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降噪還是開放式?入手倍思開放耳機後想說

 

主動降噪還是開放式?入手倍思開放耳機後想說 _新浪眾測

無線耳機現在已經是出行的標配了,但從23年底開始,不少廠家都將目標集中在了佩戴更為舒適的開放式耳機上,相比起來,無論是入耳式還是開放式都有自己的受眾人群,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選購就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來自倍思 Eli Sport 1 開放式藍牙耳機。

主動降噪還是開放式?入手倍思開放耳機後想說 _新浪眾測

沒錯,就是大家熟悉的那個做氮化镓充電器、智能手機配件的倍思,仔細看了一下倍思其實介入音頻這個賽道也有年頭了,雖然並不是傳統的音頻大廠,但倍思對音頻的研發也一直在繼續,在整個音頻圈也慢慢打出了自己的名氣。

主動降噪還是開放式?入手倍思開放耳機後想說 _新浪眾測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角:倍思 Eli Sport 1 開放式藍牙耳機,透明的收納盒其實蠻有自己的思考,但尺寸上比入耳式降噪耳機的收納盒大一些(畢竟耳機本體也更大),鵝卵石的設計思路顏值還是可以的,只是木頭認為如果收納盒能加入目前的無線充電會更好為手上的華為Pura 70 Pro+跟榮耀Magic 6 Pro都支援無線反向充電,這樣補能更方便)。

主動降噪還是開放式?入手倍思開放耳機後想說 _新浪眾測

也許是考慮到沒有無線充電的問題,倍思 Eli Sport 1 開放式藍牙耳機收納盒支援快充,這點是比較好的,值得注意的是兩個耳機充滿電能實現7.5小時的續航,我是上下班的時候用,大概每天2小時左右,搭配上充電盒一週其實問題不大。

主動降噪還是開放式?入手倍思開放耳機後想說 _新浪眾測

我選的是綠色的配色,夜裡是會有螢光效果,這個對於下班後去運動的人比較友好,醒目。

主動降噪還是開放式?入手倍思開放耳機後想說 _新浪眾測

但如果是熟悉了傳統的入耳式耳機,再上手倍思 Eli Sport 1 開放式藍牙耳機的話直觀上就會有“大了不少”的感覺,但其實重量還好,在外觀的設計上為了佩戴的舒適,耳掛是矽膠的。

主動降噪還是開放式?入手倍思開放耳機後想說 _新浪眾測

尾部有兩個用於平衡配重塊,其實在打開配件盒之後你還能發現它實際上能配合上掛繩實現頸掛的功能,在健身房需要短暫摘下耳機的時候就不用到處去找收納盒了,這個設計很細節。

主動降噪還是開放式?入手倍思開放耳機後想說 _新浪眾測

其實大家目前對於選購到底是入耳的主動降噪還是像倍思 Eli Sport 1 開放式藍牙耳機,或者說想入手開放式耳機但又擔心體驗不好的話這裏分享一下實際的體驗。

主動降噪還是開放式?入手倍思開放耳機後想說 _新浪眾測

首先就是佩戴好兩枚耳機之後會發現其實針對聲音的傳說倍思是專門進行過優化的,這就讓他相比起“完全沒有降噪”的開放式耳機有根本上的區別。

主動降噪還是開放式?入手倍思開放耳機後想說 _新浪眾測

但因為開放式的設計,他又不會有入耳式的閉塞感,還能在日常上下班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又有不錯收集外界聲音的效果,而且長期佩戴也不會有耳朵發熱這樣的體驗。

主動降噪還是開放式?入手倍思開放耳機後想說 _新浪眾測

在倍思 Eli Sport 1 兩枚耳機的內外兩側是有專門的麥克風,起到拾音以及通話降噪作用,而且兩個耳機的外側均支援觸控,平時接打電話,播放音樂的操作也跟目前大部分無線耳機相同。

主動降噪還是開放式?入手倍思開放耳機後想說 _新浪眾測

開放式耳機相比起入耳式的耳機的尺寸是更大一些的,所以在倍思 Eli Sport 1 開放式藍牙耳機內部用的是16.2mm的動圈喇叭,而且倍思的音頻團隊還單獨對低頻進行了強化,實際上對比下來音質是格外的好,當然如果想根據不同的環境設定音效,下載倍思自家的APP就能完成設置,挺方便的。

主動降噪還是開放式?入手倍思開放耳機後想說 _新浪眾測

最後來個總結,無線耳機目前幾乎是大家無論是出行、學習、工作都會考慮入手的,但在主動降噪耳機普及的這些年,很多人也在考慮是否在開放式耳機上也能有不錯的表現,去年底開始已經不少廠家開啟了開放式耳機的探索,在我看來倍思 Eli Sport 1 開放式藍牙耳機就是一個挺不錯的選擇,而且目前恰逢618年中大促期間,想入手的可以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