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Ultra 9深度評測:超「冷」旗艦處理器,生產力絕配?

作為英特爾在桌面端的一次新嘗試,酷睿Ultra系列的發佈確實讓不少人都感到意外,畢竟這個系列本來是為移動端打造,主打高能效比和本地AI性能,而且也是英特爾首個採用台積電工藝的處理器。

在英特爾的溝通會中,他們的工程師與雷科技小夥伴聊了很多,提到酷睿Ultra系列的桌面端代表著英特爾的許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在桌面端處理器上將能效作為重要目標,第一次在桌面端採用台積電代工等,並且提到因為採用了新的模塊化設計,所以酷睿Ultra桌面端從開發到流片的速度都遠超以往。

圖源:雷科技圖源:雷科技

對於英特爾而言,酷睿Ultra系列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同時也是為了應對未來半導體市場所做出的一個重要改變,模塊化的設計讓英特爾可以根據設備和用戶的需求,針對性的設計處理器,滿足半導體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雖然不少人將酷睿Ultra系列當做是「第15代酷睿」,實際上兩個產品線並不相同,至於真正的酷睿數字系列迭代什麼時候發佈,我也說不準,所以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酷睿Ultra系列應該是你能買到的最新的英特爾桌面端處理器。

圖源:雷科技圖源:雷科技

好了,閑話不多說,來看看今天的主角——酷睿Ultra 9 285K(下稱Ultra 9 285K),作為該系列的旗艦型號,採用8P16E的24核24線程設計。或許你已經發現問題,沒錯,酷睿Ultra系列均為單核單線程,原本酷睿系列標配的超線程技術這次消失得無影無蹤。

取消了超線程,是否會對多核性能造成影響呢?在接下來的測試中,我會告訴你們答案。在此之前,先來看看為Ultra 9 285K搭建的測試環境:

  • ROG STRIX Z890-E GAMING WIFI

  • ROG 龍神3 EXTREME

  • 雷克沙 ARES系列 4TB SSD

  • 雷克沙 ARES系列 DDR5 6400Mhz CL32

  • 電競叛客 RTX 4070Ti Super

  • ROG STRIX 白金雷鷹 850W

  • 華碩GT302 ARGB

一如既往的豪華ROG座駕,在此也要感謝ROG的大力支持,實話說在裝機和調試過程中,實打實的感受到了什麼叫一分錢一分貨,Z890-E GAMING是真的香,板載M.2接口足足有7個,其中3個支持PCIe 5.0,4個支持PCIe 4.0,而且升級了全新的易拆設計,不用再拿著螺絲刀和小螺絲折騰半天。

圖源:雷科技圖源:雷科技

除此之外,ROG這一代的主板也全面升級了I/O接口,給了整整10個USB-A和4個USB-C,其中全速的USB-A接口有7個,USB-C則是2*雷電+2*10Gb,接口多到感覺用不完,可見這一代的酷睿在總線數量上的提升確實不小,讓ROG直接來了把「富裕仗」。

這裏不得不提一下ROG的新龍神3一體水冷,拆裝體驗對比上一代又有了不少提升(雖然上一代已經很好裝了),通過內置在冷頭的可移動扣具,龍神3可以在1分鐘左右就完成拆裝,裝完機就真的只想感歎一句:有錢真爽,至於散熱效果如何,後面你們就知道了。

圖源:雷科技圖源:雷科技

ROG包了PC四大件,而雷克沙則是包了存儲硬件,內存和固態性能對我來說是綽綽有餘了,而且內存後續也小超了一下,輕鬆在CL36的情況下衝到了7200Mhz。感覺不管是對雷克沙還是對ROG來說,這個內存都還有不少的超頻空間,不過時間關係就沒有過多的去測試了。

圖源:雷科技圖源:雷科技

最後再詳細介紹一下Ultra 9 285K,擁有8個性能核及16個效率核,最高睿頻為5.7GHz,TDP為125W,最大功耗為250W,TDP參數與去年的i9-14900K沒有太大區別,主頻反而降低了一些,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真的「牙膏倒吸」了。

新一代酷睿,

會是最佳生產力工具嗎?

