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倡專家用戶雙評審 醫美領域又一行業榜單發佈 成都上榜16人

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

醫美服務正步入生活化、日常化的新階段,消費者對於醫美的關注點逐漸從性價比,變為醫生質量,但醫美市場缺乏專業的醫生參考標準。近兩年,陸續有醫美服務平台開始建設以專業為核心的醫美消費決策體系。

5月24日,美團在上海首次發佈2024“司南醫師榜”,全國16城共136名醫美醫生入選,其中成都入選醫生為16人。入選醫生平均從業年限達到18年,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比例達68%,涵蓋綜合抗衰、美體塑形、皮膚美容、眼鼻部整形等多個細分領域。

相關負責人介紹,榜單由專家用戶雙評審,專業醫學交叉盲評,1000多名醫美用戶打分,平台數據校驗,從五大評審維度出發評出,是平台醫美“雙軌評估”專業化服務體繫在醫生端的首次實踐。

醫生是醫美服務的核心。相關調研數據顯示,用戶選擇醫美機構和醫美項目時,“醫生”始終是最主要的關注點之一;以美團為例,近一年,在平台上有116萬條醫美評價與“醫生”相關,其中,醫生頁面板塊的使用時長可達其他頁面的3倍多。

“網絡上關於醫生資質的信息非常分散,要篩選出有用的內容難度很高,屬於功課做了不少,卻越看越猶豫”“聽說有些醫生技術很好,但沒有公開的評價系統,不確定是否值得信任”……一邊是用戶愈發理性的求美需求,一邊是線上線下信息不對稱、專業醫生與流量網紅醫生的錯位難題,供需之間的巨大缺口對線上線下醫美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來自重慶華美的李任是此次的上榜醫生,整形外科科班出身的他認為,醫生是醫療質量的核心提供人,通過榜單的評選考驗,醫生們有機會把正確的變美理念和醫療的專業性傳遞給更多消費者。來自成都軍大整形外科醫院的趙善軍醫師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媒體渠道給了諸多消費者瞭解醫美的方式,但是信息良莠不齊,在醫生的選擇上,消費者也缺乏參考標準,平台榜單的推出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消費者希望有效選擇醫生的需求。

近年來,醫美市場湧現了眾多新變化。一方面,醫美行業線上化率持續走高,美團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醫美的線上用戶數佔比,高出2022年4.8個百分點;在一線城市,越來越多人將醫美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綜合抗衰、輪廓改善、身體塑形等需求快速增長,以2024年1-4月為例,平台上綜合抗衰類項目的訂單量同比暴漲536%;與此同時,一批註重效率與醫療實力的機構迎來逆勢增長。

總體而言,當醫美行業步入發展新階段,信息透明化、服務標準化和專業化成為醫美消費新趨勢。作為鏈接消費者和機構的平台,也試圖綜合多維標準發佈榜單,為消費者提供消費選擇。

早先,美團在成都發佈了2023“北極星醫美機構榜”,首期共45家專業醫美機構入選。醫美平台新氧也曾發佈綠寶石醫生榜單,推動更多的好醫生走向台前。

業內人士評價,種種跡象表明,堅持專業化的醫療服務,成為醫美行業穿越週期、長期發展的破局方式。平台發揮鏈接供需的能力,做好醫美消費者與專業服務之間的“翻譯器”和“轉化器”,建設一套以專業為核心的醫美消費決策體系,也有望推動醫美行業向高質、合規、穩健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