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獲藝術與商業價值雙贏,優酷謝穎:短精劇集跑通商業模式

封面新聞記者 吳雨佳

短精劇集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可以兼得。5月21日,優酷副總裁謝穎在《新生》專家研討會上表示,優酷白夜劇場《新生》叫好叫座,實現了商業模型的良性運轉。據瞭解,除了可觀的會員收入,《新生》在廣告和海外發行等方面也創造了多元化收入。

“《新生》是掙錢的。我聽說,到現在都有廣告客戶下單,為好內容的長尾效應買單。這足以證明,短精劇集的商業模式是能夠形成正向循環的。”謝穎說。

談到短精劇集的模式創新,伴山文化創始人、《新生》製片人鄭林也表示,短精劇集的價值,不僅在於藝術上的成就,更在於能夠在市場上獲得認可。未來將繼續與平台緊密合作,探索更多的商業模式。

作為優酷白夜劇場的首批劇集,《新生》於5月6日在優酷獨播,次日在Netflix上線,是首部Netflix跟播的內地懸疑劇。業內人士分析,此舉意味著中國短精劇集的市場價值獲得了國際流媒體平台的認可。5月11日,《新生》超過霸榜多日的熱門韓劇《眼淚女王》,登頂Netflix榜首。據優酷相關人士透露,近日,北美、日本、新加坡等地的視頻平台也表達了引進《新生》的意願。

除了Netflix,這次押對寶的,還有提前瞄準《新生》的廣告主們。十集的《新生》體量雖小,卻釋放了飽滿的營銷勢能。據瞭解,除了劇內植入、明星口播的傳統形式以外,優酷還鎖定劇情名場面,向客戶開放了多種創新的商業化產品,覆蓋了“劇前+劇中+劇尾”的觀劇全路徑。劇集口碑的走高也快速帶動廣告主“播後追投”,重塑劇集收入結構。

商業價值以外,《新生》的藝術性也獲得了高度評價。在專家研討會上,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表示,《新生》在製作水平上達到了電影的要求,同時實現了類型化的突破,用強假定性的作品去傳遞對現實社會的觀察。他認為,平台積極推進短精劇集的創新,開拓題材和藝術的邊界,對創作者來說是一個正向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