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姚洋: 從中長期來說,中國經濟應該是處在一個創新的爆發期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歐陽宏宇

2021年3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姚洋給北大國發院的本科和雙學位等申請人做的專題講座,主題是——經濟學的意義,講得直率而透徹,令在場聽眾耳目一新。

2023年,姚洋帶來了他的新書《經濟學的意義:寫給大家的經濟學入門書》。發售不到一個月,在豆瓣讀書上直接衝到了——8.2分。

日前,姚洋老師接受了封面新聞的獨家專訪,從普通人為什麼要學經濟學,到我們應該怎麼面對當代社會的不確定習慣,以及為什麼實體店不可能被低價電商取代?為什麼企業家和冒險家是一類人等等熱點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

談經濟學:

經濟學是教會我們怎麼看待這社會?

在《經濟學的意義》這本書,姚洋老師分三個部分進行瞭解讀:

第一,經濟學是什麼?

第二,經濟學不是什麼?

第三,為什麼要學經濟學?

最初這三個問題是源自姚洋在2021年的一個專題講座,講座所面臨的人群是——北大國發院的本科和雙學位等申請人。儘管講座的文章一出來,就在網上廣泛流傳。但姚洋也並未想把這篇文章擴充為一本書,因為寫書實在太費時間了,而自己手頭的工作已經是接踵不迎。後來,在出版社的建議下,姚洋覺得可以試試。

在寫的過程中,姚洋也覺得這是蠻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就是能向普通人去介紹經濟學的來龍去脈,經濟學的主要概念,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對於當前還是有一些積極意義的。”姚洋說。

在書中,姚洋一再強調,就是經濟學不教你賺錢,也不教你預測。那經濟學到底能給我們什麼?

“我覺得,經濟學是教會我們怎麼去認識這個社會。”姚洋回答地很直白:“首先,經濟學是告訴我們整個社會經濟是怎麼運轉的。你學了經濟學之後,就會去理解這個社會,理解這個經濟是怎麼運轉的。而不是只靠臆想或者是情緒去看待經濟問題。”

姚洋相信,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說,如果大家都讀一點經濟學的話,社會就不會變得那麼極端。“從我們每個個人來說,對這個社會要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對於我們自己過好自己的一生也是很有幫助的。”姚洋幽默地舉例說,北京大學哲學系老師是最長壽的,同樣,經濟學家長壽的人也非常多,90多歲甚至100歲都是常態。

那為什麼一個哲學家和經濟學家壽命就長了?姚洋進一步解釋道:“我們對這個世界要有比較清醒的、理性的認識。就得去認識社會,認識這個經濟是怎麼運作的。“姚洋說,你有了一個認識的框架之後,就不會那麼沮喪,那麼極端,自身和社會就和解了。因為和社會和解了,跟自己也和解了,不跟自己較勁兒了不跟社會較勁兒,就活得心情就舒暢了。這就是他覺得,經濟學對普通人來說非常有用的一個地方。如果對做企業、做生意的人來說,經濟學能夠讓他理解一些經濟的規律,肯定是會有很大的作用。

談恩師:

從林毅夫那裡學到——經濟學是可以解決真正的實際問題的

30多年前,姚洋師從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教授、院長,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當時姚洋是林毅夫的碩士研究生。

師從林毅夫,姚洋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你覺得你從他身上得到最大的收益就是——原來,經濟學那麼好玩。因為經濟學可以來解決真正的解決實際問題。

在這以前,學經濟學有兩種:一種是政治經濟學。它關於資本主義那一部分,講得邏輯很嚴密;但到了社會主義這部分,大多數課本就講得很鬆散,跟現實關聯不到,實用性不強。

姚洋說,那個時候,他們也剛接觸現代經濟學,或者說所謂的西方經濟學。但只是接觸了一些概念,沒有能夠把這些概念轉化成方法,然後用這些方法去研究中國問題。

“林老師因為他剛從國外回來,所以他能夠把經濟學的理論用到對中國現實問題的研究上面。當時就是眼前一亮。”姚洋感歎說,從他里,他學到了經濟學原來這麼好玩,還能解決實際問題。

