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不跟進Tesla?整車一體化壓鑄變革下產業鏈加速上量

“學我者生,像我者死”,任何技術的應用都有其邊界與條件,不能簡單照搬。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鄧浩 上海報導

科幻作家克拉克說過,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初看起來都與魔法無異。一體化壓鑄在成本和減重上的優異表現,對車企而言便是這種誘人的效果

2021年,Tesla在奧斯汀超級工廠完成了Model Y首次前置鑄造,由於採用一體式壓鑄技術,其後車身製造時間可從1~2小時縮短至60~120秒,整體成本降低約40%,整車重量降低10%。

此後,包括小鵬、極氪、沃爾沃、豐田等一眾車企紛紛跟進,小米汽車技術發佈會上,雷軍甚至花了不小篇幅介紹旗下自主研發的“9100噸一體化大壓鑄設備集群系統”。

“但我們發現成本並沒有降下來。”近日,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壓鑄工藝總工程師肖榕在2024年SMM汽車供應鏈大會上表示。

跟不跟“整體式”大壓鑄

一體化壓鑄並不是憑空出現的技術路線。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在燃油車時代,為了減重和零件集成,BBA率先在量產車上使用該技術。為什麼?一個原因是高昂的成本,鋁車身成本比傳統車身要高40%~50%,只有中高端的車型才有市場空間。

“學我者生,像我者死”,任何技術的應用都有其邊界與條件,不能簡單照搬。在肖榕看來,Tesla當初之所以提出一體化壓鑄,是源於彼時的車型。

“2019年左右,Tesla主要量產的是Model S和Model X,價格非常高。按全生命週期8萬輛測算,鋼製車身鈑金模具壽命是45~60萬次,而壓鑄模具壽命是8萬次,因此一體化壓鑄是當時Tesla的最優策略。國內做不到,因為我們很多車型都是按照50萬的量綱來進行啟動的。”肖榕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時間有消息稱,Tesla正在放棄其開創性的“Gigacasting(一體式壓鑄)”工藝。Tesla曾計劃在一體式壓鑄方面進行進一步創新,但目前已停止相關研究,轉而使用更成熟的三件式鑄造車身下部方法。

其實Tesla的考量對行業而言討論已久。三件式鑄造車身是行業內普遍的做法,本質就是以前機艙、後地板、電池包下殼體為主,下一步是否要越做越大,將三者合一?

肖榕表示,“Tesla為什麼要放棄?從零件成本來說,假設每公斤45元,鋁液的成本是20元每公斤。考慮到不同噸位的壓鑄機成本是不一樣的,15000T的壓鑄機成本在1.2億元左右,相比於6000T的壓鑄機集成度翻了一倍,零件成本在33元每公斤,但設備價格翻了四倍。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認為超大型壓鑄意義不大的原因。”

不過,記者從業內瞭解到,不少國內企業都在佈局“整體式”大壓鑄方向,準備走與Tesla差異化的競爭路線。

原因很簡單,還是成本。Tesla現在可以做到車身成本30~35元/kg,但優勢是單一零件,這在大部分國內新能源車上並不現實。因此,某種程度而言,超大集成化是國內整車企業集成化減重降本必須探索的路線

去年12月,哪吒汽車就官宣與壓鑄機龍頭力勁科技達成合作,按照合作協議,哪吒汽車將向力勁科技採購多台壓鑄機設備,合作研發20000T超大型智能壓鑄單元,將計劃實現B級車及更大尺寸車型的整個車身底盤的一體化壓鑄成型。

奇瑞汽車則另闢蹊徑,採用雙壓射方案,運用16000T的雙壓射壓鑄機進行車身“整體式”一體壓鑄,相比於此前車身“三段式”一體化壓鑄,可以實現設備投資降低30%,產地占地面積下降60%。

一體壓鑄產業鏈加速上量

由於一體化壓鑄是國內整車廠加速生產節拍、輕量降本必須採用的量產工藝,相關產業鏈公司正在受益這一趨勢,營收、淨利大幅增長,也有公司將業務延伸至此,獲得較大業績提升

從Wind一體化壓鑄指數成分股來看,2024年上半年,業內公司超過七成營收同比有增長。其中瑞鵠模具、伊之密、文燦股份等一體化結構件、壓鑄機龍頭營收增速超過20%,文燦股份歸母淨利甚至增長近5倍

民生證券表示,文燦股份是華為系賽力斯核心供應商,向問界M5/M7/M9車型供貨鋁合金壓鑄件產品,截至2024年8月,問界新M7大定突破18萬台,新M7 Ultra車型在上市首月便實現了交付量突破2萬台,M9預定量突破10萬台。因此其認為24年起核心客戶車型放量疊加新項目投產爬坡,將帶動文燦股份產能利用率顯著回升,有望帶來可觀的業績彈性。

瑞鵠模具是跨界轉型的典型,其深度配套奇瑞汽車,輕量化產品線從基礎的衝壓件,向動總殼體和一體壓鑄不斷延伸,取得了奇瑞星紀元ES、智界S7等車型的鋁合金一體化壓鑄件、衝焊零部件等產品訂單,目前擁有一體壓鑄獲4款車型定點,2款在去年四季度量產,2款在今年量產。

壓鑄機是一體化壓鑄格局最好的細分賽道,因為需要採用特大噸位壓鑄機,將多個單獨、分散的零部件高度集成,一次壓鑄成型為大型鋁鑄件。業內共識是一體化壓鑄件必須配套6000T以上超大型壓鑄機

超大型壓鑄機的單台價格可達7000萬元至1億元以上,而目前全球只有四家壓鑄設備商可提供6000T以上超大型壓鑄機,包括力勁集團、瑞士布勒、海天金屬和伊之密。

以伊之密為例,其上半年超大型注塑機8500T正式出機並交付客戶,實現了國產超大型兩板式注塑機關鍵技術的突破,同時超大型壓鑄機LEAP7000T成功交付長安汽車,應用於長安新一代新能源汽車的前艙和後底板的生產,最終實現壓鑄機收入4.17億元,同比增長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