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兩會|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開放開竅,張燕生對浙江的六個觀察

21世紀經濟報導 見習記者顧婷婷 記者柳寧馨 杭州報導

1月23日,浙江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浙江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出爐。

今年,浙江政府工作報告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製造業集群式、高端化發展等重要內容。

在對製造業高端化升級提出更高要求的當下,浙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面臨什麼樣的問題?高質量的生產性服務業在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針對以上問題,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他從全方位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角度給出了對浙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六大重點關注方向。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

關注全要素生產率

今年,各地兩會中,“新質生產力”成了高頻詞。

在張燕生看來,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北京大學研究顯示,2000年中國的TFP(全要素生產率)占美國TFP的比重是29.7%,而到了2014年,這個比重上升到40.3%。張燕生認為,中國需要靠技術進步來推動下一步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

具體到浙江,數字經濟一直是浙江發展的“金名片”。

據202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986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1%,增速比GDP高4.1個百分點。另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浙江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位居全國首位。

對此,張燕生認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是浙江下一步要做的工作重點,是浙江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

但具體怎麼融合,在實踐中涉及一系列複雜的問題。

“如果數字經濟都停留在雲端,無法進行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如果你的數據僅僅停留在需求側,進入不了供給側,僅僅停留在消費側,進入不了生產側,僅僅是替代效應而沒有形成創造效應,產生貨真價實的效益,那就是形式主義的數字化。”張燕生談到。

“提供數字化服務的企業如果不懂工業、農業、建築業等等,如何融合?對於真正的數字化的衡量標準是看全要素生產率,關注數字化是否帶來了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進步。”

如何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張燕生提到六大重點關注的方向:資源再配置效率、擴大開放、賦能教育、科技創新、深化改革和規模效應。

1、提升資源再配置效率。浙江要加快資源和要素從低生產率的部門和地區向高生產率的部門和地區轉移,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新市民化進程。

2、擴大開放。提升浙江的經濟國際化、產業國際化、城市國際化和人才國際化的對外開放程度。開放開竅,浙江過去40多年在對外開放中發展了市場經濟,未來30年浙江能不能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推動科技創新,繼續“開創新的竅”,推動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繼續“開法治的竅”,推動商品、服務、資源、要素等流動型開放,繼續“開國際化的竅”,這對於推動浙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至關重要。

3、提升人口質量紅利。在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浙江需要正規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並重,兩手抓兩手硬,真正培養出浙江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迫切需要的合格員工。打造初級、中級、高級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體系,滿足不同層次人才需求,提高浙江人力資源的質量是當務之急。

4、推動科技創新。2023年,我國研發投入強度為2.64%,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超過3.3萬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率已經連續7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浙江研發投入強度為3.11%,研發經費投入超過2400億元。浙江要打造科技強省,就要解決基礎研究短板、企業大而不強、科技體制改革、人才和研究型大學、為科技創新融資機制等問題。

5、深化改革。浙江的統一大市場建設,即“5統一”“1破除”( 即通過統一的基礎制度規則、統一聯通的市場設施、統一的要素資源市場、統一的商品服務市場、統一的市場監管以及破除地方保護,來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超大規模市場)怎麼破題落地?其中,要素市場和資源市場改革是攻堅戰。

6、規模效應。浙江構建新發展格局,首先要做好內循環主導這篇大文章,充分用好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增長,這也是浙江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重點。

第二屆全球數貿會現場/顧婷婷攝第二屆全球數貿會現場/顧婷婷攝

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大

“沒有研發服務,怎麼會有研發創新?”張燕生認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傳統製造業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包括製造業的服務化和服務業的製造化。

“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產生的最大需求,就是對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而這恰恰是中國國際競爭力中最薄弱的領域。”張燕生說。

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既包括研發服務、技術服務、設計服務、資訊服務、專業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也包括提升商流、物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等互聯互通效率。其特點是全球性人才密集型行業,對浙江全球性城市體系建設、一流人才和研究型大學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高標準市場體系和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都提出了新要求。

浙江的民營經濟發達,從市場規律看,浙江的生產性服務業需求更大。

據浙江省統計局發佈數據,2023年,浙江省在冊民營企業332.5萬戶,比上年增長7.8%,其中新設民營企業50.7萬戶,增長10.9%。

浙江民營企業在全省經營主體中佔比超九成,民營經濟的發展決定了浙江經濟的質量與成色。

張燕生認為,浙江民營經濟充滿活力,但同時也面臨著產業結構單一、轉型升級難等一系列問題。

“浙江的不同企業處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當這些企業轉型升級面臨缺技術、缺資金、缺品牌、缺渠道、缺人才等一系列困難和短板時, 就需要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商會、共性技術服務平台等組織和機構的幫助和支援。”張燕生說。

浙江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新的一年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還提到重點加強對民營經濟的支援:2024年浙江政府計劃安排省級財政資金1023億元,支援經濟高質量發展,精準落實惠企政策,為市場經營主體減負2500億元以上。

同時,發揮“4+1”專項基金撬動作用,“投早、投小、投科技”,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催生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市場競爭力的高成長企業;

在張燕生看來,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給企業提供現代的高質量的生產性服務業,幫助企業有針對性地解決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

就科技研發而言,張燕生認為浙江需要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科技體系部署。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2023年浙江啟動實施“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以來,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預計達3.15%,首家國家實驗室掛牌運行,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9家,新增自主培養兩院院士3名,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第4位。

今年,浙江將繼續推進高能級科創平台體制機制改革,實施“雙尖雙領+X”重大科技項目400項以上,新增科技領軍企業1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100家等。

“浙江經濟最大的優點是有活力,每個人的創造力都能被激發出來。如何能在科研創新、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領域培育更多一流人才、激發出更多的活力,浙江需要在科創體制改革領域做出探索。”張燕生建議。

(作者:顧婷婷,柳寧馨 編輯:卜羽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