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年底危險?AI軟件有機會成下個拚多多?對話朱嘯虎,給出最新解答 | WeTalk

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

在中國創投行業,“週期論”一直是被高頻提及的話題。

近日,在與新浪科技《WeTalk》對話中,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表示,“當前,中國正在進入一個以10年為單位的長週期中,而在以前,週期的單位是2~3年。”

朱嘯虎指出,在週期變長的情況下,生成式AI、PC/移動互聯網以及平價消費等領域,仍會出現新的機會點。而對於中國企業和中國消費者而言,都要追求性價比,“就像拚多多一樣地給消費者創造極致性價比”。

此外,他還分享了自己對於AI投資、英偉達的理解。他預判,預計到今年年底,如果OpeanAI的GPT-5.0模型沒能發佈,或者能力未達到有效提升,英偉達全球第一的市值可能“就完蛋了”。

以下是《WeTalk》欄目整理的與朱嘯虎對話要點,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略有修改。

“中國現在一些AI創新,要比美國領先”

新浪科技:您不投AI大模型公司,但會投AI應用,現在有開始看項目嗎?最近流行一個說法是做To B軟件的都不賺錢,軟件企業都很慘,但AI投資To B又快於To C,你怎麼看?

朱嘯虎:第一,中國企業和中國消費者一樣,都要追求性價比。我覺得中國最大問題是程序員太多了,全世界3000萬,中國有700萬,而且中國700萬程序員工作特別努力,工作量都是別人的2-3倍以上。

第二,實際上中國軟件企業並不慘,大家就是忽視了彙率。中國的軟件行業如果把兩三億人民幣的收入,比作兩三億美金的收入,中國軟件企業不比美國差的。中國只是因為人力成本便宜,國內生產服務業問題就是彙率。 

我認為,AI以後可能還是有機會,因為AI可以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再升一個數量級,這個時候客戶就非常願意付錢。我就用AI賦能的軟件,可能比傳統軟件要在中國更有機會點,就像拚多多一樣地給消費者創造極致性價比。然後AI軟件同樣給企業客戶創造極致性價比,這個時候客戶很願意付錢。

新浪科技:你現在有跟矽谷的團隊開AI會議嗎?之前有傳中國投資人已經不參與會議了?

朱嘯虎:開會的,但是以前專門有開一個關於AI對中國創新的會,現在我們還是,但更多的是我們和美國人講,我們在中國的AI應用上有哪些創新。中國現在的一些AI創新,其實要比美國領先的,第一是數據多,第二是很多時候現在AI達不到100%的準確,在很細分領域可能是60%左右,最好可能80%多,剩下的工作基本是需要人工補齊的,但是需要人工補齊這塊,中國肯定是有優勢的。

“年底GPT-5.0達不到預期,英偉達市值就完蛋了”

新浪科技:你怎麼看英偉達的?他也是AI的底層,現在市值已經全球第一了。

朱嘯虎:就看Scaling Law(規模法則)有沒有效果,如果Scaling Law無效了,它的股價就會跌得一塌糊塗。要看到今年底,OpeanAI能不能發佈GPT-5.0,如果是10萬-20萬張GPU堆算力砸下去,還見不到(GPT)智能能力提升,那英偉達他就完蛋了。

當然,黃教主(黃仁勳)確實很會銷售,他搞了一個主權AI,想讓每個國家都要去買自己的AI芯片。所以他會創造概念去銷售,今年的股價應該是能撐得住的,但是如果到年底GPT-5.0還做不出來,大家懷疑,就開始危險了。

新浪科技:前兩天蘋果提出了一個Apple Intelligence,也可以理解為端側AI,你怎麼看這個事情?

朱嘯虎:蘋果的發佈會非常有意思,它至少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最重要的是用戶體驗,而不是技術。你看iPad 新增的那個計算器,你說有啥技術?其實沒啥技術,但是用戶體驗特別好。而且蘋果重新定義了入口問題,今天它也可以使用OpenAI的GPT了,但他不給GPT導用戶,說明蘋果的用戶信息不給OpenAI,只統一調接口去訪問這個服務就行了,很和諧。

第二,蘋果可以隨時切掉OpenAI的服務。之前Google為進入蘋果生態,每年給蘋果支付100多億美金,今天蘋果和OpenAI雙方是免費的,如果Google的Gemini追上來了,然後再給蘋果支付100億美金,iPhone肯定也會用。所以,最終還是入口為王,而且蘋果自己也在做大模型,如果一直沒有GPT-5.0,蘋果大模型性能上來後,可能就用自己的GPT了。

“大部分被AI取代的人,是因為上班摸魚太多了”

新浪科技:如果給想進入AI領域的投資者提一些建議,你會說什麼?

朱嘯虎:你能不能給你的用戶創造一個數量級以上的價值,讓你的用戶對這樣的產品尖叫“哇”,這樣的極致效果。

新浪科技:還會有這樣的產品嗎?

朱嘯虎:很多,你需要聚焦到一個垂直行業,在這個行業裡面生根,真正懂你的客戶,知道他們要什麼東西。而且知道什麼事情是今天AI能做的,或者你加20%的人都能夠補齊的。

新浪科技:對個人有什麼建議呢?我們正在經曆長週期,而且大家對AI的發展也比較焦慮,它什麼都能做!

朱嘯虎:AI肯定不可能100%取代人類,我覺得達到80%已經很了不起了,在很多細分領域,很多大模型還只能達到50%左右。你只要把你工作效率變得很高,你的表現不要比下面一半的人差,就可以了。

大部分人為什麼被取代,完全是因為上班摸魚太多,沒有用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