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哥”,李農們喊你收李子了!

“這兒是在收李子嗎?”6月下旬,在成都簡陽賈家鎮一個由汽修廠改建的倉庫門口,一名當地農戶滿懷期待地問。他騎著摩托車趕來,車兩側掛著的竹筐內,裝滿了當天早上剛剛從自家果樹摘下的新鮮李子。

“收!我們從早到晚,不限量收,只要品質過關,隨時拉過來就行了。”說話的是“李子哥”劉照東,土生土長的簡陽90後。最近幾年,每到李子成熟的季節,他都會掛出“不限量收購”的紅色橫幅,對老鄉們的李子“應收盡收”。這讓“李子哥”在當地小有名氣,不少村民帶著自家種的李子慕名而來,除去少數品質不過關的情況,大多數農戶都會帶著現金滿意而歸。

▲劉照東定製的橫幅“全天不限量收購青脆李、脫骨李”。 彭浩▕攝▲劉照東定製的橫幅“全天不限量收購青脆李、脫骨李”。 彭浩▕攝

去年,有媒體還因此專門採訪劉照東,“視頻畫面露出了我的橫幅,結果我的電話很快被打爆了,全國各地的農戶都喊我去收李子”。

眼下,李子又熟了,劉照東的倉庫里,幾十名當地村民變身產業工人,忙前忙後。揀選、打包、裝箱、封裝……一箱箱的簡陽脆李即將從這裏出發,搭上電商的快車,擺上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

“不用愁”的心願

6月,四川李子先後進入成熟期,青脆李、桃花李、脫骨李……脫骨李作為簡陽市特色農產品之一,當地農戶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種植,劉照東也從小吃著家裡的李子長大。在他記憶中,李子的銷路一直是最讓家裡人頭痛的事情。

▲李,是中國最古老的果樹品種之一。投桃報李、瓜田李下……李子是文學界的“頂流”,近年來卻在水果市場中顯得有些落寞。彭浩▕攝

農村出身的劉照東早早就進入社會摸爬滾打,每年李子到了成熟季節,賣李子就是他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印象最深的一次,挑了兩筐李子去市場上賣,因為沒有固定攤位,被不停地趕來趕去。”劉照東說,他那時還很瘦弱,一根扁擔左右兩邊各擔著五十來斤李子,懷裡還抱著一個電子秤,眼瞅著天漸漸黑了,李子還賣不出去,“真的是‘哇’的一聲,當場就大哭了一場”。

事實上,李子“愁賣”是當地農戶的共同難題。今年75歲的付茂國身子骨還很硬朗,種了一輩子李子的他,經曆過太多李子滯銷的煎熬,“光景不好的年頭,經銷商開價低到每斤幾毛甚至幾分錢,自己運到市場上也賣不出去多少,眼瞅著好好的李子只能爛在地裡,太心疼了”。

劉照東放棄過,開過肉鋪、打過彩鋼棚、賣過羊肉湯……兜兜轉轉,年歲漸長的他又回到李子這一行。“家鄉的李子品質真的很不錯,甜度高、果肉厚、爽口脆嫩。”他下定決心自己搭建渠道,幫助農戶更方便地把李子銷售出去,讓他們不用再為李子的銷路發愁。

不限量的底氣

一開始,劉照東走的還是傳統的線下批發和零售渠道,不管他怎麼努力嚐試,銷量始終有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電商這個新渠道,“那時拚多多剛剛崛起,增長非常迅猛,我們幾個朋友一合計,在網上找了一個懂電商運營的合夥人,然後很快就一起開干”。

通過電商平台,李子的銷路很快打開了,訂單增長迅猛,李子的需求量也隨之大幅上漲。全國各地的訂單通過拚多多不斷飛來,給了劉照東大量收購李子的底氣。

去年李子季開始之前,劉照東到鎮上的快印店做了幾條橫幅。“不限量收購李子”的標語貼出後,旋即在當地農戶中引起了轟動。“口氣這麼大,真是不限量?”大家覺得不可思議。帶著一絲懷疑,農戶們試著把少量李子送去,結果發現只要質量過關,真的來者不拒,收購的價格也很公道。於是,越來越多的李農扛著、背著、拉著……將李子送到“李子哥”的收購點。

“去年最高峰的時候,一天要收購十多萬斤李子,整個李子季,我們僅僅在簡陽一地,就收了幾百萬斤李子。”劉照東說,那時倉庫里每天晚上都燈火通明,大家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把最新鮮的李子打包發貨,幾乎每晚都要忙到淩晨三四點才能把當天收購的李子發完。

今年6月,簡陽的李子又進入成熟期,這一次劉照東在鎮上設了十多個李子收購點,讓老鄉們能夠就近交貨。跟去年一樣,他又到鎮上的快印店做了幾條印著“不限量收購李子”的大紅橫幅。取成品時,老闆說,“你在鎮上收那麼多李子,幫了大家大忙,這個橫幅我給你打個折!”

