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有數丨新經濟行業近兩年人才供需比超1.95 68%的人依然選擇“表現積極”

封面新聞記者 蔡世奇

7月11日,脈脈高聘人才智庫發佈《2024職場生存洞察》(以下簡稱洞察),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新經濟行業求職壓力居高不下,近兩年人才供需比均在1.95以上,相當於2個人競爭1個崗位。求職壓力也讓職場人心態求穩的心態。面對不合理的工作,68%的職場人仍然會選擇“表現積極”。當薪資福利減少,44%職場人自動縮短工時。

2個人爭奪1個崗位

《洞察》顯示,近三年,新經濟行業求職競爭壓力居高不下。2022年,新經濟行業整體的人才供需比為1.54,到2023年攀升至1.99,直逼2.00的大關,接近於兩個人搶一個崗位。2024年上半年,人才供需比略微下降至1.97。

同時,不同世代職場人工作穩定性差異明顯,年輕一代的平均任職時間明顯短於年長一代。70後職場人的每段工作經曆的平均司齡為6.32年,80後則下降至3.68年,90後,該數據縮短至1.98年。

近兩年新經濟行業人才均供大於求

面對不公平,68%職場人選擇“表現積極”

職場人在面對不合理的工作分配、背低績效等諸多不公平時往往選擇“積極怠工”。《洞察》顯示,面對不合理的工作,68%的職場人會選擇“表現”積極,比起工作3年以上的職場人,在面對不合理的工作安排時,工作3年以下的職場人更傾向於迴避衝突、假裝積極、實際怠工。

面對不公平的績效結果,仍有31%的職場人選擇繼續積極努力。而比起工作1年以上的職場人來說,工作不滿1年的職場新人們更傾向於表演努力,實際敷衍,佔比約1/4。

工作三年以下的新人更傾向迴避衝突

當薪資福利減少,44%職場人自動縮短工時

雖然多數人的經濟狀況尚可,但工作性價比失衡。《洞察》顯示,8成職場人收入足以覆蓋支出,同時,超8成職場人認為自己的工作性價比低,其中,22%的職場人甚至認為自己工作的收入與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工作強度遠超薪資。

面對薪資福利降低,職場人的應對策略也各有不同。44%職場人選擇自動縮短工時,僅有12.51%考慮離職。在消費方面,如果收入減少,52%的職場人選擇控制消費。

如果收入減少,超半數職場人選擇控制消費

9成職場人願意“聽勸” ,3年以下工作經驗者更聽網友勸

當職場人面臨挑戰時,更傾向於在社交平台上“聽勸”。《洞察》顯示,近9成職場人願意“聽勸”,其中職場新人更願意聽網友勸,在所有職場人中佔比更高,佔比近一半。

相對於領導、專家、家人的建議,網友們的“實戰經驗”更接地氣,尤其是同行同職位者的“解題思路”更具針對性,這也是 “互聯網原住民”一代對網絡集體智慧的信任。

近九成職場人表示願意“聽勸”

49%職場人不受PUA干擾,把他人當作NPC

“內耗”是近半數職場人的日常,領導的PUA通常是觸發“內耗”情緒的最大因素。《洞察》顯示,有44%的職場人困於職場內耗中。在內耗嚴重的群體中,工作不滿一年的職場新人佔比高出整體10個百分點。

與之對應的,也有49%的職場人不受領導PUA的干擾,把他人當作“NPC”。而在職場人把他人當NPC之後,明顯利大於弊。63.55%的職場人表示減少了無效社交,更專注工作,55.36%的職場人認為溝通更直接,48.73%的職場人表示敢於拒絕了,減少了內耗。

卓胥腦空間創始人、擁有20多年經驗的組織管理專家翁卓諝表示,基層員工的實際壓力比高管的要高,對於普通員工來說,可能很多事情是超出控制的,但如果可以探尋到其中的意義,將其與自己的價值觀或者長遠目標鏈接,可以一定程度上激活大腦中的獎賞回路,釋放多巴胺,從而降低你在做這件事時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