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震致全球錫價飆升

【#緬甸地震致全球錫價飆升#】據澳州投資提示公司網站4月1日報導,最近緬甸發生地震後,全球錫市場經歷了大幅波動,倫敦金屬交易所基準錫價在地震發生後立即上漲2.5%,至每噸36140美元。隨著交易員們估計這個世界主要錫產區之一可能出現供應中斷,錫價隨後達到36635美元,創下2023年3月14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市場分析師指出,如果價格突破37100美元的關鍵節點,錫價將達到2022年年中以來的最高水平,反映整個行業對供應的擔憂加劇。

倫敦金屬交易所現貨和3個月期錫合同之間的價差大幅升至每噸185美元的溢價,與3月初觀察到的每噸193美元的折價形成鮮明對比,顯示出市場的敏感性。這種現貨溢價結構通常表明現貨市場供應緊張。

國際錫業協會高級市場分析師湯姆·蘭斯頓說:「價格走勢似乎主要受投機性倉位推動,而非已證實的損害報告。雖然我們看到了明顯的價格反應,但我們需要更多有關主要礦區基礎設施實際影響的具體信息。」

緬甸是僅次於中國和印尼的全球第三大錫生產國,尤其重要的是,它是中國龐大的錫市場的主要供應商。該國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戰略地位放大了任何生產中斷對市場的影響。

錫資源豐富的佤邦地區的錫產量約佔緬甸錫總產量的70%,是全球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該地區距離震中約425公里,相關基礎設施受到的直接破壞有限。

佤邦地區獨特的地質凸顯其重要性——該地區礦山出產的錫精礦品位極高(錫含量通常超過60%),而全球平均水平為30%至40%。這使得緬甸錫礦對尋求效率的加工商來說極具價值。

在地震發生前,緬甸的錫業已面臨重大生產挑戰。自2023年8月以來,佤邦當局暫停了其控制地區的所有採礦作業。這是旨在確保可持續長期生產的資源保護倡議的一部分。

這個暫停令主要是為了保護資源不被過度開採,並建立更規範的開採作業。業內人士表示,此舉也是為了加強政府對這個半自治地區寶貴礦產資產的控制。

佤邦當局原定於今年4月1日召開一個重要投資者會議,計劃討論恢復採礦活動。地震給這個時間錶帶來了不確定性,可能會延長供應中斷的時間。

熟悉東南亞採礦業務的市場交易員指出,即使沒有地震的影響,佤邦恢復錫礦開採也可能需要數月的時間才能全部完成。這一過程包括廣泛的設備檢查、勞動力調動和監管審批。

一位地區大宗商品專家解釋說:「重啟過程並不是簡單地按下開關。這些作業需要系統的安全評估、設備測試和重建在停產期間惡化的物流網絡。」

錫價上漲反映出多種供應限制讓全球市場日益承壓。緬甸供應有限的同時,其他主要礦區也出現了嚴重的生產問題,導致了價格上漲的「完美風暴」。

今年3月,位於剛果(金)的世界第三大錫礦暫停運營,該礦區每年向全球市場貢獻約1萬噸錫礦。這次關閉是由於叛軍向礦區推進,給已經上漲的價格增加了地緣政治風險溢價。

安全專家估計,在找到衝突的全面解決方案之前,剛果(金)無法重啟採礦作業,未來數月這個重要的供應來源可能斷供。緬甸和剛果(金)的供應中斷會讓全球錫產能減少近15%。

電子行業的焊料應用消耗全球約50%的錫,尤其容易受到這些供應衝擊的影響。關鍵部件製造商很難找到錫的替代品,即使價格上漲,對錫的需求也是剛性的。(編譯/郭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