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

 

寫在前面

時隔兩年,Sony再次更新旗下降噪豆WF-1000X系列產品線,推出了最新一代的真無線藍牙降噪耳機—WF-1000XM5,具體表現如何,話不多說,我們直接來看~

天花板級別的降噪體驗

作為Sony降噪豆大家最關心的應該就是降噪表現,我們先來談這個功能的升級。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為什麼我們需要降噪耳機?首先從健康的角度來講,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外出通勤途中,我們處於嘈雜的環境中,由於人的聽覺有掩蔽效應,在一個比較吵的環境裡面,比如噪聲環境是70分貝,那至少要將音樂放到75分貝或者80分貝時,才能壓過噪聲。如果周圍環境的噪音只有30分貝,那麼45分貝的音樂就可以聽得很清楚,當週圍很吵的時候,我們為了聽清楚音樂的細節會不自覺的將手機音量調得更大,長時間使用高分貝音量聽音樂,容易造成聽力下降甚至出現耳鳴、耳聾的症狀,而這種對於聽力的損傷是不可逆的。

現在很多TWS耳機APP內置的個性EQ讓你測試聽到的聲音也是這個道理,有些人聽力損傷造成高頻或者中頻某些缺失,通過提高EQ值來強化從而讓你聽到,所以長時間通勤的朋友從健康的角度也強烈推薦選購降噪耳機,對於耳機使用時的音量控制,Sony在手機內置APP里有當前音壓實時顯示,同時會有世衛組織關於健康聆聽指標對比和最近聽歌的音壓階段統計,方便自己控制耳機的音量大小從而保護聽力。

其次有的時候,我們需要一些獨處的空間來思考或者完成工作,這時候帶上降噪耳機,隔絕掉環境中的大部分噪音,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說回SonyWF-1000XM5的降噪,先講參數,相比前代的四麥克風+單芯片的配置組合,今年的M5從配置上提升還是非常大的,它採用了六麥克風+雙芯片的降噪配置組合,雙耳各配置3個麥克風可以更為精準的捕捉環境噪音,提升低頻的降噪表現;新一代HD降噪處理器QN2e+全新集成處理器V2的組合,V2處理器接收耳機6枚麥克風蒐集的信息,並進行分析處理,再通過HD降噪處理器QN2e進行算法優化,進而得出反向聲波,相比之前擁有更強的降噪運算能力,應對室外場景下複雜噪音環境更加得心應手。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實際生活中的的降噪體驗,通勤過程中公交/地鐵上開啟降噪模式基本上可以屏蔽掉大部分中低頻噪音,比如車輪和地面摩擦的聲音,而一些高頻的人聲,遠處的人聲基本聽不到,鄰座的談話聲則是以一種非常低的音量傳到耳朵裡,開啟音樂基本聽不到了,外界噪音過濾後,你就能以一個較低的音量聽音樂了,減少音量過大對耳朵的傷害;

WF-1000XM5的室外降噪場景還有一點印象比較深,因為我有晚上散步的習慣,這個時間基本上是晚高峰時間,各種汽車喇叭聲音、輪胎摩擦地面的聲音、人的吵鬧聲,還有各種信號干擾影響,這些因素都特別考驗耳機的降噪性能,M5開啟降噪功能後,整體的外界噪音基本上能被處理掉90%以上,耳朵裡變得安靜了很多,高頻的人聲和汽車喇叭聲音會以很小的聲音傳入耳中,這其中V2+QN2e兩顆芯片功不可沒,降噪信息的接收處理能力非常強悍,之前用的一款千元級真無線降噪耳機,它在室外街頭場景的降噪效果一般,基本上只能過濾60%噪音;同時體驗中開啟降噪過程中沒有明顯的耳壓不適感,長時間佩戴也能保持舒適度,這點對於降噪耳機很重要。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說到室內場景降噪情況,就不得不提在上一代降噪豆就沿用的聚氨酯+矽膠材質的耳塞套,它是Sony有線耳塞上常用的哥倫比亞套的升級版,簡稱超級哥套,屬於Sony自家專利獨享了,聚氨酯材質也就是睡眠耳塞上常用的材料,它可以提高耳機的被動降噪能力,特別是對於高頻噪音的隔絕效果,這也是M5在室外場景降噪一騎絕塵的重要原因,主動+被動雙管齊下,這裏要提一下耳塞套,是因為經過我在室內場景下的體驗,一般辦公室(當然了,如果你所在辦公室人多比較吵另說)不開降噪+播放音樂就已經能夠屏蔽大部分室內噪音了,這個場景下關閉降噪還能顯著提高耳機續航時間,一舉兩得,想要在一段時間內專注地工作,戴上耳機,打開聽著音樂,幫助我們以一個更高的效率完成工作。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SonyWF-1000XM5這一代的提升還有環境音模式,也就是常說的通透模式,相比前代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其實衡量一款降噪耳機通透模式好壞很簡單,開啟通透模式後越接近不戴耳機聽到的環境音就越好,M5在開啟20級環境音模式下,實際聽感很接近自然模式了,已經沒有前代濃重的錄音機底噪音了,但是因為耳塞套材質的原因還是會有一點悶悶的感覺,通透模式下不明顯,但是摘下耳機會有比較明顯的感知。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最後降噪方面值得一說的是在WF-1000XM5上外觀上的變化對於降噪使用的影響,外饋麥克風相比前代變為密度網包裹,再配合全新的腔體結構設計可以在使用過程中減少風噪對於降噪的干擾,從而帶來更好的降噪體驗。

