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辦賽”與“營城”相結合,體育賽事為經濟發展增添動能

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培育體育賽事等新的消費增長點。近期,各類體育賽事在多個城市密集舉辦,以賽助旅,以旅興文,推動“體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5月19日,“百里畫廊·不止百里”中國體育彩票杯·2024川滿貫·四川摜牌公開賽(彭州站)開賽,來自全國各地的260支隊伍共520名摜牌選手展開四輪角逐,決出前20名獲獎選手。

本次公開賽積極響應國家體育總局、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活動的通知》,組委會把比賽會場特意設在了彭州“百里畫廊”重要節點寶山旅遊景區,配套活動“摜軍音樂市集”除了為選手送上誠意滿滿的大禮包,更是把彭州糖畫、九尺板鴨、蜀中糖門、萬工堰臘味等當地特色文創和非遺美食融入了賽前領料環節,營造了輕鬆愜意的戶外“摜蛋”野趣,讓參賽者在緊張專注比賽角逐之餘,盡享立體山水彭派之城的魅力,深刻感受彭州文化底蘊。

彭州市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比賽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現了彭州的新風貌新氣象,提升了立體山水彭派之城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向商企精英參賽者展現了彭州誠意滿滿的優質營商環境,推介了蒸蒸日上的彭州產業前景。

火熱賽事,有助於拉動經濟發展,增強城市活力。一組數據能夠有力說明賽事的帶動效應。成都大運會期間,成都住宿業、餐飲業銷售收入分別增長57%、42.3%;在“村BA”等賽事帶動下,2023年貴州台江旅遊綜合收入達84.64億元,同比增長94.66%。對於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而言,大型體育賽事的帶動作用是多方面、多維度的,能給舉辦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賽前、賽中、賽後多個環節發揮賽事的帶動效應,將為城市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專家表示,以賽促旅引客來,面對巨大“流量”,如何讓賽事活動釋放更大效能,將賽事“流量”有效轉化為發展“增量”,是每個城市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以賽營城,讓城市服務賽事需要,讓賽事助力城市發展,更澎湃的發展動能將在城市與賽事的“雙向奔赴”中不斷積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