經過一年的合作,村民們對劉照東有了足夠的信任。在各個收購點,收購員人手一本記賬本,農戶每拉來一批李子,稱重之後就會把斤數記錄在本子上,累計到一定數量後再一次性結算。

▲ 農戶通常會將採摘的新鮮李子直接拉到最近的收購點進行銷售。彭浩▕攝▲ 農戶通常會將採摘的新鮮李子直接拉到最近的收購點進行銷售。彭浩▕攝

“自從劉老闆在這裏收李子之後,收入就比過去穩定多了。”賈家鎮村民劉大姐說,她家的李子樹每年的收成可以賣幾千塊錢,這對於她家來說,是一筆重要而穩定的收入來源。

“我真心希望你們越做越好,你們越好,我們才越好。”付茂國大爺神情有些激動地說。李子過完秤後,他久久不願離去,在現場看著工人細心地揀選、打包、裝箱,“這些李子都要去坐飛機吧?”

不能馬虎的電商

雖然靠電商平台快速地打開了渠道,但劉照東認為做電商是一件需要精耕細作的事。

“一開始犯過很多錯。”他說,為了搞清楚李子的最佳發貨成熟度,他們就交了不少學費,“太熟了,客戶收到了就爛了;太生了,客戶收到的時候又是酸澀的”。

為了做好自己的拚多多店舖口碑,劉照東從一開始就堅持“壞果包賠”的售後原則。“起初,貨都發出去了,但因為品控不過關而收不到款,心裡還是很慌的。”但很快,“李子哥”學會了掌握分寸,讓用戶收到的李子成熟度“剛剛好”。

此外,如何確保李子的口味純正也是他們面臨的一個難題,同一產區不同農戶種出來的果子,從個頭到口感都會有差異,“達不到我們標準的產品,是肯定不會發給客戶的”。

▲李子在倉庫經過揀選打包之後,將送到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中。彭浩▕攝▲李子在倉庫經過揀選打包之後,將送到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中。彭浩▕攝

要檢驗果子的品質,最直接的方法還是嚐一嚐。“每天嚐的李子太多了,到後面我都不敢多咬,嚼兩下嚐下味道就趕緊吐了,不然吃太多身體吃不消。”一位在現場收購李子的負責人說。

也正是在他們的嚴格把關之下,劉照東的店舖口碑越來越好,回頭客越來越多。“其中好多顧客都是身在外地的四川人,每年李子季可能就想著這一口家鄉味,現在通過拚多多,我們讓他們在外地也能吃到家鄉的脆李了。”劉照東說,李子還成為了他與顧客感情交流的紐帶,許多老客戶成了朋友,“前兩年有個外地老鄉買了我們的李子,說是很正宗,專門加了我的微信,後來他回老家過年,還專門來約我一起玩,這樣的緣分太神奇了”。

隨著在拚多多上的銷量越來越大,簡陽一地的李子已經無法滿足訂單量的需求,劉照東也逐步開始前往四川汶川、重慶、貴州等李子產區收購李子,當地人聽說他不限量收購李子,也是又驚又喜。重慶當地政府部門主動提出要給他落地電商基地,當地媒體還專門採訪他。這下,“李子哥”更出名了,四川的、貴州的、廣西的、福建的……全國各地的李農都打來電話,紛紛邀請他去收李子。

現在,劉照東又開始探Sony Ericsson媛38、Apple等更多品類水果在電商銷售的方法,“有了李子的經驗,我們沒那麼慌了”。如果嚐試成功,他就可以在李子收穫期結束後,繼續收購其他的水果,讓他的倉庫始終保持運轉,“現在我們倉庫里有六十來個員工,都是本地人,如果倉庫不停,他們就一直有活可幹,收入也不會斷,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大家的荷包都越來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