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數字中國發展報告》|朱克力:數字中國穩健邁進,數智未來大有可為丨封面天天見

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

5月23日,國家網信辦發佈《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2023年為數字中國起步之年,將從四方面加快建設數字中國。

《數字中國發展報告》釋放了哪些信號?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朱克力解讀:整體觀之,《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總結了數字中國建設的最新成果和發展趨勢,同時也對未來數字化發展給出了重要指導和建議。對於報告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以及所釋放的信號,可以從多個視角來予以解讀。

他指出,從報告中不難發現,我國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持續重視和不懈推進。由此進一步錨定今後數字中國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對於數智未來無疑具有更為重要的指導意義,也為人們數字化生活提供了更多啟示與指引。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速

報告指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這意味著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實現數字化轉型則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各行各業都需要更為積極擁抱數字化,切實利用數字技術提升效率與競爭力。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我國產業升級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主要內容。近些年,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5G網絡建設全球領先,數據中心、雲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也在加速建設。

隨著高速泛在、智能綠色、安全可控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包括5G網絡也將更快實現在全國城鄉的基本覆蓋。我國正持續加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加堅實的網絡支撐。

數字技術創新方面,我國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我國數字技術創新還面臨著關鍵核心技術受製於人、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短板等問題,這也為未來數字技術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與此同時,數字化治理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強數字領域的法律法規建設,同時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在此過程中,數字領域發展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挑戰,推動數字領域可持續而安全發展。

此外,數字政府建設已經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數字政府建設的具體目標和任務出發,持續推進數字化政務服務、數字化公共服務等創新優化。在數字政府建設中,也要充分關注數據治理、安全保障等問題。

數字經濟發展迎來全新機遇

眾所周知的是,國家數據局今年組建成立。結合這份報告來看,接下來,包括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都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契機。

一是科技創新驅動的發展契機。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數字技術不斷創新突破,為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動力。比如,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極大地提升數字政府的服務能力和效率,推動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促進數字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包容共享。

二是市場需求拉動的發展契機。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增強,對公共服務、消費升級、社會治理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為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需求導向。通過打造智慧城市、智慧鄉村、智慧交通等項目,將滿足人民群眾對便捷高效、安全舒適、綠色低碳等方面的需求。

三是制度保障促進的發展契機。國家在數據資源管理、數據安全保護、數據開放利用等方面製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為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指導。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重要法律陸續出台實施,將有效保護數據權益主體合法權益,維護國家數據安全利益。

當然,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多個方面的協調和配合。具體到工作執行中,政府、企業等主體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包括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數據資源管理和開放共享水平亟待提高、數字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數字化轉型推進有待加快,等等。

針對這些困難和挑戰,政府、企業等主體不妨採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加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網絡質量和速度,擴大網絡覆蓋範圍,促進城鄉區域均衡發展;建立健全數據治理體系和標準規範,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和監管,推動數據開放共享和流通利用;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深化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拓展數字化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和引進等。

對數字化轉型提出更高要求

基於報告的發佈,數字經濟發展的衡量指標今後也將更加具體化。這就需要提出一整套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的指標,包括數字化指數、數字化發展水平指數、數字化產業貢獻指數等。這些指標的具體化,有助於更好地評估數字經濟的發展情況,也為政策製定提供了參考依據。

儘管數字中國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各地之間的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存在。一些發達地區的數字經濟已經相對成熟,而一些欠發達地區的數字經濟則剛剛起步。這需要在政策製定和實施中加以關注和解決。

這也對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製定更為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計劃。其中包括推進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化產業的發展、加強數字化安全保障等。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點任務。

在數字治理體系建設方面,需要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推進數字化法治建設、加強數字化文化教育等。數字治理體系建設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同樣是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數字化治理和數據安全問題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需要加強統籌規劃,積極應對挑戰。

數字化治理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等問題。為此,應在法治化軌道下加強數字化治理,完善數據安全法律法規,建立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強化個人信息保護。同時也要加強數字領域國際合作,推動構建公正合理的數字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