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數字經濟的機遇與挑戰?專家解讀:“中國方案”為促進發展中國家包容性發展提供寶貴經驗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歐陽宏宇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讓全球貿易與可持續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這一全球議題中,中國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參與者與推動者,可採取何種行動與策略?

近日,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數字化進程中,中國通過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數字素養、推動產業升級和綠色發展等舉措,正努力縮小數字鴻溝、促進包容性發展,並為全球環境可持續性作出積極貢獻。“作為兼具發展中國家與全球經濟重要參與者雙重身份的國家,中國在推動數字經濟與環境可持續性融合方面展現出了獨特的智慧與決心。”

事實上,在聯合國最新發佈的《2024年數字經濟報告》中,首次將聚光燈對準了數字化進程對發展中國家環境的深遠影響。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數字經濟與環境可持續性這一全球性議題中,正以實際行動展現著大國的責任與擔當。

就在日前舉行的2024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國家數據局副局長沈竹林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中國數字經濟正呈現出多個新特點,尤其是適度超前佈局數字基礎設施,實現了廣覆蓋、高速率、低費用,既方便了廣大百姓能夠獲得非常實在便捷的網絡服務,也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數字化進程。同時,《關於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等文件出台,促進了相關產業集群的不斷髮展,推動新的數據企業也在不斷湧現。

在王鵬看來,中國已在雲計算、數字平台和數據增長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引領著全球數字經濟的浪潮。然而,隨著數據量的爆炸性增長和平台的不斷擴張,中國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壓力。例如,在全球範圍內,ICT部門的碳足跡估算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數據差異、模型假設的多樣性以及評估標準的缺乏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致力於加強高質量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為製定有效的減排措施提供堅實依據,進而借助技術創新和能效提升,為全球節能減排目標貢獻力量。”王鵬說,這特別體現在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數字經濟體系方面。比如,推動數據中心綠色化、發展綠色雲計算,電子廢棄物管理和回收利用,減少數字產品生命週期末端的環境影響等舉措,讓中國為探索數字經濟與環境可持續性的雙贏之路提供了案例。

在跨越數字鴻溝方面,中國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已取得顯著成就,但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數字接入和使用差距依然存在。對此,王鵬建議,應持續加大對農村和偏遠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提高互聯網服務的普及率和質量,同時加強數字素養教育和培訓,提升公眾和企業利用數字技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