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考古證實:中國蒸餾酒出現時間提前至西漢

新華社鄭州10月21日電(記者袁月明)記者從鄭州大學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獲悉,日前,該中心研究團隊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首次對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餾器進行仿製和模擬實驗,證實其確實具有蒸餾酒的功用。這將中國蒸餾酒的技術實現可能性上推千年。

「這一新發現糾正了基於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的流行觀點,將中國蒸餾酒的出現時間提前至西漢時期,改寫了中國釀酒技術史。」鄭州大學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南韓河說。

這是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餾器(受訪對象供圖)這是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餾器(受訪對象供圖)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酒具庫中,曾出土一青銅蒸餾器,由天鍋、筒形器、釜三部分組成。一直以來,學界對於其使用方式和蒸餾對象持有不同觀點。

「蒸餾器可用於生產蒸餾酒,也可用於丹砂、花露的蒸餾提純。」鄭州大學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教授姚智輝表示,根據器物的形製和質地、原料反應的條件等,能夠將蒸餾提純丹砂、花露的可能性排除,「綜合器物出土位置、殘留物的信息、劉賀的身份背景以及器物結構設計,並以仿製裝置使用不同原料進行實驗,得到充分的實驗數據後,可以確認這是一套早期蒸餾酒裝置」。

研究團隊還通過技術分析,確認了海昏侯墓出土蒸餾器中天鍋的正確使用方式為把手向下。在此基礎上,按照1:2比例仿製器物,分別以固態酒醅、液態啤酒和黃酒等為原料,進行釜中蒸餾、箅上蒸餾的模擬實驗。

這是研究團隊證實的天鍋的正確使用方式(受訪對象供圖)這是研究團隊證實的天鍋的正確使用方式(受訪對象供圖)
這是研究團隊按1:2比例仿製的蒸餾器(受訪對象供圖)這是研究團隊按1:2比例仿製的蒸餾器(受訪對象供圖)

「實驗結果顯示,無論是箅上還是釜中蒸餾,每次都能得到現代意義上的蒸餾酒產品,且蒸餾效率均大於70%。」姚智輝說,海昏侯墓出土蒸餾器在大小、結構、使用方式、操作的連續性上,都符合和滿足蒸餾酒生產的需要,不僅能保證蒸餾效率和產量,還能同時兼顧酒的口感和度數。

目前,上述研究成果已於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原文物》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