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謀綠色未來 成都市植物園與合作夥伴共啟秦嶺科考之旅

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

日前,成都市植物園攜手重慶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學者們,共同踏上了赴秦嶺國家植物園的科考之旅。此次旅程不僅是促進秦嶺地區植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開發利用的聯合考察之旅,更是加強成都市植物園與秦嶺國家植物園及相關科研院校交流合作、共謀綠色未來的重要契機。

6月17日,四方代表彙聚秦嶺國家植物園科研中心,一場富有成果的座談會在此召開。秦嶺國家植物園科研中心主任朱琳與成都市植物園副書記李方文分別就各自植物園的基本情況、國家植物園創建工作的最新進展進行了交流。重慶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院長艾麗皎介紹了成渝兩方在推動成渝經濟圈的建設背景下,建立了川渝鄉土植物種質創新及利用重慶重點實驗室,並介紹了實驗室的重點任務及發展部署,同時表示願以重點實驗室為平台,聚合各方力量,共同推動鄉土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創新及利用工作,為城市生物多樣性添磚加瓦。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風景園林藝術學院張慶雨副教授與羅建讓副教授分享了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的前沿理念與成功案例,激發了與會者的廣泛興趣與深入討論。

四方一致認為,植物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應如琴瑟和鳴,相輔相成。可持續的開發利用模式是對自然資源最好的保護策略,並在此基礎上達成了深化合作的共識。秦嶺國家植物園馬安平園長更是對四方的合作表達了熱切期待,通過商定四方達成一致意見,將推動形成長期有效的多方合作機制,每年組織聯合考察,以促進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和相關科研機構及院校的深入合作。

座談會後,朱琳主任帶領考察團,深入遷地保育區、科普館和標本館,親身感受秦嶺國家植物園在植物保育、科普教育及遊客服務等方面的開展情況。

6月18日,考察活動持續升溫,秦嶺國家植物園科研中心副主任蘇齊珍與樊衛東帶領各方參觀秦巴園及就地保護區的秦嶺大峽穀,近距離觀察秦嶺地區獨特的原生植物群落。考察團成員對峽穀內豐富的物種多樣性讚不絕口,並對這些原生植物在城市綠化中的應用潛力展開了熱烈討論。

通過兩天的交流與考察,各機構間大大加深了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在隨後的兩天中,考察隊還將前往通天河自然保護區開展聯合考察,繼續加強各方科技人員之間的交流與理解,為未來跨區域合作、共同應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挑戰奠定堅實基礎。

在為期兩天的緊密合作與深度交流中,“開發是最好的保護”這一理念貫穿始終。秦嶺國家植物園科研中心主任朱琳在總結會談成果時提出的這一深刻見解,不僅凝聚了四方機構對植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共識,更成為了指導未來合作實踐的準則和指南。通過將科學研究、生態保護與地方發展緊密結合,各方攜手繪製出一幅既尊重自然又惠及民生的綠色發展藍圖。此次聯合科考與交流活動,不僅是對秦嶺生物多樣性的致敬,更是對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的一次積極探索,預示著在保護與開發並行的道路上,中國的科研與自然保護工作將迎來更多創新與合作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