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數據局:研究起草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規則文件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王俊 楊清清 實習生劉欣 北京報導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在數字經濟時代的作用毋庸置疑。數據潛在價值大、發展變化新,推進數據要素暢通流動、高效配置,有利於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促進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我國是首個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國家,去年10月,國家數據局掛牌成立,其如何部署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完善數據基礎制度備受關注。

7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會上透露,將加快完善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注重加大政策供給,研究起草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數據與企業數據開發利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等多項制度和規則文件。

數據基礎制度各項文件正在加快完善中

“數據具有不同於土地、資本等傳統要素的特性,這使得數據工作更為複雜。比如,數據兼具正、負兩方面外部性,既要促進數據流通使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也要防範隱私泄露、數據濫用等潛在風險,實現更高效率、更加安全的發展。”劉烈宏坦言。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瞭解到,我國數據要素市場仍存在供需壁壘問題,在需求側存在“一數難求”,供給側卻“鮮有問津”;數據資產屬性尚未充分體現,數據確權、流通和交易等仍待破題。

在這種情況下,建立健全數據基礎制度是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的基礎。

劉烈宏指出,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抓好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政策製定,加快構建適應數據要素特徵、符合市場規律、契合發展需要的基礎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要加快建立數據產權歸屬認定、市場交易、權益分配、利益保護制度,提升數據安全治理監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

數據局政策和規劃司負責人欒婕表示,正抓緊起草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政策文件,目標就是建立健全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創造有利於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的制度體系,不斷增強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欒婕表示,完善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有幾個方面,一是注重解決實踐難題,國家數據局將面向全國廣泛徵集數據產權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逐一研究具體應對舉措,為各方確認自身權利提供具體明確、操作性強的產權配置方案。二是堅持促進數據流通使用方面,著力構建數據流通交易體系,確定數據流通交易發展的目標等,發揮價格形成機制作用,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三是數據局還要加強試點探索,確保政策制度來源於實踐又能有效指導實踐。四是要統籌發展和安全,探索新型安全治理機制,將安全貫穿數據供給、流通、使用全過程

據透露,目前,各項文件正在加快完善中。下一步,將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於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的任務部署,按照成熟一項、發佈一項的原則,推動文件出台,為釋放數據要素潛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正在建立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制度

公共數據是各級政務部門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在依法履職和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基礎好、管理相對規範,同時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高,市場和社會高度期待。

國家數據局數據資源司司長張望解釋稱,公共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包括三種形式:共享、開放和授權運營。共享主要是指各級政務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交換,主要用於解決各部門、各地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以幫助各級政府更好依法履職,更好服務企業和百姓。

開放是通過在線方式開放公共數據或者數據集,主要是為了方便企業和公眾免費獲取可以公開的數據。據有關機構統計,我國已有226個地方建立了公共數據開放平台,其中有省級,也有地市級的,開放的有效數據集目前超過34萬個。

一部分數據資源經濟價值非常高,但是又有一定的敏感性,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經過適當處理,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針對這些數據,部分地區、部分部門通過授權運營的形式對外開展服務,形成了一些經驗,但是也需要加強政策引導,既支援發展,又規範運行。

公共數據面臨開放共享不足的困境。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瞭解到,相關研究表明,我國政府部門掌握的數據資源佔據全社會數據資源總量的50%~80%左右。但開放共享不夠,數據利用效率不夠高。

如何更好地促進公共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張望提及,將從幾個方面推進工作。一方面,持續做好政務數據共享和公共數據開放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將授權運營作為共享開放的重要補充,重點解決好數據供給和使用管理權責不清、供數動力不足的問題。主要的辦法是,推進公共數據資源管理和運營機制改革,釐清數據供給、使用、管理的權責義務,激發供數動力和市場創新活力。

公共數據合理使用面臨的問題是多維的,在開放共享不足的另一面,也存在違規牟利等問題。近期,中國審計署發佈《中央部門單位2023年預算執行等情況審計結果》,其中提到,4個部門所屬7家運維單位未經審批自定數據內容、服務形式和收費標準,依託13個系統數據對外收費2.48億元。政府機關利用政務數據牟利的問題曝光,此事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如何合理開發使用、運營公共數據成為討論焦點。

張望在發佈會上表示,國家數據局正在建立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制度、授權運營規範以及相應的信息披露機制,明確合規政策和管理要求,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對公共數據產品和服務價格的指導和管理。其中,對於用於公共治理、公益事業的公共數據,提倡有條件無償使用。

此外,他提到,國家數據局也將支援和配合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公共數據資源開發開放,圍繞部省協同、政企合作,聯合相關部門、地區和經營主體開展夥伴行動,共同打造數據資源“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的良好生態。

加快推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

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數字基座,算力基礎設施一直備受關注。

2022年2月,我國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兩年來,在相關部門和各樞紐節點的共同努力下,“東數西算”工程取得積極進展。

國家數據局數字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司司長杜巍介紹稱,截至今年3月底,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算力總規模超過146萬標準機架,整體上架率為62.72%,較2022年提升4個百分點;東西部樞紐節點間網絡時延已基本滿足20毫秒(ms)要求;數據中心綠電佔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部分先進數據中心綠電使用率達到80%左右,新建數據中心PUE(電能利用效率)最低降至1.10。

不僅如此,杜巍還指出,“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帶動了IT設備製造、信息通信、基礎軟件、綠色能源等產業鏈發展,提升了國家整體算力水平。

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的一體化算力網建設正在提速中。202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部署了統籌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協同計算,統籌東中西地區及大中小城市協同佈局,統籌算力、數據、算法協同應用,統籌算力和綠色電力協同建設,統籌算力發展和安全協同保障等五項重點任務。

“一體化算力網是‘東數西算’工程的拓展和深化,建設目標是在‘東數西算’工程的基礎上,推動全國範圍內算力資源高效協同調度,形成跨地區、跨部門發展合力,為全社會生產生活提供普惠、易用、低價、綠色、安全的公共計算服務。”杜巍指出。

杜巍進一步表示,實施意見中還提出了一些需要加大努力才能實現的具體指標。比如到2025年底,國家樞紐節點地區各類新增算力占全國新增算力的60%以上;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電佔比超過80%等。

據杜巍介紹,未來國家數據局還將進一步加快推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具體包括:推動多源異構算力協同發展,促進各類新增算力向國家樞紐節點集聚;推動國家樞紐節點和需求地之間400G/800G高帶寬全光連接,引導電信運營商提升“公共傳輸通道”效能,推進算網深度融合;推動行業數據和算力協同,實現數據可信流通,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動算力電力融合發展,強化樞紐節點與非樞紐節點的協同聯動,支援綠電資源豐富的中西部非樞紐節點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推動提升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安全防護能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下一步,國家數據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以算力高質量發展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快推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杜巍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