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三個月內第二次調整中國產電動車關稅稅率 多方表態堅決反對
21世紀經濟報導特約記者 錢伯彥 法蘭克福報導
當地時間8月20日,歐盟委員會宣佈已向相關方披露了針對中國製造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最終報告草案。
該草案主要包括三個內容的更新:其一,進一步調整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各廠商的反補貼關稅稅率;其二,中國出口的Tesla將享有最低的單獨關稅稅率;最後,歐盟決定不追溯徵收反補貼關稅。
具體而言,針對各家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擬定最新關稅稅率分別為:比亞迪17.0%(下調0.4%)、吉利19.3%(下調0.5%)、上汽集團36.3%(下調1.3%),其他配合歐盟進行反補貼調查的車企21.3%(上調1.5%)、未配合反補貼調查的車企36.3%(下調1.3%)。
這已是歐盟過去三個月內第二次宣佈調整針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關稅稅率。
6月12日,在經過了將近8個多月的調查之後,歐盟首次發佈公告,並確定比亞迪、吉利和上汽集團三家被重點調查的車企將分別面臨17.4%、20%、38.1%的關稅,其餘車企則根據是否配合反補貼調查分別面臨21%和38.1%的關稅。
其後在7月4日歐盟宣佈該臨時性關稅政策正式生效時,布魯塞爾方面象徵地將針對比亞迪、吉利和上汽集團的稅率分別下調了0%、0.1%和0.5%,其餘車企依據配合調查與否而面臨的稅率則分別下調0.2%和0.5%。
即便歐盟已經連續兩次調整關稅稅率,但累計下調幅度僅為0.4%(比亞迪)、0.7%(吉利)、1.8%(上汽集團),這並未在實質上改變歐盟正在積極謀求通過貿易壁壘限制中國汽車出海的現狀。
在另一份名為“關於反補貼調查最終報告草案的問答”的公告中,歐盟特意強調此次關稅稅率的小幅調整是技術性修改。
值得注意的是,除中國品牌之外,包括Tesla、大眾和寶馬在內的多家歐美車企也未得到豁免。其中Tesla上海工廠的Model 3、大眾安徽工廠生產的西雅特品牌的子品牌Cupra純電車型Tavascan(即ID.與眾)、寶馬瀋陽工廠生產的純電車型iX3以及與光束汽車在張家港工廠合作生產的電動Mini等車型是爭議的焦點。
大眾和寶馬雖然積極配合歐盟反補貼調查,但由於Cupra Tavascan和電動Mini車型在歐盟開啟調查時並未投入市場,這些車型因此被一刀切地歸入36.3%最高關稅檔;而積極配合的Tesla也被歸入21%一檔。
過去數月內,Tesla一直呼籲歐盟對其上海工廠開啟進一步的重點調查也確保其Model 3能夠享受單獨稅率。此次,歐盟的最新草案確定適用於Tesla的單獨稅率為9%,較之前接近20%的稅率下調超過五成。
在補充說明公告中,歐盟委員會特意提及,Tesla能夠享受單獨稅率的原因是,該公司提交了一份所謂“有理有據”的單獨審查請求。
至於寶馬和大眾,據環球網轉引外媒消息,早在7月16日歐盟委員會已向大眾和寶馬錶示將其適用稅率降低至20.8%。此次公告最終確認兩家車企在華生產電動車型的最終稅率將為21.3%。
歐盟在公告中表示,雖然大眾、寶馬、奔馳、雷諾和Stellantis均在中國設有合資企業,但這些企業進一步降低關稅的要求不存在合理理由。預計針對其的21.3%關稅稅率在未來不會有較大變動。
此外,之前3月6日歐盟公佈的EU 2024/785號實施條例,要求自3月7日起對原產地為中國的進口電動汽車進行為期9個月的海關登記,以便於徵收追溯性關稅也確認將暫不實施。歐盟公告顯示,徵收追溯性關稅的法律要求並未得到滿足。
歐盟發表公告之後,中國歐盟商會發表聲明稱:“對歐盟委員會的保護主義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歐盟委員會不公平地使用貿易工具阻礙電動車自由貿易,這種保護主義做法最終將削弱歐洲電動車行業的韌性。”
中國商務部也在8月20日晚間表示“堅決反對、高度關切”,並希望歐方以“理性務實的態度”和中方合作,採取實際行動避免貿易摩擦升級。
8月2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針對歐盟最新公告表示,歐委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額反補貼稅,給中國企業在歐經營及赴歐投資帶來極大風險和不確定性,損害了中國企業在歐經營和赴歐投資的信心,將對帶動歐盟汽車產業發展、增加歐盟當地就業機會、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不利影響。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希望歐方從中歐產業合作大局出發,堅持對話合作,共同維護中歐乃至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營造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共同維護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根據歐盟法律流程,相關方有權在未來十日之內請求召開聽證會,之後歐盟委員會將向成員國提交最終決定。
由於現行的關稅政策本質上仍是臨時性關稅措施,歐盟所有成員國必須在11月4日之前進行最終投票以確定該關稅措施落地為有效期5年的正式關稅。
在此前於7月22日面向所有歐盟成員國的諮詢性投票中,這一充滿爭議的關稅政策僅獲得了27個成員國中的12國支援,該關稅能否最終落地可能仍存在變數。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賸餘成員國中11票棄權,反對票僅有4票。在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支援關稅政策的前提下,歐盟方面出現實質性貿易政策轉向可能性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