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吉野彰:2050年加油站會消失,機器人迎來飛躍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陶力 實習生 徐詩妍 上海報導

圖為吉野彰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  作者:陶力圖為吉野彰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  作者:陶力

如何能在年近八旬高齡,仍然奮鬥在科研一線?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吉野彰給出的答案是保持熱情和無盡的好奇心。

吉野彰先生於1948年出生於日本,於1972年加入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現旭化成株式會社),在這家世界級大型化學公司參與研發工作。

至今他依然以該公司名譽特別研究員的身份繼續進行相關研究。

2019年10月9日,諾貝爾化學獎花落鋰電池領域,三名研究鋰電池的先驅摘得殊榮,吉野彰是三位獲獎者里年紀最輕的一位。1983年,吉野彰研製出世界第一個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的原型。2年後,世界上第一塊現代鋰電池誕生。1991年,Sony首次將鋰電池實現了商業化,吉野彰也成為了智能手機和電動汽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的開發者。

近日,他在上海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導等媒體的專訪,分享了其對鋰離子電池技術的未來發展和應用的看法,同時也鼓勵年輕一代要抓住機會,參與其中。

持續社會對年輕一代是絕佳機會

21世紀:是什麼契機開始研究鋰離子電池的?

吉野彰:我的研發始於1981年,距今大約有40年了。最初的研究起點其實並不是鋰離子電池,與一種叫聚乙炔的新材料有關,它是一種具有導電性的高分子材料。那時是1980年前後,全球都非常關注聚乙炔這種新材料。我以此作為研究課題,這是最初的起點。

聚乙炔能夠導電,可以應用於半導體、太陽能發電等領域。同時,這種材料還有可能用於常溫超導體,是一款擁有多種功能的材料。聚乙炔除了上述功能之外,還有另一個功能,就是它可以應用於電池材料。之後,我想去嚐試,如果將聚乙炔用於電池上會得到怎樣的效果。

非常有意思的是,當時圍繞新型二次電池、小型輕量電池的研究非常廣泛,但很遺憾的是商品化都失敗了。我發現,新型二次電池要實現商品化,必須要找到新的負極材料。

之後,我對電池材料進行了各種評估,最終從聚乙炔切換成碳材料作為負極,進而形成了如今的鋰離子電池原型。

21世紀:你的科研成果主要來自兩部分:一部分來自大學和科研院所,另一部分來自企業。你在日本企業旭化成從事科研獲得如此顯著的成果,兩種背景有何不同?

吉野彰:無論是在企業還是在大學進行研究,都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兩部分。從這一點來看,在大學研究與在企業研究似乎相同。

不同點可能在於,在大學從事基礎研究時,可能不需要考慮研究成果的用途是什麼,它可以只是為了發現新技術,目的性沒有那麼強。基於大學的基礎研究成果,希望能夠將某個新技術或新材料得以進一步應用,這是大學的應用研究階段。其實,下一個階段就應該進入商品化和商業化了,但是這一點是在大學裡面無法實現的。

接下來,企業基礎研究的起點其實是大學的應用研究。若進展順利的話,將進入企業的應用研究階段。最終的目標就是實現新產品的商業化。最重要的是大學的應用研究如何與企業的基礎研究進行銜接。

21世紀:保持對科研熱愛的秘訣是什麼?是何種因素促使你一直有如此大的熱情投入到科研當中?

吉野彰:首先一點是,簡單來說研究非常有趣,我對研究充滿好奇心,能從中獲得很多樂趣。另外一點與我獲得諾獎的理由有關。

我獲得諾獎的理由有兩個。一個是鋰離子電池的發明對當下實現移動IT社會有很大貢獻。所幸移動IT社會已經實現了。我想鋰離子電池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另一個獲獎理由是,鋰離子電池被寄予厚望,對於未來實現可持續社會的發展或許也將產生很大貢獻。可以說這是一個未來時的理由。

遺憾的是,目前可持續社會尚未實現。關於未來,我預計在2050年前後或許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我想,這也是驅使我一直研究的主要原因。

21世紀:作為頂級科學家,在教育和培養下一代科學家方面有什麼獨到的理念或者建議?

吉野彰:剛才提到的可持續社會、碳中和社會,很清晰的目標是在2050年實現。要實現這一目標確實有難度,但反過來講,對於年輕一代而言,我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如果在創新領域能取得顯著成績,我認為會誕生至少十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從產業層面來看,我想也會誕生許多新的產業或是新的企業。這對年輕一代來說這是絕佳的機會,我希望他們能夠抓住並且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如果我還年輕,那麼我也想參與其中。

2050年加油站會消失

21世紀: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高速發展,與電池技術的不斷革新密不可分。你如何看待全球電動汽車產業格局的發展趨勢?

吉野彰:毫無疑問,未來EV、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主流,這是經濟的一個規律。目前在全球新車銷量中,新能源汽車的平均佔比為15%左右,在中國可能會達到大約25%或者30%。從過去的經濟發展規律來看,通常如果新產品上市後,市場占有率能達到15%的話,那麼之後可能還會有較大飛躍。

我預想,2050年將達到新能源汽車的目標節點,到時候市場需求將發生重大變化。那時許多新技術,例如AI、人工智能都會與EV相融合。新能源汽車也會發生變化,與現在的樣子完全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到2050年加油站應該會消失

21世紀:你認為鋰離子電池技術未來的研究領域在哪個方向?

吉野彰:目前在EV的應用中,鋰離子電池的趨勢大致分為兩種:能量密度型和耐久性型。我想今後依然會沿著這兩條線延續下去。我個人認為未來的研究方向之一還有回收再利用。無論如何考慮,未來汽車都會實現全面EV化,那麼就勢必會產生資源的問題,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第三個未來趨勢我認為是回收再利用,包括容易被回收利用的電池正極、負極材料,電池結構等

21世紀:你對未來的科技有什麼預期?

吉野彰:對EV的未來預測,這比較難回答。但我個人認為,可能會往機器人方面發展。當然也有儲能系統的市場,但是我個人認為儲能市場不是一個新的市場,儲能市場和EV市場一樣。理由是用在EV汽車上的鋰離子電池比用在儲能系統上的鋰離子電池性能更優。所以,將用於EV汽車的鋰離子電池用到儲能系統上是一個最合理的發展趨勢。

我認為機器人方面的發展可能在2050年之後出現重大飛躍。當然,我指的是無需連接電源線可以獨立活動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