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觀點丨高速公路如何向“數”轉型?以互聯網生態賦予高速路網最佳使用體驗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當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路橋隧道建設技術相結合,高速路網如何全方位、智慧化地向“數”融合?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省級交投(高速)集團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來自交通、科技等領域的專家和業內人士就高速公路數字化轉型分享觀點。在專家看來,隨著省級交投高速的全面整合,對於全面管理、業務協同、以及數字化助力道路運營安全、應急調度等重要場景衍生大量需求,借助數字技術互通、連接的優勢將助推高速路網場景業務創新,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達544.1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4萬公里。在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楊毅看來,數字化轉型已然成為推進交通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然而,對於數量龐大的在役公路,應該怎麼有序推進數字化?

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在不久前聯合印發的《關於支援引導公路水運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通知》就明確提到了,需要數字技術創新和組織方式變革共同發力,以場景為牽引,實現數據技術產品、應用範式、商業模式和制度機制協同創新。

事實上,修建公路的最終目的是服務車輛通行。“越來越多的用戶正利用互聯網互通連接優勢,圍繞高速公路應急調度場景、司機服務場景、上下遊供應商協同場景做業務創新。”騰訊企業微信副總裁盧青偉以北京京投、首發高速、四川蜀道等為例談到,將即時通訊軟件作為統一協作平台後,業務效率增效30%,溝通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2倍以上。

騰訊企業微信副總裁盧青偉

在業內人士看來,要做好高速交通路網數字化轉型,關鍵是強基賦能、快速提效。對此,中交集團相關負責人金柳認為可以分為“三步走”,即首先要看“數字化對於交通行業有哪些政策”,然後規劃“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藍圖”,最終是要“搭好交通轉型數字化大框架大體系”。“ 核心是兩點,一方面是,面對突發因素時平台運行不會出現意外;另一方面是,要以最低成本支撐繁榮生態下用戶最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