雖然很多人都覺得,只有遊戲玩家會去消費旗艦處理器,實際並非如此,創作領域對旗艦處理器的需求要遠高於遊戲,加上這次Ultra 9 285K在能效上的升級,其實讓其更適合生產力環境,畢竟目前的PC遊戲基本上都跑不滿處理器的全部內核,無法壓榨出處理器的真正性能。

首先來看看熟悉的老夥計Cinebench R23,Ultra 9 285K首次測試的多核得分是41467,單核得分為2077,bios設置均為預設狀態,並未開啟AI超頻。作為一個測試過i9-14900K的人,我只能說這個數據非常眼熟,因為去年我測試i9-14900K得到的R23多核分數為40126,對比之下多核分數僅多了一千多分,漲幅在2%左右。

圖源:雷科技圖源:雷科技

其實在測試前,我對這個結果也早有預料,甚至可以說Ultra 9 285K目前的多核得分已經出乎了我的意料。畢竟Ultra 9 285K的核心數與i9-14900K完全一致,而且還取消了多線程,從24核心32線程變成了24核心24線程,再加上最大睿頻不升反降,我是做好了多核性能不如上一代的準備的。

不過,好在過去的一年里,英特爾在IPC等方面的努力,讓Ultra 9 285K的性能即使在如此多的負面影響下,仍然給出了一個還算不錯的結果,而且,Ultra 9 285K在跑R23的時候可比i9-14900K「冷靜」得多。

去年的i9-14900K雖然給了我不少性能上的震撼,但是超過300瓦的實時功耗也確實嚇人,可以說一般的360水冷都壓制不住這個處理器。但是今年的Ultra 9 285K卻完全不同,在R23的多核測試中,監控軟件給出的最高功耗一直徘徊著240瓦左右,最高溫度全程都在80度以內,ROG的龍神3甚至都沒有轉到全速。

圖源:雷科技圖源:雷科技

顯然,預設bios設置下的Ultra 9 285K其實並沒有發揮出所有實力,在經歷了13、14代酷睿的教訓後,這一代酷睿的bios預設設置相當保守,最大功耗250W直接成為不可踰越的「雷區」。

更低的功耗、更少的線程, Ultra 9 285K卻提供了更高的多核性能,不得不說台積電工藝+新一代架構,確實是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而且,這種情況下Ultra 9 285K對散熱器的要求其實也降低了不少,以往是無水冷不上9,但是在250瓦的最高功耗限制下,不少高性能的雙塔風冷就已經可以完全發揮出Ultra 9 285K的性能。

在測試的過程中,我就嘗試著用一個不到百元的單塔風冷來做散熱,結果也是出乎我的意料,雖然溫度一路暴漲到了99度撞溫度牆,但是R23的測試得分也依然突破了40000,與i9-14900K的分數非常接近,瞭解i9的朋友應該都能意識到這個分數有多離譜。

當然,我並不建議大家用單塔風冷來壓Ultra 9 285K,畢竟R23一輪測試也就十分鐘,實際渲染時的工作時長可不止這麼點,後續的過熱降頻問題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Ultra 9 285K的單核性能表現就基本符合我的預期了,R23得分兩千出頭,基本上與前代的i-14700K一個水平。不過,對比官方給出的參考數據,我的Ultra 9 285K單核得分其實算是比較低的,在官方數據里Ultra 9 285K的單核得分基本上與i9-14900K持平,不過我沒能測試出來(主要是沒有時間一點點測試超頻了),或許只能看看友媒是否能得到同樣的數據。

至少在預設狀態下,R23里的Ultra 9 285K的單核性能確實低於i9-14900K,畢竟最高睿頻就相差了0.3GHz,這是很難靠其他方式去彌補的。

而在3DMARK的測試中,Ultra 9 285K的得分如下:

圖源:雷科技圖源:雷科技

這一次情況就與R23測試時有所不同了,除了8線程的得分略低於i9-14900K外,其餘各項測試均取得了一定的領先,甚至單核得分反超了i9-14900K,整體表現令人頗感意外。

更離譜的是在3DMARK的測試過程中,記錄下的最高溫度僅為65.94度,而在去年的測試中,同一測試階段時,i9-14900K的溫度高達81.79度,雖然也有ROG龍神3代性能升級所帶來的原因,但是接近16度的溫度差顯然不是同規格水冷靠工藝升級可以帶來的效果。

圖源:雷科技圖源:雷科技

雖然在預設狀態下的測試成績並不讓人滿意,但是Ultra 9 285K的低功耗無疑是個亮點,因為這也意味著如果你購入像ROG龍神三代EXTREME這樣的高性能水冷時,可以在確保工作效率不降低的同時得到一個更加安靜的工作環境,光這點估計就能讓不少人心動了。