作為SonyWF-1000XM5大家都關心的最大賣點降噪功能,簡單小結,依舊是天花板級別的降噪體驗,相比前代提高了中低頻的降噪精準度,主動+被動雙重降噪,高頻的降噪控製表現優秀,適用場景更加廣泛,如果你是Android手機,想要最極致的降噪體驗,那麼,選它準沒錯~

好聽耐聽的聲音體驗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聲音素質方面,那就要說Sony對於音質提升的三板斧了,首先是全新設計的8.4mm大尺寸驅動單元,採用圓頂+邊緣多材質組合設計,這樣能夠應對不同頻段聲音振動的特徵,保證更好的聲音細節,提高整體的聲場表現;其次是SonyWF-1000XM5的QN2e+V2雙芯片DSEE Extreme™ 數字聲音增強引擎,帶來更專業的聲音信號處理能力,優化音頻品質,增強補弱,保證更好的聲音複現;最後是藍牙5.3和LDAC高碼率傳輸技術的加持,這樣在硬件+調教+傳輸三個階段都做到了頂級配置,聲音體驗如何,下面就具體聊聊~

具體的聲音表現,先說結論,音質表現依舊是真無線耳機第一梯隊的水平,具體的聽感那就看個人聽音風格的喜好了。

整體的風格還是偏向於老Walkman磁帶機那種偏流行向的調音,基本上適合目前大多數使用群體,比較討喜。首先,低頻的量給的到位,下潛深度在藍牙耳機裡面也夠,有彈性,低頻到位後,聲音的層次質感有了,細節豐富起來了,整個音樂的氛圍感也有了,而且低頻方面也不像有些耳機聽的時間長轟頭,低頻其實最好做,難的點在於量的控制和質感的把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低端耳機第一聽感很好,動詞打次很有感覺但是時間長了感覺有點麻木的感覺;中頻方面,個人感覺相比M4聲場開闊了很多,聽女聲乾淨通透,人聲也更近,比如聽葉炫清的《從前慢》,女聲的穿透力很足,聲音的空靈中帶著略微沙啞,感覺她就在你耳邊喃喃細語;高頻方面也是市面上真無線藍牙耳機的普遍弱項,M5表現不錯,調教得自然不刺耳,有一定的明亮度,聽起來也不悶。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聲音方面還有Sony的特色功能—360 Reality Audio(360臨場音效),通過「Headphones」APP開啟,能夠進一步提高聽音的沉浸度,它主要有兩方面的支援,第一點在APP內根據提示掃瞄佩戴者的耳朵形狀,來搭配適合的算法,第二點配合Sony自家的「Sony精選Hi-Res音樂」APP,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的加持,不同的是今年的WF-1000XM5增加了對頭部追蹤的支援。

實際體驗M5也是支援Android 13 上新增的空間音頻和頭部追蹤的,需要在「Headphones」APP和手機內置系統設置好,看來Sony和手機廠商的系統API接口都是開放的,想要體驗的話可以搜支援APP的空間音頻的音樂也可以支援M5,實際感覺是隨著頭部左右轉動,左右耳聽到的聲音會有所側重,有一定的臨場感,大編製樂器的音樂你可以聽出不同樂器的方位,以及人聲的遠近,還是非常震撼的,感興趣的可以嚐試一下,只是目前空間音頻音樂有點少,大多需要付費,看個人選擇了。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最後SonyWF-1000XM5音質小結,聲場比前代開闊,有著豐富的聲音層次感,人聲和背景聲分離度比較高,音樂的氛圍感營造的非常不錯,有種聲臨其境的感覺,調音風格上更偏向於人聲,適合日常流行風格的音樂,有這方面聽音喜好的朋友可以重點關注一下。

