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也能像點外賣一樣簡單,融資5500萬美元,這家AI公司要顛覆傳統採購邏輯
當AI讓採購變得像手機上點外賣一樣容易,這不僅是73億美元採購軟件市場的機會,更是一次徹底的企業效率革命。
Levelpath,就是掀起這場變革的新玩家。
不久前,Levelpath剛剛完成了5500萬美元B輪融資,目標在本輪融資後實現收入翻四倍。
它的底氣來自於一個清晰的戰略選擇:不去取代Coupa或SAP Ariba,而是重構採購交互體驗本身。簡單來說,Levelpath打通採購與供應商的全生命週期記錄,員工只需掏出手機、打開聊天界面,就能完成整個採購流程。
支撐這一目標的,是其「先易後難,逐步做大」的業務擴張路徑:
Step1 從管理不嚴的「間接採購」入手,提供現成模板和手機平台,快速兌現價值;
Step2 慢慢擴展到更複雜的「直接採購」,把供應鏈里的各種複雜規則整合進來,形成規模。
不要低估設計的力量和用戶滿意度,即使在B2B領域也是如此。在AI時代,企業開始期望與消費者應用程序相同的用戶體驗質量。
01
採購降本,做傳統平台的”體驗升級包”
當我們談到「降低採購成本」,可不只是去和供應商砍價那麼簡單。
採購,是僅次於人力的第二大企業支出。可惜,現有工具不是「太重」,就是「太輕」。
一邊是SAP Ariba、Coupa等通用平台,功能強大卻操作繁瑣,員工望而卻步;一邊是Zip等AI新秀,雖輕量好上手,卻犧牲了深度與流程控制。
出路在哪?Levelpath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它不是來「替代」傳統系統,而是主動扮演「增強層」(Enhancement Layer),與現有平台協同共生、互為補充,大幅降低客戶遷移成本。Levelpath目前已與SAP、Workday等傳統巨頭建立官方合作關係,構建起一個開放互補的採購生態。
Levelpath專注於打造面向員工的採購體驗,不是讓採購部門一個人扛起所有流程,而是人人都能輕鬆參與。核心戰略:移動優先、體驗友好。
它是目前唯一支持手機端全流程操作的採購平台,用戶可通過手機+對話式AI,輕鬆查詢與提交採購請求,真正實現「下班也能做採購」。
同時,Levelpath的界面如Uber般簡潔直觀,操作也有類似TurboTax一樣的分步驟引導,新手也能按流程完成合規採購。

Levelpath的魔力,源於其AI引擎Hyperbridge,它徹底改變了採購的交互與決策方式:
智能請求層:集中管理供應商關係數據,用戶可用自然語言描述需求,自動匹配ESG供應商、攔截超預算申請、識別折扣等。
動態審批層:AI會基於組織架構匹配審批鏈,支持動態調整審批節點(如小額採購自動審批、大額採購觸發財務總監審核),驗證通過後將結構化數據同步至傳統平台。
透明執行層:AI可生成採購訂單,供用戶追蹤進度,發票與付款狀態可見。AI會進行供應商風險預測、合約智能審查等功能,提升採購專業性。
這一切智能體驗的背後,是Hyperbridge強大的數據整合能力。
它將採購與供應商記錄全生命週期整合到單一平台,它打通Workday、SAP等ERP系統接口,自動抓取並解析企業內部的流程數據、文檔、審批記錄,也能結合外部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構建出一個實時更新的「採購全景視圖」。

基於Hyperbridge,用戶可自動化工作流程、安排續訂並應用AI見解

這一套流程下來,Levelpath既是前端的需求收集層,也是中間的工作流程大腦,更是面向用戶的現代交互界面。
這也反映出企業對AI採購工具的新要求:
像消費級App那樣好用,具備最小UI摩擦、智能預設設置、逐步滲透式設計與清晰人類語言的響應能力。
02
標杆案例快速驗證,助客戶實現6周200%回報
在付費模式上,Levelpath採用企業訂閱年費製(按規模定價),確保客戶快速實現ROI,並通過供應商數據分析、定製化配置等增值服務,拓展營收空間。
Levelpath的服務策略上則聚焦財富500強企業,以標杆客戶驗證價值,走出一條清晰的「兩步走」路徑:
第一步,從小切口驗證價值。
Levelpath率先從監管壓力較小的間接採購(如辦公用品、軟件訂閱)入手,依託預設模板+移動優先入口,引導員工合規採購、快速上線。比如,環球製藥通過試點,3個月內將流程外請求減少60%,合規性顯著提升。
第二步,從試點向更多採購環節延伸。
在試點成功基礎上,Levelpath逐步會覆蓋直接採購(原材料、組件等),整合複雜供應鏈邏輯(BOM、庫存、交期),實現從部門到企業級的全量採用,規模化成效顯著。
北美鐵路租賃GATX通過其合同,優化服務直接節省350萬美元
基於Levelpath,美國電視娛樂公司SiriusXM的採購週期縮短47%
樹屋食品在上線Levelpath後,6周內即實現200%的投資回報率
除以上案例,其客戶還覆蓋全球生物科技巨頭Amgen、南韓最大電商Coupang、美國生鮮配送Instacart等諸多知名企業,獲得了從零售、醫藥到金融、製造業全覆蓋的跨行業認可。公司入選了Gartner《2024年攝入量管理技術成熟度曲線》及IVP AI 55榜單。
此次B輪的融資將重點投入AI研發(供應商管理、合約審查)及移動端擴展,計劃通過分階段實施與生態合作。下一步計劃是擴展「AI Front Door」聊天界面、「Pipeline」可視化模塊,並深化與ERP/財務系統的集成。
Levelpath從創立到79人團隊僅用3年,其核心團隊源自採購知名公司Scout RFP,董事會引入Battery Ventures的知名投資人Neeraj Agrawal(曾投資Coupa),兼具行業經驗與資本資源。
Levelpath的爆發印證了垂直領域AI工具的核心邏輯:以極致體驗解決具體場景痛點,通過生態協作而非顛覆實現價值滲透。
這似乎驗證了,AI不是產品,而是結果。Levelpath沒有將自己推銷為「AI採購代理」,而是營銷成果,例如減少特立獨行的支出、更快的審批速度、提高合規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烏鴉智能說」,作者:智能烏鴉,36氪經授權發佈。