦弱的,實則謀略極深,這種反差感讓人物更加飽滿,具有戲劇張力。他看起來一直在被人拿捏,實則他最會拿捏人心,利用肖雲的愛,對她若即若離,編造謊言騙取王力群的忠誠,利用徐巍人性貪婪的弱點進行精神PUA,他可以不停變臉,人物就會更加豐富,有特點。

王誌文飾演鄭蘭亭。

新京報:幾位主演的選擇,陳哲遠、聶遠、王誌文,在你看來,和你創作中腦海浮現的人物有多少的相似度?他們各自有為角色帶來一些什麼自己獨特的魅力嗎?

翁良平:網絡上把王誌文、聶遠、陳哲遠三人稱為「老狐狸、中狐狸、小狐狸」,可見三位演員的演出不僅是超出了我的預期,更是贏得了觀眾的認可。王誌文老師的演繹非常精彩,鄭蘭亭這個人物很複雜,既要有生活流的表達,又要展現出詭譎陰謀家的一面,王誌文老師拿捏得非常精準,上一秒是真誠儒雅的笑,下一秒一個眼神就可以讓人感覺到他的陰鷙、隱忍甚至癲狂。聶遠的演出很見功力,路正陽本身帶著一些「刻板」,太過會不討喜,太少則無法跟林少白形成對比,而聶遠把這樣一個「老幹部」給演活了,雖然板正但非常溫暖。陳哲遠的表現則非常亮眼,林少白的鬼馬精靈,既不能太過太油,又不能缺乏靈氣,他很好地表現出了這種少年感。值得一提的是,劇中的貓「六一」,現實中就是陳哲遠收養的流浪貓,這種善良的底色完全貼合林少白,對小動物的關愛也是林少白「做這個城市的銅牆鐵壁」的外化之一吧。

創作:以小人物的視角切入更好引發年輕觀眾共情

新京報:隨著反特劇的風格越來越多元化,在這部作品中,你會考慮到如何更好地吸引到年輕觀眾嗎?

翁良平:這部劇選取了以小人物的視角切入,他們的熱血、迷茫、抉擇,以及他們的喜怒哀樂,能夠更好地引發年輕觀眾共情。林少白一開始對工作是格格不入的,但他逐步成長了起來。同時在路正陽的影響下,他找到了自己的初心和人生方向,在工作上得到了認可,屬於另類「逆襲」,是非常向上的、勵志的,實現了一個小人物的成長蛻變,能夠較好地與年輕觀眾形成代入感和共鳴。

新京報:在整體創作過程中,對你而言,最大的挑戰來自哪方面?

翁良平:主要是兩方面。現代人很難觸碰到當時確切的歷史質感,需要對史料進行大量的梳理,構建真實的時代背景,選取合適的原型事件、人物,如護廠鬥爭、銀元之戰、兩白一黑之戰、二六大轟炸等,都是具有代表意義,又能引起廣泛共鳴的真實事件和歷史背景。其次,以誰的視角來切入,誰來帶著觀眾去瞭解那段歷史,在多次摸索後選取了林少白這樣一個小人物,讓「舊警察」來搭檔「新公安」。真實的背景有了,核心的人物和主線確立了,創作才算找到了方向。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