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鑫科技宋昊:顆粒矽打破多晶矽高耗能形象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趙娜 蘇州報導

“新質生產力”正成為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熱詞。

“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成為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5月21日,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導與蘇州市上市公司協會聯合主辦“21世紀卓越董事會(蘇州站)暨高端智庫看‘新質生產力’——江蘇行”活動。協鑫科技助理副總裁兼證券事務中心總經理宋昊在主旨演講中回顧了光伏行業發展曆程,並分享了光伏在綠色產業浪潮中的重要性。

(現場圖)(現場圖)

近年全球氣候問題挑戰加劇,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推進,光伏產業鏈快速發展,正在發展成為能源供給增量的絕對主力。

根據CPIA和《BP世界能源展望》的數據,全球光伏新增裝機仍將快速增長,在淨零情景下,預計2050年光伏發電佔比達33%。

與此同時,多晶矽發展成為光伏產業的主要技術路線。據此前媒體報導,隨著在東西北三大區域的四大顆粒矽研發與製造基地全部投產,協鑫科技的顆粒矽產能將超過40萬噸。

據粗略估算,從2024年到2040年,全球光伏發電量將迎來20倍以上的增長,從2萬億kWh增長到接近於40萬億kWh,佔比將增至70%左右。顆粒矽作為全球唯一的低碳光伏新技術,其想像空間無有邊界。

宋昊表示,多晶矽行業降本遭遇瓶頸,協鑫科技正在立足第一性原理,解決各環節終極問題。協鑫科技2023年報顯示,公司將堅定走以顆粒矽為代表的低碳核心產品+ 以鈣鈦礦、CCz 等為代表的綠色硬核科技矩陣多輪驅動之路。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瞭解到,協鑫科技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晶矽生產技術上,突破性地採用矽烷流化床法(FBR)生產顆粒矽,矽烷轉化率接近百分之百。

與改良西門子法相比,FBR法具有低能耗、低成本等優勢,生產的顆粒矽產品無需破碎、流動性好,能更好滿足RCz法或CCz法直拉單晶矽工藝。具體來說,顆粒矽的生產綜合能耗較傳統西門子法棒狀矽可降低80%,電單耗已下降至13.8 kWh/kg。

“更高效的生產方式帶來了更低的電耗,那更低的電耗意味著什麼?”宋昊透露,協鑫科技已建成42萬噸顆粒矽產能,每萬噸顆粒矽將為社會貢獻的減碳價值超1.2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