“所以真正的是林老師把我引進了經濟學的大門。”姚洋說。

談熱點:

電商不可能完全代替實體店 新能源汽車競爭激烈

無論是出差還是旅遊,姚洋和夫人都特別喜歡上海,尤其是上海街邊遍佈的小店。有時間的時候,姚洋總喜歡去逛逛。在“618”電商大促如火如荼的當下,姚洋對此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電商衝擊實體店,這個是早已成為現實的事情。這已經很長時間了,但是我不認為電商可以完全代替實體店。”姚洋說,其實,大家在逛實體店的時候,不僅僅是在買東西,而且是在構建一種文化。“你到店裡去轉,你跟真人打交道,和你在網上買東西,跟網上的客服打交道,那差別還是很大的。而且這些實體店放到一條街里,它就會構建一種市民文化。”姚洋認為,對於那種很大的連鎖的線下店,這個空間是越來越少,但也不是說不能存活,能不能存活的關鍵還是要看這些實體店能不能幹出自己的特色來。

不僅僅是對於電商,對於當下大火的新能源汽車,姚洋也是最理性的那一派。他經常在公開場合說,未來會有大批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會消失。當下,他也依然這麼認為:“主要是因為我們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品牌太多了。我估計未來幾年肯定是一個洗牌的階段,不光是新能源汽車,燃油車也要洗牌。倒下的既會包括一些新能源汽車的品牌,也會包括一些燃油車的品牌。”姚洋解釋說,現在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品牌恐怕有上百個。最後它肯定是在競爭的過程中,有些品牌都會倒掉。留下來的,可能就是十幾個20個,不會太多。

在姚洋看來,因為整個市場容量就放在這裏。汽車行業是一個規模經濟非常大的行業。一個車廠造幾百萬輛車,甚至上千萬輛車都是有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市場里都是不太可能說同時存活上百個品牌的。

談ChatGPT的大熱:

在人工智能領域 中美之間的差距其實並不大

雖然姚洋的身份是——經濟學家。但對於當下大熱的”ChatGPT“。姚洋直言,大語言模型的確是一個偉大的發明。

”最有意思的是,它好像會思考了。“姚洋說,思考,是一個人類哲學上的一個古老的問題。就是人怎麼通過這個觀察,最後得到一個判斷,這是休謨的問題。這個人怎麼通過一些經驗的觀察,最後得出來了一個命題。

姚洋說,這個命題是怎麼得來的。有很多這樣的解釋,像康德就解釋說這是先天的,這是因為人的大腦,是跟宇宙同構的。我們能夠整明白宇宙的這些道理,所以我們能做出這樣的判斷,而且這樣的判斷是對的。

”現在看來,ChatGPT告訴我們,它通過學習,就是無窮的數據放在一起,最後它能夠進行推理。這個是蠻有意思,也蠻可怕的一件事情。“姚洋進一步說,比如說,人工智能,它不需要像我們那樣去思考,它完全是可以通過案例積攢起來,最後他摸索出來的規律,就可以進行推理了。

這個對於人類是一個巨大一個挑戰。

談到人工智能上中美之間的差距,姚洋覺得,沒有人們想像那麼大。其實這個算法都是公開的。如果說要差,還是差在數據質量不行。”大語言模型是要訓練的;我們訓練的人才不夠。這是我們的差距。“姚洋認為,但是,從應用的角度來講,中國比美國來說,至少是不落後的。甚至在有些方面都是比它更先進的。

姚洋解釋說,任何科技,到應用的層面,不是要追求說有多大,能有多少參數,能完成多少項一般性的任務,而是看能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在工業界解決問題,就要專門的AI來做,在這些方面,其實中國是走在前面的。

談經濟:

從中長期來說,中國經濟應該是處在一個創新的爆發期

今年一季度的統計數據出來以後,CPI的漲幅很低,加上PPI已經連續多月負數。很多人擔心中國經濟是不是進入了通縮。但是姚洋公開發表的文章都是持續看好中國經濟,那麼,當下的中國經濟現在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階段呢?

