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在麥積山石窟邂逅迷人的「東方微笑」

央廣網天水10月18日消息(記者李紅軍)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的麥積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麥積山石窟集建築藝術、彩塑藝術、壁畫藝術於一身,是研究我國古代雕塑史、美術史的重要資料,素有「東方雕塑陳列館」美譽。

今年「五一」假期,遊客在麥積山石窟遊覽(央廣網記者 李紅軍 攝)今年「五一」假期,遊客在麥積山石窟遊覽(央廣網記者 李紅軍 攝)

麥積山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也是小隴山最先被太陽照亮的部分。

據介紹,麥積山石窟始建於十六國後秦時期,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桑治、元、明、清等十餘個王朝1600多年的開鑿和修繕,現存窟龕221個,各類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畫近1000平方米。

在麥積山石窟眾多的泥塑精品當中,第133窟的小沙彌造像不論是外形塑作,還是內心情感的刻畫與表現,都屬於北魏時期的經典作品。這尊高不過一米的小沙彌,也從一眾佛陀、菩薩、弟子、侍者等造像中脫穎而出,成為麥積山最具標誌性的——「東方微笑」。

麥積山石窟第133窟的小沙彌(央廣網發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供圖)麥積山石窟第133窟的小沙彌(央廣網發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供圖)

在麥積山石窟,除了北魏小沙彌的「東方微笑」,還有第44窟中的坐佛,相傳是依據西魏文皇后的真身塑像,特別是那淡淡的微笑,唯美從容,留給世間安心與寬容,被稱為「東方美人」。

正是這些溫情脈脈的東方微笑,成為麥積山石窟標誌性的文化IP。穿越千年的微笑造像,體現了古人的從容豁達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在當下依舊能引發共鳴,這也是麥積山石窟的藝術魅力所在。

1961年3月4日,麥積山石窟被國務院批準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麥積山石窟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文化遺產。

麥積山石窟的棧道(央廣網記者 李紅軍 攝)麥積山石窟的棧道(央廣網記者 李紅軍 攝)

由於麥積山林區多雨潮濕,在造就秦州八景之首「麥積煙雨」的同時,也給石窟保護帶來了挑戰。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保護研究室主任馬千說:「這種環境下,壁畫容易出現起甲、脫落、粉化、龜裂、空鼓、酥堿等狀況,塑像則會存在木骨糟朽鬆動、殘肢斷臂等問題。」

「文物修護主要分為日常保養維護、搶救性保護以及預防監測保護三個部分,將其結合起來定期監測洞窟,劃分輕重緩急,進行針對性的修復和保護。」馬千介紹,對於狀態健康的文物,比如北魏小沙彌,將通過溫度、濕度以及二氧化碳濃度等方面的監測,做好預防性保護,不做人為干預。

數字化是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手段。「我們利用數字化技術對石窟進行全面細緻的二維、三維掃瞄和高清攝影,構建了高精度的三維模型,石窟由之前的膠片檔案採集全面轉向數字化檔案採集。」麥積山石窟數字中心副主任孫苑介紹,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反復進入石窟和接觸造像的次數,實現了「最少幹預」的保護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