而且酷睿Ultra系列還給了大量的PCIe總線,讓Z890的存儲支持規格和數據接口總數能夠與服務器主板媲美,可以說是近年來英特爾最好的生產力處理器。

超「冷靜」的旗艦遊戲處理器

Ultra 9 285K在3DMARK測試中給出了如此出色的溫度表現,實在是讓人好奇遊戲測試中的表現又會如何。所以,我又打開了Steel Nomad、Time Spy Extreme等遊戲測試項目,看看在遊戲中Ultra 9 285K的溫度表現,而結果也讓我有點喜出望外。

在多項測試中,遊戲測試階段的CPU溫度都在60度以下,只有在最高壓的階段溫度會短暫突破60度,在多數時候都位於60度以下,平均溫度更是低於50度。

圖源:雷科技圖源:雷科技

雖然CPU並非3DMARK遊戲性能測試的主要目標,但是其儘可能還原的遊戲運行環境也具有代表性,這意味著Ultra 9 285K在多數遊戲中,運行溫度都會明顯低於以往的旗艦處理器。

換句話說,用Ultra 9 285K搭建的高性能遊戲PC,只要搭配上高性能的水冷散熱硬件,那麼在遊戲過程中基本上就只有顯卡這一個熱源,降低了PC的整機散熱效率需求。

或許有人會說,3DMARK並不能代表全部,那麼不妨看看遊戲實測記錄:

圖源:雷科技圖源:雷科技

在網遊、3A大作的輪番測試里,Ultra 9 285K的最高溫度記錄為63度,而且僅持續了很短的時間,後續幾乎全程保持著43-45度之間,這還是號稱CPU拷打者的《文明6》全DLC+全高畫質下所測出來的成績。

不過,平均溫度最高的並非是《文明6》,而是我們的老朋友《賽博朋克2077》,在畫質、光追全部拉滿的情況下,最高溫度僅為61度,平均溫度為51度,也就是說Ultra 9 285K能夠以50度甚至更低的溫度運行市面上近乎所有3A大作。

圖源:雷科技圖源:雷科技

而在近期最熱門的《黑神話:悟空》里,Ultra 9 285K的最高溫度也僅為59度,而且是在著色器編譯階段。實際遊戲過程中,Ultra 9 285K的溫度基本維持在42度左右,比我用i7-14700K打《英雄聯盟》時的溫度還低。

註:Ultra 9 285K註:Ultra 9 285K
圖源:雷科技 註:i7-147900K圖源:雷科技 註:i7-147900K

在遊戲測試過程中,我幾乎馬上就感覺到了與平常遊戲時的區別,首先就是風扇的噪音明顯變小,因為需要散熱的硬件幾乎只剩下顯卡,所以機箱的散熱風扇轉速明顯下降,多數時候的噪音都處於較低水平。考慮到我用的電競叛客並非是旗艦顯卡,如果大家用的是更靜音、散熱更好的旗艦顯卡,估計效果會更好。

看到這裏估計大家都好奇,說了這麼多的溫度表現,是不是想掩蓋Ultra 9 285K遊戲性能不行的問題?還真不是,實際上在測試測試中,Ultra 9 285K的表現也相當不錯,即使是以i9-14900KS為對比目標,兩者的遊戲性能都十分接近,要知道後者的最大睿頻可是6.2GHz,比Ultra 9 285K高了0.5GHz。

圖源:雷科技
圖源:雷科技圖源:雷科技

但是從《賽博朋克2077》的遊戲測試幀數表現來看,在同樣使用RTX 4070Ti Super的情況下,2K解像度下的Ultra 9 285K和i9-14900KS的遊戲性能非常接近,不管是非光追還是超級光追模式,測試幀數的差距都在10%以內,但是Ultra 9 285K的溫度卻下降了至少20度。

在其餘遊戲中的表現也都是如此,Ultra 9 285K在保持默頻遊戲性能與i9-14900KS相近的同時給出了顯著降低的功耗和溫度,讓高端處理器的「火爐」稱號就此成為了過去。

綜合來看,雖然Ultra 9 285K的硬件參數確實不如i9-14900K,但是依靠更先進的工藝製程和新的架構優化,很好的彌補了這個問題,甚至在生產力性能上保持了正增長。即使遊戲性能略遜一籌,但是極低的遊戲溫度卻彌補了遺憾,對於多數用戶來說,Ultra 9 285K的日常使用體驗肯定會比i9-14900K好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