更成熟的外觀設計

聊完SonyWF-1000XM5最重要的降噪和聲音兩個版塊,下面看看開箱和外觀設計方面~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包裝盒依舊是Sony在上代延續的環保材料,全部採用竹子/甘蔗等材料製成,整個包裝不含塑料,充電盒與耳機也採用了可循環利用的塑料材質,合理的降低資源浪費,保護環境。另外如果你是7.27-10.8購買的耳機,在外包裝的開封處會有個二維碼,先用微信掃一掃領取半年延保,不然撕開後碼就掃不了~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配件方面還是老幾樣,耳機本體、數據線、耳塞套、說明書、保修卡,相比前代不同的是這次增加了SS號耳塞套,對於小耳道群體友好,加上耳機自帶的M號一共有四套耳塞套,基本上能夠適應大多數人群。另外需要注意,習慣用酒精濕巾擦拭耳機的建議改用濕布清潔,聚氨酯耳塞套最怕酒精了,長時間使用會出現開裂的情況。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外觀上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都變小了,也變輕了,充電盒體積縮小了15%,整體重量降到了49.2g,耳機體積縮小25%,重量從7.9g降到了5.8g,佩戴舒適度明顯提高。這一代的充電盒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增加了一枚配對按鍵,再也不用像森海一樣配對新設備需要“一休哥式”雙指長按觸控區了。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充電盒表面是磨砂質地,鉑金配色相比黑色日常使用也不容易沾染指紋/油漬,質感也好上不少。蓋子開合阻尼還不錯,合蓋也比較乾脆,打開盒子,耳機和充電盒之間的曠量比較大,而且耳機凸出部分也比較大,這樣耳機拿取很方便~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耳機除了體積縮小了,結構上相比前代採用一體式設計方案,觸控區是和充電盒一樣的磨砂材質,其他部分亮面設計,內側是金屬觸點、紅外傳感器、左右耳標誌,如果用過上一代對比之後你會發現外觀方面M5耳機部分的設計更加內斂精緻了,內外側麥克風接口、傳感器孔都縮小,並給予裝飾優化,整體設計語言上更加圓潤,外形更接近於豆子形狀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桌面有一定的傾斜角度,有概率會滾動所以摘下耳機後注意收納的問題。

日常體驗

佩戴舒服度提高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講到SonyWF-1000XM5的佩戴體驗那就要重點講下這次耳塞套的升級,材質雖然還是聚氨酯+矽膠的組合材質,相較於上代沒有明顯變化,但是通過對比會發現M5的耳塞套相比前代表面更加細膩,也就是聚氨酯材質密度更高,更細膩了,實際感受回彈速度也變慢了;外形方面,耳塞套末端也做了收口設計,這樣塞進耳朵時相對順滑一些;防塵設計由耳機導管變為耳塞套末端增加防塵網,整體質感也更加精緻了。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入耳式藍牙耳機的佩戴舒適度對比,半入耳>杆狀入耳>豆狀入耳,這應該是共識了,入耳式耳機能夠固定在耳朵主要有三個支撐點,分別是耳道、耳屏、對耳屏,而半入耳之所以舒服是因為去掉了對舒適度影響最大的耳道支撐,而這樣帶來了佩戴穩固性的問題,所以半入耳往往也不適合做劇烈運動;而杆狀外形的耳機要好於豆狀主要因為伸出的杆狀結構將重心移至音頻單元位置,也就是三個支撐點的中心位置,自然長時間佩戴舒適度高一些;如果留意一下市面上的真無線耳機形態,你會發現傳統音頻廠商出的真無線耳機往往都是豆狀,他們產品設計的思路往往是音質為先,大一點的、音質好的聲音單元所占體積也較大,再加上一些元器件往往就做成豆狀了,豆狀耳機的佩戴重心偏離三個支撐點較遠,也就出現了各個支撐點受力不均勻佩戴時間長出現疼痛的情況。

