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餐飲碧鹹蝦醬 日媒憤怒大穀翔平被注商標

香港時間2月28日上午8時,獲得10年7億美元歷史最大體育合約的日本棒球明星大穀翔平,在首次代表道奇隊出場季前賽的比賽中,就轟出了左外2分本壘打。

這一新聞,瞬時登上了日本雅虎的頭條。

值得注意地是,3小時前,另外一篇新聞也是關於大穀翔平的,標題叫做《大穀翔平成中國商標 註冊者表示是偶然 也可以讓給你》。

在本文撰寫時刻,日本雅虎FULL-COUNT的《道奇隊教練猛讚:大穀翔平是特殊選手 衝擊彈讓全員興奮》的本壘打戰報,只有47條留言。

而中國人竟然把日本最著名運動員在國內註冊成了商標的新聞,有多達4242條留言,堪稱群情激奮。

這篇來自富士電視台系FNN在線的文章是這麼說的——

中國企業在用「大穀翔平」申請商標,詢問了那家企業,得到了令人吃驚的回答。

這家申請「大穀翔平」商標的中國企業說:「他是棒球選手麼?不太知道,也許是偶然,偶然(重名)一樣。」

從中國的商標申請網站上可以看到,大穀翔平這個漢字的商標申請,至少有兩件(筆者實際只查到了一件),都是在2023年12月提出的。

其中1件來自福建省的企業,申請類別是T恤衫和兒童服裝、帽子以及襪子等。

這家企業說,不知道大穀翔平是棒球選手,原本自己的品牌名字叫大穀。結果發現大穀這個品牌已經有了,所以就想加兩個字,忘了是從什麼地方看到的翔平這個字,所以就加上了。

該企業還表示,如果你們需要這個商標的話,可以聯繫我,我也不是一定要用這個商標,我的品牌其實換成什麼名字都行。(這個描述,似乎是在暗示中國企業搶注偷注後,希望無恥地賣給本家,用春秋筆法勾勒出了一副奸商嘴臉)

原文繼續說——

無印良品在進入中國的時候,曾經被先註冊了無印良品的中國企業控告,結果敗訴。

(這裏是利用信息差和較少的內容來暗示,中國無印良品搶注商標,然後驅逐日本的無印良品,實際上中國的無印良品在2001年就註冊了,而且只有毛巾和被子等類別,一直生產產品。日本無印良品是在2005年進入中國的,雙方打官司直到2021年才宣判)

那麼大穀翔平的名字被註冊了會如何呢?

綜合法律事務所藪田崇之律師表示:「除了申請註冊了寫有‘大穀翔平’4個漢字的T恤等的企業以外,如果其他公司在中國製作並銷售的話,就會被控告。考慮到中國的市場,我認為會有相當大的經濟影響。」

翻看日本雅虎的留言板,群情激奮是在所難免的。試想,如果有自媒體報導孫穎莎或者全紅嬋在日本被註冊成了商標,微博也會是同意憤怒吧。

「(我)對這個國家真是無能為力(無語)了。(我不想再對這個國家說什麼了)。」這一留言被點了7萬同感(類似中國的點讚)。

「中國有教授道德的課程嗎?即使有,內容也與世界標準相去甚遠吧。」這個留言得到了9332個共感。

回想當初日本前大使垂秀夫上任時所說的,希望中國想一想為什麼日本民眾對中國負面情緒變得如此糟糕?顯然,日本媒體這種報導的功績,不可磨滅。

在這篇文章下,日本的一名還算對中國友好的記者,做了一些客觀的解釋。

經濟記者、法政大學MBA實務家講師浦上早苗直接批評了FNN的新聞是標題黨,她寫道:「首先,標題很容易混淆,該商家只是申請,並不是註冊了。申請是誰都可以提的。這與無印良品被登記的時候時代和狀況都不同,關於這種能馬上知道是誰的人名,幾乎都會被駁回。日本的人氣商品和名人在中國被申請了相當多的商標。東京奧運會的時候,也有報導說中國乒乓球選手被大量申請。橋本大輝、伊藤美誠等日本選手也申請了數十件,均已被拒絕。如果是在中國很受歡迎的運動的話,日本選手稍微活躍一下就會出現這種踢牆搶注的申請者,大穀翔平選手的申請少,主要是因為在中國棒球關注度少的緣故。」

正如浦上早苗所說,國內的著名體育明星也都是受害者、蘇炳添、谷愛淩、甚至冰墩墩都被提出過商標註冊申請,但是也被很快卻下。

以谷愛淩為例,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可以查到29次商標申請。

最早的是2019年6月10日,最晚一次是2022年2月10日,分別由來自江西宜春、天津、安徽蕪湖、河北承德、江蘇省東海縣以及3個自然人申請。

皆無一例外地被駁回。

有趣地是,孫穎莎三個字在2017年被申請了國際商標32類——啤酒;無酒精飲料;礦泉水和汽水;水果飲料及果汁;糖漿及其他用於製作無酒精飲料的製劑的註冊。在2018年得到審核通過,商標期限是10年。

也正是在2017年,孫穎莎於世青賽拿到了女單、女雙和女團的三冠。但是她真正為大眾所認識,可能還是2019年在世錦賽拿到女團和女雙冠軍吧。

至於全紅嬋,2021年8月5日,也就是她在東京拿到女子10米跳台冠軍的當天,深圳一家電氣科技公司申請了這三個字的商標,不過現在已經查都查不到了。

朱婷有13個類似姓名商標申請,除了2014年的一個來自四川的餐飲住宿商標(似乎是重名)被通過外,其餘的都被駁回。

大穀翔平這樣有中文名的外國選手還比較容易類比後卻下,而英文翻譯名,由於其缺乏官方翻譯的唯一性,有時候會引起爭議。比如為外界所知的關於「佐敦」這個品牌商標的官司。

在目前可查詢的網站上,包含佐敦兩個字的各類商標申請超過350次。

那麼在中國如果用其他的類似名,能夠申請到商標麼?比如在廣東,大衛碧咸被翻譯為碧鹹。這個腦筋急轉彎能產生什麼效果?

翻看商標網,可以看到有15個「碧鹹」的商標申請。

其中一個來自廣東的2007年碧鹹(bixian),服裝; 皮衣; 褲子; 外套; 嬰兒全套衣被申請成功,但是2019年失效。

而江門市某企業在2017年為蝦醬; 蔬菜罐頭; 果醬; 果皮; 薑醬;申請了這個商標成功。湖南長沙的一家企業則在2019年為洗面奶;、浴鹽、除臭劑也申請成功了碧鹹這個商標,也成功註冊發文。

(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