姚洋給出的答案非常明確——從中長期來說,中國經濟應該是處在一個創新的爆發期。

”從當下來看,在新經濟中,特別是在AI新能源,電動車這些領域,我們這個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姚洋說:”從長遠的技術來說,像光子芯片、量子計算、還有核聚變,我們都不落後。所以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沒有問題。“

姚洋分析說,短期來看,就是中國現在經濟的恢復不平衡。這個不平衡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個是:產能利用率太低了,我們的產能利用率可能剛過70%,在這種情況下,PPI就上不去。因為產能太大,需求儘管在漲,但是漲幅並沒有特別大。

由此,看到的情況是,企業在生產,銷售額在提高,但是利潤在下降。我們整個企業利潤下降得非常厲害。就是因為PPI它是負的,吞噬了這個企業的利潤。

而在需求端,恢復還是乏力,乏力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房地產掉得太多。房地產至今仍然是同比負增長,環比略微的正增長。”房地產它是個長鏈條的行業,包括基建,也包括室內裝修、家用電器等等。房地產如果能起來會帶動幾乎是所有的行業都起來。鋼筋水泥、家庭裝修材料,裝飾材料、家電全 起來。所以這個房地產是很關鍵的。“姚洋分析說。

另外一個,就是我們汽車的銷量增長還是比較慢的,就是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得非常快,但是它很大一部分是替代了燃油車的銷量。姚洋舉例說,比如說,去年新能源汽車幾乎翻番,但是整個的汽車的銷售是微增長了2%。今年新能源汽車增長——去年是六百多萬輛輛——今年可能再增長個400萬輛,可以達到1000萬輛,就要增長可能60%。但是很大一部分仍然是替代燃油車的。所以汽車銷售也不是很火。姚洋建議,從政策層面說,比方說,減少限購,甚至取消限購;在購置附加稅方面,是不是能夠短期減免一段時間,讓我們的汽車銷量能夠恢復起來。

這是市場看到的短期里,經濟恢復還沒有非常穩定的兩個重要原因。但,這些表現都還談不上通縮,因為CPI還是正的。從長遠來看,瑕不掩瑜,並不會影響中國經濟中長期的向好發展。

談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最重要的是冒險精神

在姚洋最新的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如何提振民營經濟信心的問題,也提到了中國的企業家精神。那在姚洋眼中,企業家精神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

姚洋給出的答案很直接——企業家精神最重要的是冒險精神。

在姚洋看來,企業家就是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把自己的聲譽放在桌面上,賭上去。”你賭對了,成功了,就成為偉大的企業家;賭錯了,你的聲譽沒了,錢也沒了,身敗名裂。這是企業家最重要的特性。“

因為企業家這樣的特性,姚洋認為,如果我們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就得要容忍企業家的這種失敗,要有一個寬鬆的環境,讓企業家精神長出來。

談驅動力:

中國下一輪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技術驅動

在最新的採訪中,姚洋提出——中國下一輪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技術驅動。對此,姚洋說。到了這個時間點上,個以外延式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主要就是2010年之前,都在擴張規模,這個階段已經結束了。“過去這十年,我們都在轉型,就是向高質量發展。”姚洋說,高質量發展就是技術推動的發展,這是發展階段使然。

另一方面,姚洋認為,中國經濟厚積薄發。到了今天,創新的能力,還有支援創新的市場都已經非常的雄厚了。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可以用創新來引領整個經濟發展。這是他覺得我們已經到了創新階段兩個重要理由。

“我們以前出口導向的模式做的主要是比較低端的出口,以後出口的科技含量要提高,要依託技術形成的新產業。”姚洋說,這個軌道的轉換已經在進行了。最明顯的就是新能源領域,我們的優勢已經很明顯了,一些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甚至打進了德國市場,這是革命性的變化。“所以,我覺得我們的經濟本身沒有問題,還有很大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