講完佩戴結構原理,那麼我們再來看SonyWF-1000XM5的實際佩戴體驗,上面講過這一代的耳塞套末端做了收口處理,這樣在戴的時候就像螺絲一樣進入耳道,聚氨酯材質密度更高,佩戴後貼合度也更好,長時間佩戴後對於耳道的壓力變小了,沒有之前用M4時出現耳道疼的情況;同時耳機體積變小整體重心向內收到接近耳廓,三個支撐點受力相對均勻一些,我個人的情況是M號耳塞套連續佩戴一個半小時基本上沒有問題,超過後對耳屏位置會有點痛,所以以我個人耳朵的情況佩戴M5後受力最大點是對耳屏位置,不過換了小一號S號會緩解很多,但是相對應的降噪對高頻的控制會弱一些,看個人取捨了,目前在我用過的豆狀耳塞里體驗最好的還是Sony去年發佈的LinkBuds S,現成的模板沒抄可能是產品功能的取捨了。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最後是很多降噪耳機都有共鳴腔問題,M5也不例外,但是不算嚴重,共鳴腔就是你用雙耳摀住的感覺,就是悶悶的感覺,加上M5的耳塞套設計,相對多了點,落到佩戴時的感受就是耳機打開降噪不播放音樂會有概率聽到類似心跳共振現象,走路時會有腳步聲,但是打開音樂就沒了,影響大小看個人的敏感度了。

交互多樣,按需開啟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SonyWF-1000XM5的操作交互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觸控區手動操作,觸控區面積大,操作準確度高,常用的有切換降噪/環境音模式、播放控制、快速功能(Quick Access),前兩項不必多說,Quick Access是Sony和第三方軟件廠商合作,可以設置操作耳機快速打開相關功能,比如喜馬拉雅聽書、騰訊小微語音助手等,比較好用的是QQ音樂,戴上耳機,不用操作手機,直接雙擊耳機就可以打開QQ音樂指定歌單,軟件里還可以設置不同的歌單,操作還是挺順滑的。當然了操作問題也是有的,觸控區域面積大有好也有壞,有時候佩戴過程中調整耳機會出現誤觸的情況。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然後就是軟件層面的無感交互,這次Sony給的量很足,基本上能想到的都給了,大家可以按需開啟。智能免摘、佩戴感應關機、自適應降噪、還有這次新增加的頭部動作,佩戴耳機時有電話來了,不方便用手接聽,可以點頭接聽/搖頭拒接。我比較喜歡的是AI自適應聲音控制,開啟之後,設備會讀取用戶位置信息並進行智能分類,識別用戶常用環境,識別通勤還是宅家,自動配備降噪方案,還可以通過AI不斷學習,如果你經常停留再一個位置,「 Headphones 」軟件會提醒你要不要把這個位置標記,以後到了這個位置就自動開啟降噪方案,比如在家裡,不需要開降噪,保持關閉,更好享受音樂,真正實現了無感式降噪體驗。

充電多樣&續航夠用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續航方面,雖然這一次充電盒與耳機都變小了,但是續航方面還保持了和上一代一致的水平,耳機8H+充電盒16H一共24小時的續航時間,如果使用中關閉降噪,耳機續航可以達到12小時,實際體驗,滿電100%,聽到耳機賸餘50%放進充電盒,充滿耳機,充電盒從100%掉到了76%,基本上接近官方差不多的續航時間,體驗中發現開啟LDAC+降噪掉電會比較快,關閉降噪會好很多。

SonyWF-1000XM5藍牙降噪耳機深度體驗_新浪眾測

 

充電方面,依舊支援有線/Qi協議無線充電兩種方式,上一代的快充也有所提升,充電3分鐘可以使用一個小時,基本上SonyWF-1000XM5的續航和充電兩方面做的相對比較均衡了,日常使用沒什麼影響體驗的大問題。

總結

經過以上體驗相信大家對於SonyWF-1000XM5的整體表現已經有了詳細瞭解,作為音頻市場的佼佼者,Sony一直在探索更極致的聽音降噪體驗,WF-1000XM5在降噪、音質、佩戴舒適度等多個維度相較於前代有了全面的提升,整體表現依舊是真無線藍牙降噪耳機天花板的存在,Android手機用戶想要極致的降噪體驗,那麼買它準沒錯~具體到個人的佩戴使用還是建議大家有條件去實體店試戴/試聽一下,畢竟耳機這類產品,每個人的耳道結構不同,實際體驗會有些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