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騎行來記錄新手第一款變速自行車的細節
秋季,個人覺得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和最適合自由騎行的季節。恰巧收穫了第一款變速自行車,來從細節上聊一下騎行的過程和對變速自行車重點部分的關注。
車型選擇:對比普通自行車來說,選擇變速自行車除了樣子更酷炫之外,其速度感和變速省力是重點關注的一個點。
第一款變速車屬於隨緣獲得的,並沒有花錢,所以回頭看的時候還是覺得非常的不錯。其前齒盤配備了三速設置。通過左車把處的變速檔進行控制。
其中1檔最省力,腳踏頻率高而力度較小適合爬坡騎行。而3檔前齒盤最大腳蹬感到費力,更適合平路或下坡時候使用。習慣2擋腳蹬,既省力,而且頻率不是那麼的高。
後齒盤支援7速設置,通過右車把進行調節。
左右車把都有控制值使得騎行中對比普通自行車有了新的感覺,會在新鮮騎行過程中頻繁變速的衝動。正常情況下,2-4檔,2-5檔和2-6檔能應付絕大多數路況,不發力的話速度範圍在每小時15公里到每小時22公里之間。
刹車製動系統方面,碟刹前後兩個製動夾器,原理為刹車片作用在刹車碟片上。優勢在於刹車效果好,遠離地面不受潮濕影響。其中碟刹還分機械碟刹(鋼絲)和液壓碟刹(刹車油)。
為了安全並且避免前空翻的現象發生,一般左手控制的後刹常使用,前刹在後刹降速後再使用能起到更有效的製動效果。
對比普通的自行車,首次騎行變速自行車會延續習慣將重心都放到座椅上,會讓屁股承受過多的壓力而感到不舒服。
經常騎行後,建議改變習慣避免因為久坐而導致的不適。
減震方面,彈簧前叉耐油水腐蝕,溫度變化影響不大。但是阻尼大,結果比較簡單。有條件的可以選擇有後減震的車,有軟尾減震器的會讓騎行的人體驗感更好。
擋泥板的選擇看使用的環境,在城市里無雨的情況下,一般沒什麼作用。
後擋泥板及座椅的高度調節看個人的習慣,我習慣將座椅低一點,腳踏實地的控制感更好一點。而且下車的時候更安全,避免因為腳踩的不實而導致晃倒。
腳踏方面,先用著自帶的PVC材質的,後面考慮換一個金屬合金的會更牢固和耐用。
自行車的腳撐耐用就好,在停車休息的時候三點固定就可以將自行車停好了。
輪胎方面,考慮到輪胎寬度增加帶來的抓地力提升和通過輪胎氣壓來調節減震,並對路面帶來的衝擊有應對力,個人偏好喜歡寬的。大而厚實的同時還會有安全感。
在其他配件的選擇上,將會陸續增加車燈、鈴鐺、水壺架和前後反光片等。先整了一個手機固定支架來記錄騎行過程中的視頻記錄。
總結,首款變速自行車從細節來說都還能滿足通勤使用的需要。至於追求更高的速度和更安全的使用體驗,可能後面升級的配件還有很多。當前首次體驗單程5公里騎行的收穫,就是隔得屁股疼。還有就是被其它騎行者給超越了,速度方面還有待提升。或提高自己的騎行耐力和爆發力。
參考別人的個性化配置,變速自行車的升級過程還有待持續進行中。先用好第一款,則對比其他款變速自行車的獨特體驗吧。新人加入騎行行列中,或許還有更多的知識需要學習了。
資料備註:區分兩種車,山地自行車要比其他類型自行車騎起來要更舒適一些。山地自行車的輪胎一般都是比較寬而且齒輪多。而變速自行車更像是一種賽車,它的車輪看起來細又窄,這樣的設計主要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減輕變速自行車本身的質量更有利於人們騎行。
普通自行車無變速裝置,自行車的牙盤和飛輪齒數比是固定的。若想達到較高速度只能靠增加蹬的頻率。變速自行車相比普通自行車增加了一套變速系統,可以調速。當遇到上坡路段,可以調節使騎行更加省力。變速自行車前齒盤越大,後齒盤越小時,腳蹬時越感到費力。前齒盤越小,後齒盤越大時,腳蹬時越感到輕鬆。
普通自行車的車座子較大,坐上去舒服,騎普通車的時候,身體的整個重心是在屁股上。騎車子的時候,用的基本上是小腿的力量。變速自行車的車座很小很細, 如果把屁股全坐上去,騎很短時間就會忍受不了,因為山地車的座子不是用來坐的,而是起一個支撐點的作用, 身體的重心點不是放在屁股上,而是分散在全身。
在自行車分類很多用於日常使用的有:A)公路車,是專門用於公路騎行的運動自行車,車架幾何和零件配置,均為速度而生。B)山地自行車,是一個大的分類,路上最常見的多數為擁有單前避震的普通車。C)旅行自行車,由公路自行車發展而來,適合超遠程自給自足的旅行,能夠負重,有很低的最低檔位,配件選擇方面追求可靠耐用。D)越野公路自行車,由公路自行車發展而來,選用較結實的公路車架和輪子,再安裝上更強的車閘和很寬的車胎,使用山地車腳踏板。越野公路車既可以在公路上實現較高速度,也有一定越野能力。E)摺疊自行車,是短途騎行、通勤、混合騎行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